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仍然享受着这场战争带来的和平红利。对于中国,如果说抗美援朝是解放之初的立国之战,那么对越反击战就是改革开放的奠基之战,更是改变了周边格局,甚至是世界格局的转折之战。
打了一个小小的越南,有这么大意义吗?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先来看当时的政治形势—国内,刚刚结束了十年动乱,百废待举,对内需要凝聚人心,重振士气,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国际,基本形势则是美苏冷战高峰期和美中苏大三角。
美苏争霸,中国在夹缝中如何选择?
当时的苏联正处于鼎盛时期,在全世界扩张;而美国刚刚结束越战不久,处于灰头土脸的收缩状态;中国最弱,刚刚从十年动乱中走出来,但仍可以在东(南)亚发挥影响。
对于中国来讲,在地理上接壤的北方苏联威胁最大,长期在边境上陈兵百万,又挥舞着核大棒,军工科技和产能更是具有压倒性的全面优势,逼得中国在从新疆到东北的广阔地域上常年高度戒备,在偏僻多山的西南地区搞三线建设,抱着最坏的打算,以对抗这个实力高出自己数个等级的强大对手。
中国对苏备战,是按核大战标准进行的
从中苏关系破裂以来,苏联一直都是头号敌人,八十年代的中国小学生还要训练“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训练),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军校使用的各种战术类教材,其中的假想敌都是穿大衣,拿ak的苏军形象。
面对强大对手,中国不得不维持高达600万人的常备军,全民皆兵,以打世界大战的准备,将大量资源投入军工生产,使中国本来就不宽裕的经济背上了沉重负担—这个压得中国喘不过气来的北极熊,必须要想办法扳掉!所以,中国需要一个破局的机会,既能打开国际局面,又能有助于国内经济建设转型。
七十年代末的形势,正是这样一个时机—大三角原来的形势,是每一方见到另两家都要怼,有点像吃鸡游戏里只剩三个玩家互杀的情况。但现在其中一家膨胀太多,另两家的最佳策略就是联合起来对付他,就像是三国中的蜀吴联盟对抗曹魏一样。
冷战的本质是美苏对决,中国虽然最弱,却又最重要,因为倒向哪一方,就意味着胜利向哪一方倾斜。
美国感觉自己对付苏联太费劲,于是产生了打“中国牌”的设想,中国也顺势接近美国,相当于打“美国牌”。两国一拍即合,为了对付苏联这个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了一起,这就有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关系正常化。
苏联怎么办?正所谓柿子捡软的捏,中美谁更容易对付?当然还是中国更弱,所以苏联也打了一张牌—越南牌,用来先搞中国。
这张牌有对付美国的考虑,因为越南的港口可以为苏联舰队提供低纬度地区的支点,但更多的是对付中国—正好在陆地上与苏联形成南北夹击中国之势。而越南与美国曾经杀得血流成河,深仇大恨记忆犹新,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越南会倒向美国。
那么越南愿意被当成牌打吗?毕竟,当时苏联秉承“有限主权论”和“国际专政论”是谁都知道的,要加入苏联阵营,就得做好至少要让渡一部分主权的准备。越南打了多年战争,死伤无数,付出巨大代价才把美国赶走,完成统一,愿意牺牲这好不容易得来的主权吗?
