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军事科学,对马平来说,是一门神奇、新颖的学科,有着强烈的、巨大的吸引力。他入校前,曾翻阅了一些资料,脑子里装满了激光武器、电子对抗、宇航技术等五光十色的耀斑。他多么盼望能尽快投入到军事科学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去畅游啊!

可是,世界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太多了。马平怎么也没有想到,学校不仅没有现代化设备的电化教学室,而且,教学内容竟那么“原始”,除了单调的队列、射击、刺杀、投弹,整天摸爬滚打,再就是枯燥的哲学等政治课,与自己想象的相差甚远。

马平苦恼极了,那一提包书被他生气地抖散在床铺上,真恨不得一把火将它全部烧掉。书,最终没有被烧掉。但马平却为此沉默了好几个月。上课,心不在焉;训练,懒心惰肠。他多么钦佩拿破仑、蒙哥马利等杰出人物,多么向往抗敌卫国的新一代英雄,也多么盼望自己能学到本领,报效祖国。

他苦恼、失望!他觉得,理想与现实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不可能交会在一起。恰巧在这时,又有一名学员提出来退学,理由是:“我不在这里浪费青春!我要回去重新考大学,只有大学才是我的理想、前途!”就这样,九十九名学员又变成了九十八名。马平惊愕了。但他还是那句话:“退学?没出息!既然走进了军校的门,就要成为真正的军人走出校门!”

尽管马平有一股子倔强的信念—做一个真正的军人,但由于思想扣子没有解开,因而他的学习、训练成绩平平常常。

大凡年轻人都喜欢谈论理想、人生的价值,马平也一样。但他不愿意怨天尤人,诅咒命运,也不想灰心丧气,屈从命运,他多想谱写一曲《命运交响曲》啊!但是,他毕竟初涉人生,对理想、人生这类严肃的问题还很茫然。

1980年,某个刊物发起一场所谓“潘晓的信”的消极讨论。这对正在探索人生之路的马平来说,无疑于一位可以求教的老师。从这以后,他对这个刊物是每期必读。读着,思索着,慢慢地,马平不仅不能同意讨论中的一些观点,而且也开始形成了自己对理想、人生价值的看法。他觉得,一个立志于献身军队、报效祖国的人,怎么能用自我的设计、好恶去评价共同的事业呢?他认为,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每个人都是自己前途的建筑者,而个人的前途却又是建筑在祖国大厦的基础上的,因而,怎么能说“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呢?

就从他自己短短的十七八年的人生道路思索开去,他也决不能同意和信服这些说法。想到这些,马平觉得羞愧了。“逃兵”固然可耻,但混混儿也不光彩。最使马平受到触动的是1980年的假期。第一学年结束了,学校放了一次假,正巧同地方大学的暑假碰到一起。分别了一年的伙伴从省内外各大学回来聚在一起,少不得要各自介绍一下学校的环境,所学的内容,以及有多少名教授等。

当伙伴们问及陆军学校开些什么课,怎么教学等情况,马平一一作了回答后,他们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有的甚至说:“你们那儿也叫大学?这岂不是浪费青春、误人子弟吗?”接着便炫耀起自我的设计。马平听不下去了,据理力争,从对一个军人的基本要求、一个合成基层指挥员的作用一直谈到军队建设、为社会尽义务。

完了,他们哈哈大笑地说:“马平啊,看来军营确实是个洗脑筋的好地方,才一年,你变得严肃了、正统了。”马平这时悔恨了。悔恨自己为什么不好好学点理论,用以说服自己的伙伴呢?后来,马平再与另外的同学见面,他们又问起马平在学校学些什么课程时,马平诙谐而严肃地说道:“我们的主课是哲学—人生的哲学”。他们不解地问:“军校的主课怎么会是哲学呢?”马平认真地解释道:“是的,我们的主课就是哲学,是树立远大理想、革命人生观的哲学。”

暑假后,马平回到学校,仿佛换了一个人。除完成好学校开设的课程,他还自费买了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文学等大批书籍。十三中队的宿舍楼前,有一片幽静的小树林,每天中午和晚饭后,马平便拿着书和小凳到小树林里去读书。

晚上,除了看电影等集体活动不能无故不参加外,他便到学习室里自学到十一、二点,有时值班员催几次他才去睡觉。周末的晚上,看电视、玩扑克、吹牛谈天与他无缘,有时“三缺一”,别人拉他凑个数,他也拒绝。因而,学员们也难免说他性格“倔”、“怪”。星期天,昆明市区近在咫尺,他也难得去一次,几乎全在图书馆里度过。最长的一次竟连续七、八个月未进过一次城。偶尔去一次,目标也只有一个—书店。

马平十分热爱中国***,更渴望能早日加入党组织,因而他多次向支部提出过申请。但支部每次研究提出培养对象,总有人说马平脾气怪、性格倔,“群众关系不好”。

诚然,马平的性格是比较孤僻,那是他不想把时间花在玩扑克和吹牛聊天上,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当别人硬拉他玩扑克时,他的话说得是生硬一些,伤了个别同志。甚至马平也还有别的一些缺点。

马平为此也很苦恼。一位和他要好的学员把一些人对他的评价告诉了他,马平笑了笑说:“现实的任何评价都无所谓,我追求的是历史的最终结论—这是一个庸人的生活还是一个战士的生活。让我把时间花在让别人理解我上,我不如多看几本书。”也有人劝马平从书本里抬起头来,走到群众中去,同大家搞好关系,先把入党问题解决了。

马平却说:“那不是让我装假吗?我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呢?大家不自然,我也不自在。但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会加入***的。”也许,马平的话语、态度是有些“孤傲”,但马平是真诚的,他说的是心里话。尽管马平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未能实现加入党组织的心愿,但是,他对党有一颗火热的赤胆忠心。

马平追求的不是一张大专文凭,而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一次。马平同班长陈培峰谈到将来的打算。他说:“我是立志于献身军队了,要叫我脱军装,除非是历史淘汰我。要想让自己晚一点被历史淘汰,唯一的办法只有加强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陈培峰说:“马平,这就意味叫你放弃理想中的许多东西了。比如你想搞的文学创作。啊!就是花前月下,你恐怕也无暇去光顾了!”马平说:“要我放弃自己的理想?这要看值得不值得。要收获就必须要付出。但关键要看付出什么?得到什么?要能实现理想,证明自己确实为军队作出了贡献,那么,付出再大的代价我也心甘情愿,也满足。”

陈培峰赞同地说:“也许有人羡慕我们,年纪轻轻的就是军官,又有大专文凭。但我觉得,对我们这样理解是太简单了些。”马平感慨地说:“是啊!我们确实还很年轻,还不成熟,还得刻苦努力。”从那以后,马平更是如饥似渴地从书本里汲取营养,用知识去丰富自己的头脑,使各门课程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95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95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