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军三十一师炮兵团邢团长回忆老山、者阴山战斗经历
1970年底,我怀着青年人应该见世面、改变穷困、争取更好人生的朴素愿望从昆明入伍,来到刚复建不久的陆军第11军(该军的首任军长就是董占林中将,当时军部在云南大理),被分配在32师。因为我个子大,领导说个子大当炮兵吧,于是就到了炮兵团。
当兵之前,我已经读完高中一年。虽然当时“文丨革丨”没有结束,教育水平很差,但在那些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来自农村的战友中,我也算是小知识分子了。所以领导也很看重我,在拒绝我想学开车的“合理”要求后,让我到3营7连侦察班当了一名计算兵(每个炮兵连队只有一名计算兵),专门负责计算连队炮兵射击诸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作战中火炮打得准、打得快与之有直接联系。我也很满意,干得很起劲。
当时我们32师炮兵团共有3个炮兵营,分别装备12门120毫米迫击炮、12门54式122毫米榴弹炮和18门76毫米加农炮。
刚入伍时,我们营装备的是仿苏生产的120毫米迫击炮,一个班一门炮6个人。该炮能打5700多米远,共有6个装药号,一个装药号就是在炮弹的尾翼上捆绑相应的几个药包,如6号装药,就要在炮弹尾翼上捆绑6个药包,也打得最远(榴弹炮的装药号与它正相反,每个装药号都要在药筒里取出相应的药包,如一号装药,就取出一个药包,全装药,就不取药包,此时就打得最远)。
弹丸配有杀伤爆破弹、发烟弹、照明弹等。可以骡马驮载,也可以汽车牵引,当时我们的炮是用跃进230越野车牵引的。这种炮战斗转换时间15分钟,最大射速15发/分。火炮的弹药基数为80发,与122榴弹炮相同。76加和85加的弹药基数是120发。
在这里我还是要特别对国产54式122榴弹炮点一下赞,这种炮是根据苏联38式122榴弹炮仿制的。该炮虽然在当年已是老型号,但这种炮质量特别好,很少有故障,而且射击精度高,很听话,可以说是指哪打哪。
两山作战时,尤其是在第一阶段的炮击作战中,我们经常用单炮使用延期或短延期引信,对越军的防御工事及火力点进行破坏射击,收到十分理想的射击效果,每到这时我们的前沿观察所都高兴的欢呼起来。与此同时,该炮也为第二阶段的进攻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计算兵不配枪(班长有),我们的武器就是作业包,里面有对数表、图板、计算盘、照明灯、坐标尺和铅笔等物件。炮兵连队的侦察班就是炮兵的眼睛,在作战和训练中,跟随连长寻找视界开阔,观察良好的高地开设炮兵观察所,指挥炮兵射击。
我的职责就根据侦察兵对目标的侦察结果计算出观目距离(观察所到目标的距离),再通过图板进行图解作业,求出炮目距离(炮阵地到目标的距离),根据炮目距离修正当时能够掌握到的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等对弹道有影响的一些因素,通过查阅射表,计算出相对准确的射击诸元(即在火炮上所装订的表尺和方向),报告给连长,由他下达射击口令,指挥全连火炮射击。
炮兵射击诸元的准备通常有三种方法,即简易法、成果法和精密法。简易法,顾名思义,就是在短时间内,根据现有的侦察手段、弹道条件的经验修正量,快速计算出观目距离、炮目距离,求出简易的射击诸元,指挥火炮射击,边打边修正,直到完成任务。这种方法通常是在时间紧迫、目标清楚的情况下使用,难以构成火力的突然性。
成果法则是用简易法准备诸元,对试射点进行试射,按照严格的试射法则完成试射任务,求出一个具有科学依据的综合修正率,对出现的目标通过修正后,直接对目标进行效力射,使首群炮火就能覆盖目标。
这种方法精度高,能保证对目标射击的突然性,但试射时容易暴露企图。最后是精密法,它体现在射击诸元准备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精密测定。
首先,炮阵地和观察所的坐标要经过精密测地获得,其次,整个弹道的气象条件必须有专门的气象分队进行精密探空测量,从而计算出弹道条件修正量。这样不用经过试射,弹群直接对目标进行覆盖,达到炮兵火力的准确性和突然性。上级一下令,我们不用试射就给他来个炮火全覆盖。
现代火炮要打得准,虽然不像导弹在发射前那样繁复,但也是不能马虎的。气温、气压、风速都对炮击准确性有很大影响。气温高发射药就燃烧充分,温度低就影响发射药作功(俗语就是没劲儿),弹药受潮了甚至火药就着不了。由于炮弹速度、弹道等因素的影响,风大了把炮弹吹偏的情况是很常见的。
尤其是迫击炮弹道弯曲、速度低,这种情况更多。当然雨雪等众多气象因素还很多,就不一一说了。还有一点是必须讲的,炮阵地的设置也是很重要的,也是炮兵能否打得准的重要环节,比如阵地的土质、坡度、遮蔽度等。
加农炮属直瞄火炮,那它的阵地前就不应该有大的遮蔽物遮挡。迫击炮、榴弹炮对此则不过分苛求。当然,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场地形十分复杂,需随机应变,不能硬搬教条。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炮兵尤其是远程炮兵是看不到目标的,都是由设在高处的观察所指挥炮兵射击的。
观察所离敌目标的距离太远也会影响精度,观目距离最好能在3000米以内,太远了连观察所也看不到或看不清目标,就打不准了。虽然现代有许多先进的观测器材,如炮位雷达、声测定位,也包括无人机等,但在战场上炮火连天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目视观察仍是最可靠直观的。观察所与炮阵地的距离没有严格界定,当然太远了也不好。
作战中,炮兵要保证快速顺畅的完成射击任务,炮兵通信分队是炮火随叫随到的关键。一个炮兵连队有两个通信班,即有线班和无线班,两个班的任务都是一样的,就是保证连长的射击口令快速、准确、顺畅地传达到阵地。
山岳丛林地作战,有线通信兵(又名拐子兵,即通信线料都是缠绕在一个木制的线拐上)是十分辛苦的,山高林密,方向难辨,加之敌人炮火袭扰,特工的破坏等等,都需要单人面对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