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9月5日我们一行人赶到四连清理烈士遗物。四连牺牲人员最多,我们清理郭兴科烈士的遗物时,打开郭兴科的箱子,所谓的箱子就是几个炮弹箱子加了把锁而已。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包烟,烟的下面是一张纸条,条子上写着:刘干事,麻烦你们了,让同志们抽烟吧,我的遗书在箱子的最下面一层。此时我拿纸条的手在发抖,郭兴科想的这么仔细,就像是站在我面前与我说话一样,也许他出征前有某些预感。

往下清理,有部队的一个铝制菜盆,我拿起来还没有多想,盆子下面放着一张收据,收据上写着,价拨菜盆四元整,作为连队干部,炊事班如有多余的菜盆,用一个也算不了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郭兴科想的就是这么仔细,怕别人说闲话,因此把交钱的收据和菜盆放在了一起,在箱子底部,终于看到了郭兴科的遗书,郭兴科烈士给妻子的信,全文如下:

忠芬:您好!

我们部队就要出去执行战斗任务了,我能参加这次的作战感到高兴,但是在战斗中是会有伤亡的,我万一不行了,我的一切担子就只有落到你的肩上了。在这样的时刻本来有许多的事情都要去信向你说明的,但由于保密问题,不准写信,因此我只有把信写好请人待战后转交给你。信的主要内容是后事的安排,供你参考。

一、我近30岁了,对父母还没有尽过一点责任,还没有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牺牲后如有抚恤金就把它交父母处理,这是理所当然的。并注意安慰老人,我相信你是能做到的。

二、我的工资和存款加起来,再把我做的几件家具处理了,已近千元,原准备再节约一点修房子的,这就交给你处理行了。因为我不赞成你这样守下去,此钱你收下后作为我在你改嫁时送你的一份礼物;同时向你表示祝贺,并请代向你的丈夫表达我的心意。

三、咱们结婚已几年了,在这几年中,我没有给你带来过幸福,只给你带来灾难、痛苦和负担,实在是很对不起你,没有尽到过我做丈夫的职责。每当我想起这些,就会流下心酸的眼泪。要是我没有记错,兰兰快两岁了。对于咱们的孩子,如你在改嫁时不会成为你过重的负担,你可带走。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亲骨肉,谁能舍得让其离开呢?如果负担重你可将其交给老人们,交给他们的叔叔和大孃去带。

四、你收到我信后,将是会非常痛苦的。但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感情,要坚强些,要注意保重身体,要安慰老人,要带好孩子,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带来创伤。我的事情在今后也不要向孩子提起,如她提起自己的爸爸在干什么?怎么见不着!你可告诉她的爸爸在搞“地下工作”,不能回来和她见面就行了。

今天没有时间多写,写多了你会更伤心!相信你会处理好我的一切后事。能找到更为理想的丈夫,这也是我的愿望。

忠芬!永别了!

郭兴科

写于1984年2月16日

看完遗书,我早已泪流满面。1984年2月16日正好是我们离开营房奔赴前线的日子。

我与兴科相识于1979年的8月,那时我在远离团部的六连整理先进事迹材料,接团里的电话,团长要到四连中蹲点,政治处战后工作多人手少,已派不出人了。六连挨着四连,让我白天跟团长在四连蹲点,晚上抽空再写六连的材料。

郭兴科那时是四连副指导员,1979年作战郭兴科荣立二等功,郭兴科和老山作战中牺牲的王真学、叶小乖都是79年作战的二等功,战场上的二等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立的,没有点战绩和不怕死的精神是立不成的,你就是立了也会愧对烈士。郭兴科于1984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战地模范指导员”光荣称号。

刘瑞平缅怀郭兴科烈士

9月16日我们将所有烈士遗物运至宜良县邮政局,邮政局会免费将遗物邮寄到烈士所在的县市区民政局,由民政局收转烈士家属。

这些遗物中,每名烈士都有一个小木箱,有些怕压的遗物就装在小木箱里,这也是根据上级指示在宜良县木器厂订制的,有人却把它误以为骨灰盒了,其实所有烈士均安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

