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到命令到第一发炮弹打出去,用时1分51秒,96发炮弹一发接一发的全部打完,总计用时11分钟。从前方到后方,从指挥所到阵地所有人都遵循着一个“快”字。观察所捕捉目标、指挥员确定目标、计算兵计算诸元、炮手装填发射炮弹都是以秒计。
二连观察哨捕捉到目标的时间是中午12点40分,7连、8连是在12点58分结束战斗。从发现、计算、呼唤炮火、下达命令、射击完毕一气呵成,全部过程一共用时18分钟。
恐怖的急促射,恐怖的覆盖,96发炮弹对越军的这个榴弹炮营是毁灭性的打击。从第一发炮弹到最后一发炮弹,8分钟之内,越军11门炮、11辆汽车以及炮位上的1060发炮弹,灰飞烟灭。或许我们难以想象一千多发炮弹在一个角落里一起爆炸的场面,但是阵地上的越军一定最深有体会。在大爆炸的之前,越军无线电发出的最后内容是“野鸡不行了,速派人修鸡窝”。
一场酣畅淋漓的炮战,前方侦察所和后方炮兵阵地一次完美的配合,二龙戏珠果然精彩至极。这场炮战充分体现了我军炮兵“兵贵神速”的作战理念。
可怜越军榴弹炮营,从我军发现开始其存活时间便进入了18分钟倒计时,连作出反应的机会都没有。最后说明一点,后来,二连被授予“老山英雄观察所”称号,八连被授予“老山神跑连”称号。越军炮营,败得一点不冤。
如果问是谁撕开了对越反击战和老山收复战的序幕,毫无疑问是炮兵。如果问老山之战最值得一提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炮战。
从收复老山转入防御阶段以后,敌我步兵的交锋可以计算,但大大小小的炮战绝对无法计数,几乎每日每时都有发生。
很多人的想法是炮兵阵地一般都在后方,无非就是找到目标以后把炮弹向目标发射出去,没有步兵在前方冲锋陷阵来的刺激,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炮战,充其量算是炮火支援罢了。通过老山收复以后7.12战斗中某师炮5团的作战经历,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炮兵作战战场是什么样子,或许能够颠覆你对炮兵的认识。
老山收复以后,经过两个多月的大打小打,越军终于发现我军的几个跑群中有一支特别能打的炮群部队。“拿掉这个炮群,我军的炮兵才能抬起头来”这是越军侦察的结果。这个跑群就是某师炮5团,而炮5团的指挥所自然就成为越军的“特定一号目标”,是越军重点打击的对象。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1984年7月12日,越军调集了五、六个步兵团和两个炮兵旅、两个师炮团,准备了十万发炮弹向老山一线发起了大规模进攻,除了老山顶上的步兵,我纵深的炮阵地特别是炮5团,更是越军打击的重点。
这是一场恶战,敌我双方几十万发炮弹在空中穿梭,相互覆盖、相互碰撞。炮弹落到哪里,哪里顿时面目全非。树不见了,工事崩塌了,巨大的烟尘夹杂着碎石和弹片打烂了钢盔、枪支还有人的血肉之躯,人被炮弹掀到空中,还未落地,接着第二次爆炸,第三次爆炸…这是炮战中真实的场景。
炮5团各个阵地上除了炮火的轰鸣声,还有一直不间断的口令“放,再放”。在“神炮八连”的阵地上,装填手把重达七八十公斤的炮弹一颗一颗的送进炮膛,不能有半秒钟的迟缓,更不能歇下来喘口气。
战士们的胳膊麻木了,肿的透明发亮还得坚持战斗。有的战士累得晕倒,旁边的人也顾不上搀扶一下,过一会醒来,看到战斗还在继续,爬起来又去抱炮弹。全连70%的人耳膜都被震伤了,血从耳朵里流出来滴道脖子里,也顾不得擦一下。这一天,八连发射了490发炮弹,炮筒打红了,绿漆都被烘烤的剥落了,战士们被烤的漆黑,认不出谁是谁。
一营的占地上更是一片火海,打得极其艰苦。这里是一个有利的地段,虽然处境险恶,也不能转移,只能顶着打。战士们像潮水一样在跑位上进进退退,这个倒下了,那个赶紧补上去。
二连三班战士夏文荣,一个刚满20岁的新兵,手全部烫烂了,依然紧紧抓住药筒,左胳膊被弹片击伤,简单的包扎一下赶紧忙着装填,整整15个小时,他没有离开跑位,全身都是血、泥水和炮火灼伤的焦糊。排长让他歇会,可是炮位上的人越来越少,他只是摇摇头,连喊着说话的那点力气都不舍得浪费。这一天,一营的阵地上落下了近千发炮弹。
打到晚上8点多,雨下的更大了。敌我伤亡都很惨重,此时更是比实力、比毅力的时候,哪方稍微一停顿,就会一败涂地。
团长朱明湘累的趴在电话机前,他已经累的两次呕血,嗓子也冒了烟似的哑了。各连催促炮弹的电话响个不停,他安排唯一的助手副团长赶紧去联系炮弹。各排各连的伤亡不断报上来,他除了心痛,也坚信他手下兵,一定能挺得住。朱明湘是一个为了连队能上战场宁可不要乌纱帽的团长,他对自己的兵有这个自信。二连一排的伤亡最重,仅剩下三分之一的兵力还在坚持战斗,他要给二连打打气。
团长的电话打到二连的时候,战士夏文荣牺牲了,他在被弹片击中腰部后,仍然坚持把炮弹送入炮膛,才倒了下去。阵地上依然响着“放、再放”的口令。战士们谁也没有看看夏文荣是晕倒了还是牺牲了,他们只顾着装填炮弹。
作为一个炮手,唯一的任务就是把炮弹装进炮膛然后发射出去,在生命的最后的一刻,看见自己装填的炮弹发射出去,那就是光荣。战后,炮5团八连被授予“老山神炮连”的称号;二连被授予“老山英雄观察所”称号,七连记集体二等功,四百多名战士被记功。
7.12战斗,越军惨败而归,炮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炮兵们忙碌在阵地上,没有撤退,没有躲避,任凭如雨的炮弹在阵地上爆炸,没有任何人趴下、躲进工事,唯一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完成射击。这就是真正炮战中,炮兵真实的战场,这就是炮兵的责任。在炮火中屹立不倒,与炮共存亡,这也是炮兵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