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在没有灯光,没有舞台,没麦克风的情况下联欢开始了,我报幕,第一个节目是舞蹈,第二个节目是《再见吧,妈妈》,第三个节目我给大家唱了一首《英雄赞歌》,"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身忘死保和平",唱到这里又看到伤员们,我的喉咙梗塞了,眼泪流下来了,这首歌没有唱完,有几个伤员也哭了,我这首歌把战友的欢乐情绪一下就拉下来了。

这时感觉气氛不对,敢紧把话题转开,请了几个伤员站起来唱了两首歌,一个伤员唱了一首,〈我的中国心〉把大家情绪调动起来了,这时炮弹一直在我们的头顶上搜搜的飞过,就像电影〈凯旋在子夜〉一道道火光划破黑夜。

我们晚会开的既紧张又开心,既害怕又豪迈,当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虽然我当兵时间不长,但我赶上了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战争,作为一个军人来说,这是光荣的,作为一个和平年代的军人来说是荣耀的。也是我个人一生中最难忘,最有纪念意义的八一建军节。

18岁,女兵,战争,荣誉称号,这些词汇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当然引人注目。

1984年9月15日,南疆的硝烟并未完全消散,昆明军区在春城召开老山、者阴山自卫还击作战庆功大会,时任总长杨得志亲临会场。在众多参会的英模代表中,杨得志见这个被授予“模范卫生员”的女兵如此年轻,不禁夸赞:“不简单,不简单!18岁就做出这么大的成绩!”

这名18岁的女兵叫钟惠玲,陆军第72医院野战医疗所一名卫生员。在老山和者阴山作战中,她创造了一个纪录—成为唯一获荣誉称号的女兵。

18岁,18岁,参军到部队

钟惠玲文静,秀气,带几分腼腆。

和那个年代的很多年轻人一样,穿上绿军装,是少女钟惠玲最大的梦想。1983年1月,她如愿从云南大理参军入伍,到72医院当了一名话务兵。这一年,她还没满18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南疆战事一直持续。打仗是要死人的,参军对钟惠玲来说,固然是莫大荣耀,但也意味着风险。相比于和平年代,在那个年代当兵显然需要更大的勇气。

让战友们诧异的是,这个看起来怯生生的小姑娘,对战场会如此向往。

1984年1月,钟惠玲调到医院传染科当卫生员,当年2月医院接到参战任务,紧急抽组野战医疗所开往前线。她当即报名,却被传染科领导一口否决,理由:战场血腥残酷,一个刚入伍一年的小姑娘,照顾自己都成问题,怎么照顾别人?哭起鼻子来怎么办?

钟惠玲果真哭起了鼻子,再三央求科领导让她参战。但科领导内心强大,根本不被她的眼泪打动,宽慰道:小钟,等你当兵时间长一点,会有机会的!

钟惠玲年龄虽小,却也知道这叫忽悠。见到生人还会脸红的小姑娘,此时胆量爆棚,冲到了医院领导办公室。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院领导终被她感动,同意她加入野战医疗所。

现在的花季少女,可能很难理解钟惠玲上战场的愿望为何如此强烈。其实在那个年代,经过1979年对越作战的洗礼,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在青年人心中充盈。所以,即使是一个入伍仅一年的女兵,如此执着地争取“上战场、当英雄”,也毫不奇怪。

18岁的钟惠玲,终于如愿成为一名战地卫生员,开始了她的战争。

钟惠玲初到战场的经历,和《芳华》中的何小萍有些类似,长相看起来也挺像。

初上战场戴三层口罩,后来从不戴口罩

虽然预想过战场的种种残酷,但钟惠玲对战地救护的血腥仍然猝不及防。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担架队抬到野战医疗所的很多伤员,皮开肉绽,断肢残臂,内脏外露,血腥味、硝烟味、汗味混合,让见到杀鸡都害怕的钟惠玲惊恐不安。她里里外外戴了三层口罩,仍然挡不住浓浓的血腥味,几度晕眩。

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置身战场的钟惠玲,经历最初的不适后,迅速成为一位真正的白衣战士。她给伤员拆换绷带、擦洗身子、协助手术,从4月28日到30日,整整三天三夜没回宿舍睡过觉。

至5月3日,前线战事持续紧张,钟惠玲忙得脚不沾地,刷牙洗脸都顾不上。躺的病床上的伤员刚刚经历生死,居然也有心情开玩笑:“小钟小钟,真像一刻不停在转的‘小钟’!”

伤员们的坚强和勇敢,让钟惠玲经受了灵魂洗礼。有的伤员意志模糊,或是在睡梦中,依然大喊“卧倒”“冲”;有的伤员拆绑腿时,布条跟皮肉连在一起,拆开后溃烂得如同“煮烂的芋头”,战场经受的艰难不言而喻;还有的伤员上午还在病房,下午却失踪了,一查,回前线为战友报仇了。

30多年后,钟惠玲依然清楚地记得,有位四医大的军医奉命去前线接伤员,可当天抬下来的是他自己。原来,他在前线负伤后,担架队要抬他走,他说“我是医生,能救自己,先抬战士!”当担架队回来接他时,他已停止了呼吸。

几乎每天,钟惠玲都被指战员的故事感动流泪。她没有再戴口罩,因为她认为这是对伤员的不敬之隔。她也不再怕血,因为她真切感到受伤的是自己的亲人,有什么好怕呢!自己不努力工作,就对不起受伤的战友,更对不起牺牲的烈士。

野战医疗所的条件十分艰苦简陋

没有惊天动地,将小事做到极致,成就战地女神。

很多参战老兵虽然不怕死,却有“两怕”:一怕受伤,二怕被俘。在老山战场,因为钟惠玲的存在,老兵们多了一分安心,也多了一个谈资:万一受伤了,没准能得到女神的护理,那可是美差啊!

确实,护士这个职业,一旦赋予崇高的精神,注入亲人的情感,再加上美丽的容颜,在浴血战场的青年人心中,很容易成为女神。

前线流传“战地女神”的誉美,忙碌的钟惠玲并不知晓。她的工作琐碎无奇,日复一日。拆解地看,这个女兵并未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将无数小事做到了极致,日日累,月月加,成为另一种传奇。

为减轻伤员痛苦,她清洗伤员凝固的血迹时,会先用湿毛巾润湿后,再轻轻擦洗。伤员耳朵、鼻子里有泥土,她会用手一点一点抠洗,再用棉球蘸水揩净;伤员指甲里的污垢洗不掉,她会用小刷细细地刷。中午,见病房蝇虫乱飞,钟惠玲会守在病房用扇子扇很久,守候伤员午休。

钟惠玲给伤员清理指甲。65式军服,应该是我军最好看的军服了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9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9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