9月17日团里召集赴全国各地16个烈士工作小组人员开会,工作组成员由各营连抽调综合素质高,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干部担任。在抽调干部时,团里还有意把烈士所在地或就近的干部抽出来,好让他们在处理完烈士工作后,顺路回家看看,这也是团领导最大限度地照顾了。

战后探家矛盾突出,经历过这一生死离别战事,有谁不想最先见见自己的父母妻儿。抽调干部在全团集中在一起学习有关政策,由团首长提出要求和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领取带给烈士家属的慰问品,还有每个工作组可以领两条香烟,作为工作之用,所有工作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最后写出烈士工作总结,上报师组织科。

9月18日,这16个烈士工作小组同时出发,奔赴全国各地。从心理上来说,我真的想尽可能让他们晚些出发,晚出发一天,烈士家属至少还多存在一天的希望。

当我们工作小组的人员会同地方民政局及武装部的同志,把烈士牺牲证明书拿给他们时,最后的一点希望将被撕的粉碎。那种时刻什么叫撕心裂肺,什么叫肝肠寸断,父母悲痛欲绝,大部分工作组都会由地方的医护人员陪同,以防万一。

对部队来讲阵亡率是百分比,但对烈士家属来讲就是百分之百。我也受团首长照顾,到当时的巴县做三名烈士的家属工作。当我在即将离开巴县时,得知陈创烈士的父亲,因遭受不了这突然的打击而导致精神分裂住进了医院。

我得知后准备返回去看望老人家,民政局的领导怕耽搁部队工作,让我放心回部队,一切工作由他们来作,不让部队首长分心。遇到像巴县民政局这样负责的好领导,真的千恩万谢。临别,我给他们全体人员致以军人最崇高的军礼。

六连杨有云烈士,1979年2月21日在进攻62号高地上英勇牺牲,当民政局把烈士牺牲证明书拿给烈士的母亲时,老人家始终不相信这么好的儿子会牺牲,,三十八年来老人家并没有感觉儿子己经在另一个世界了。杨有云永远活在父母的精神世界。

老人家经常对家人说,儿子是受伤了,在医院治呢,一会又说儿子可能被敌人俘虏了,过几年就会回来,家人也总是迎合着母亲的话说,有可能,在妈妈的脑海里,儿子是不会死的,因为儿子从小董事孝顺,个子长的高,又帅气,兄妹中,妈妈最喜欢有云,父母都是申明大义和爱囯情怀很高的人。

1979年10月,父母同意妹妹去哥哥部队,接过哥哥的枪,离家前父母一再叮嘱要向哥哥学习,当一个好兵,就在妹妹离开家门时妈妈悄悄的说,到部队后先去部队医院找找你哥哥,他是不是伤的很重还没有治好,再到部队首长那里问问,你哥哥是不是被敌人俘虏了,还是在大山里迷路了,找到了给我写信,妹妹含着眼泪不说话,只是点头答应着,离开家门回头看不到妈妈了,妹妹才敢放声大哭一场,在妈妈面前不敢流泪,不敢放声大哭,因为在妈妈的心里哥哥还活着。我真佩服杨妈妈,她把自己设置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这样就可以永远和她心爱的儿子在一起。

烈士的妹妹1984年又跟随部队来到老山前线,抢救伤员,为伤员献血,她负责麻丨醉丨,什么手术都少不了她,常常几天几夜得不到休息,数次晕倒在手术台上。

工作小组返回部队后,我们又在一起汇总情况,几乎所有烈士家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贫穷,。大多家徒四壁,一无所有。从1984年4月1日起,烈士的一次性抚恤金提高到2000元,这在当时已不是小数目了,但要解决家中的贫困仍是杯水车薪。

遗书中几乎都提到了欠款,他们又都想到的是抚恤金,只有这是他们生前可以预支的,后来部队特事特办,凡烈士欠款,均由部队代为偿还,,多多少少是对烈士是一种安慰。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多年来我们的优抚政策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扶贫思路,有些施舍的成份在里面,。在优抚工作中“拿一不拿二”的政策,却一直延用至今。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9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9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