越南愿意,因为越南也有一个霸权大国梦—印支联邦。
这个“印支联邦”说起来有点复杂,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法国在东南亚的前殖民地独立后形成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法国和美国都被打跑了,越南顿觉“安南崛起”,要把老柬两国收入囊中“统一”东南亚,成为东南亚的大国。
每个民族或国家在刚刚获得独立时,都不免要猛刷存在感,以显示“老子已经站起来了”,所以越南有这样的“雄心”倒也不是不可理解。但这“雄心”要是实现了,可是会大大损害中国的利益。
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国都有自己的“后院”,比如中美洲就是美国的后院,中亚就是苏联(俄罗斯)的后院。“后院”未必一定要与大国完全一致,但一定不允许产生挑战自己的地区性强国,否则将会令大国非常被动。
所以,当年古巴想从苏联引进导弹挑战美国的后院,美国不惜摆出打核大战的姿态,也要坚决镇压。
至今中国仍可在东盟发挥重要影响力
东南亚,就是中国的“后院”。
虽然东南亚在近代已经被众多殖民者从中国的势力范围剥离了,但那里民族多,小国多,是一个对中国没有威胁的方向,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有所依赖的方向,保证东南亚不与中国为敌,非常重要。
当时的中国,地缘形势可谓险恶,北有苏联,东有美日韩,西有印度,如果南边再突然冒出来一个不受控制的“印支联邦”,而且这个“联邦”还跟苏联穿一条裤子,那真是四面夹击—这种情况,坚决不能出现!
越南的野心与中国的利益冲突了,这是中越冲突必然发生的重要地缘政治因素。
事实上,这个矛盾早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就已经埋下。当时中国在这次国际会议上和苏联一起促成了越南南北分治的方案,同意将越南划分为南越和北越。
越南***一些出身南方的干部非常不满,比如越南最高领导人黎笋,他认为越南的民族利益被中国出卖了,怨念很深。但事实上苏联也赞成分治,甚至还是分治方案的主要推手,为啥不怨苏联呢?因为苏联得罪不起,只好把气往中国身上r
接下来,尽管中国全力帮助越南抗法抗美,但越南这个怨念始终不散。胡志明逝世,黎笋上台,中美缓和,苏联拉拢,四个因素此消彼长之下,越南一头扎向苏联怀抱,彻底与中国划清界限。
黎笋长这样
1978年11月3日,越南与苏联签订了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放弃部分经济自主权,加入苏联主导的“经互会”。苏联取得使用金兰湾、岘港等海空军基地的权利,金兰湾成为苏联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越南则获得苏联的大笔援助,仅军事援助就有每年10亿美元!
1978年12月25日,越南出动18个师加15个团,和一个航空师,共20万兵力,兵分五路大举入侵柬埔寨—为了“印支联邦”,越南开始动手了!
此时的柬埔寨被“红色高棉”搞的一塌糊涂,完全没有抵抗力,越军每天推进50到100公里,半个月内,柬埔寨损失部队1.36万人,基本全境沦陷。
“红色高棉”失去人心,越南在柬埔寨势如破竹
越南轻松得手,扶植的韩桑林政权迅速得到苏联、东德、匈牙利等国承认。至于老挝,越南则是通过签订《老越友好合作条约》获得了驻军权,还在老挝政府和军队中大量安插顾问,就差没有吞并了。
眼看“印支联邦”已具雏形,中国不断发出警告。
中国国家领导人***在接见外宾时强调:“越南就像‘亚洲的古巴’,它是中国旁边的一个基地,苏联能在这里布置它的军舰、飞机和导弹,但假如中国能对越南这颗棋子大胆下手,就能最有效地阻止苏联的包围。”
“我们不能允许越南到处捣乱,为了世界和平稳定,为了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可能不得不做我们所不愿意的事情。”
“对侵略者不给予惩罚,就会发生连锁的反应…有必要对越南加以制裁。”
苏联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有点懵—真的要为了越南跟中国开战?
本来越南只是一张牌,只是想扼制一下中国,现在真要全面打起来了,这个决心并不好下。况且苏联也知道,中国备战多年(北方几个军区已进入临战状态),贸然突入怕是占不到什么便宜,而且也很难预料美国会不会趁火打劫…
所以,苏联选择嘴炮支持,宣称“越南有自保能力…中国对越南的侵略无非是试图削弱世界社会主义的东翼”。
越南只能靠自己了,但越军精锐部队都在柬埔寨,根本来不及回援,如果中国军队一鼓作气直掏河内,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事实上,当时河内一片恐慌,各国驻越使馆和越南政府机关基本迁出河内,甚至市民都被动员起来,准备跟中国军队打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