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只要路况稍好一点,背着、抬着都是小跑步,再苦再累也忍受饥渴,不停一分一秒,火速运送,直至把伤员送到转运点的应急医疗车上或是救护所手术台上。在运送伤员途中,上坡下坎,颠颠簸簸,困难重重。为了伤员不再受到第二次伤害,他们除了给予伤员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还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伤员塞垫舒适,尽量减轻伤员的疼痛。他们把部队官兵视为亲人,把运送伤员或烈士视为己任,同医护人员抢救伤员一样,毫不犹豫,争分夺秒,使尽全力,不把受伤官兵的生命从死神里夺回来誓不罢休。

在1984年10月25日,马街区的支前民兵运送2名伤员到慢棍32师战地医疗所救治,麻栗坡籍的老军医青流星接诊,顺口就用毛说的那句名言赞誉他们“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由于支前民兵一切为了军需,一切为了伤员或烈士,吃苦耐劳,勇挑重担,部队官兵深有感触地称赞他们是一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送得上、救得下、拖不垮的战斗队。

老山地区气候炎热,在船头一带夏季气温高达40几度,那熏烤的热浪真让人难受,白天夜晚汗流浃背。支前民兵同部队官兵一样,个个把裤脚卷曲起来,有的赤臂,有的只穿着背心,承受着那高温炎热的气候。尽管自然环境恶劣,他们克服一切困难,顶着烈日送,冒着风雨行。有的衣服被汗水染得发白,有的衣服被磨破照样背、照样扛,有的穿着裹满了泥巴的胶鞋、塑料凉鞋,还有的因家庭贫困,穿着用绳索串联“耳朵”的被人们称之为“6个耳子”的黑色胶草鞋,白天黑夜依然出生入死,坚守奋战。

运送间隙,在驻地帐篷里休整恢复体力,整理好担架,备好特制送水胶袋和自己饮用水壶里的水,做好运送物资,接送伤员或烈士的准备,整装待发。他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只要接到部队命令,哪怕是雷电交加,大雨淋漓,从不讨价还价,立即行动;哪怕是夜间伸手不见五指,也从不讲条件,随叫随到;哪怕前方枪声炮声不断,都是勇敢地向指定的运送地点冲去,按时完成任务。没有被那战争的惨烈场景所吓倒;没有被那繁重的前送后运任务所压垮;没有因“三伏天”的炎热气候而退缩。

他们运送物资、伤员或烈士争先恐后,不顾越军炮击,不顾路途遥远,不顾山高坡陡,巍然在前线那炮火连天,艰难险阻的军工路上释放着不怕千般苦、不怕万般难的军工豪情;感受着支前光荣,参战自豪的喜悦;展现着无私无畏、乐于奉献的战斗精神,为老山对越防御作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上个世纪吧十年代我国和越南爆发了强烈两山冲突,但是到了今天,纵然很多人都知道我国在那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是对于那场战争的种种细节却一点都不了解,也不知道当年我们在取得胜利的背后藏着多少人的血泪。

在战争开始之前,除了在前线奋勇杀敌的战士之外,还需要后勤的支援,在当年,在中越边境线上生活的中国人民,就在这场战争中充当起了强有力的后援角色,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支援,我们才能取得这场战争的巨大胜利。

民兵刘孝辉

当年的刘孝辉正是当年支援战士的民兵之一,他参与到民兵当中的时候还只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纪,但是因为表现出色,所以组织上要求他带领着一支民兵队伍进行支援老山战斗,说是民兵队伍,但是队伍中的人几乎都是临时拉过来的,他们没有文化,也没有经历过什么正规的训练,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吃苦耐劳和保卫祖国的心。

当时他们负责了运送伤员的任务,在运送的过程中,不仅要面临着被敌军炮弹打中的危险,还需要翻越过层层布满地雷的崎岖土地,为了让担架上的伤员能够舒服一点,他们不惜用双膝跪下的方法前进,只因为这样比较平稳,于是膝盖的磨破在所难免,磨破的膝盖实在是痛得受不了了,这个时候就换一个人上,等到了救治的地方之后,几乎所有的民兵的膝盖没有完好的了,有的人甚至是多次轮换,膝盖磨损得血肉模糊,但是他们都忍耐了下来,然后继续去投入战斗。

其中麻栗坡一名女杨万乡长蒋顺英在支前中被誉为“壮乡穆桂英”,蒋顺英当时在运输物质时到前线时还经常给前线指战员唱歌鼓劲,许多参战老兵至今还记忆犹新。

而在在麻栗坡县,对越反击战十几年,改县共有188个民兵连,近29600多名县民兵人员及4340匹骡马参与后勤,为前线战士运送弹药物资2832280余吨,救助和运输战死英雄980余名,为战争修理公路两千多公里。全县一起支前为前线提供粮食共计20万吨,燃料6.473万吨。两山轮战时期麻栗坡县在县境被战争所毁、经济还处于贫困线的状况下还捐款17.3万多元支援前线。

壮乡穆桂英蒋顺英

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给前方的战士们运送炮弹,炮弹都是一箱一箱的,而且非常重,往往在运送一趟之后肩膀都会磨破皮,这个时候他们就把衣服脱下垫着然后继续抬,有时还遇上大雨,但是他们都没有停止脚步,有一次一个民兵在大雨中昏倒了,刘孝辉让人扶他去休息一下,但是这位民兵在醒来之后,又马上回归的队伍。巨大的劳累使得他们精神无比疲惫,有时候哪怕前面就是炮弹,又或者身处大雨中,他们也能睡着,而且是脚也叫不醒的那种,因为实在太累了。

两山”战役结束后,蒋顺英立三等战功,而麻栗坡县有12人荣立一等功;68人荣立二等功;839人荣立三等功;3970人受到各级政府和两级军区的嘉奖,有更多的县民荣获模范荣誉。

在这些民兵战士的帮助下,我们成功地打下了老山,而那些民兵为这场战争所作出的贡献,也让前方战士们深深感动着。

麻栗坡民族中学设立的支前茶水站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94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94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