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时45分,敌人又以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在汉杨和411高地高射机枪火力掩护下,蜂拥而上向142高地发起冲击。战士刘家富在击毙4名敌人后身负重伤,子丨弹丨也打完了,他拉响2颗手榴弹,炸死了又冲上来的几名敌人后以身殉国。此时,142高地上已有5名勇士阵亡,活着的10名勇士中有8人负伤,高地上除一条20来米长的z字形坑道完好外,其余工事荡然无存。
退进坑道后,夏锦忠和蒋志华守住一侧坑道口,杨国跃和张庆龙坚守另一侧坑道口。重伤员们不停地压子丨弹丨、拧手榴弹盖,支援轻伤员战斗。敌人多次想接近坑道口都被勇士们一一击退。6时05分,敌人又以一个连的兵力发起攻击,并占领了142号高地表面阵地。
越军起初并不知道坑道里还有我们的战士,为了躲避我猛烈炮火,敌人准备退往坑道里躲藏,被我退守到坑道里的战士打得哇哇直乱叫。后面的敌人见状立即在两个坑道口分别架起机枪封锁,并不断往里扔手榴弹,妄图将坑道炸毁。
面对生与死的严峻考验,10名勇士同仇敌忾,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同敌人展开了坑道战,一次次打退敌人进入坑道的企图。敌人见攻击不成,便用密集的火力封锁住坑道口,将10勇士困在坑道内。
6时50分至8时6分,我炮群向占领142号高地表面之敌再次实施猛烈炮击。
下午13时30分,三排七班和九连三班奉命向142号高地实施反冲击。九班长杨国跃把退守到坑道内能战斗的轻伤员编成4个小组,乘越军不备冲出坑道,与七班和九连三班对越军实施两面夹击,一举夺回了142号高地表面阵地,恢复了原防御态势。
至此,我142高地“15勇士”顶住了敌人上千发炮弹的轰击,与越军一个营鏖战10小时,先后打退敌人6次轮番攻击,毙敌104名,缴获轻、重机枪3挺,各种枪支12支及军用物资一批。
十五勇士中,年龄最大的二十岁出头、最小的刚满十九岁,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部队。激战前夜,他们相互之间都还不太熟悉,是“为了保卫祖国神圣边防”这样一个共同信念,把十五颗年轻的心凝聚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
身高一米八四的张庆龙是云南保山县人。在这次上高地之前,只在训练场投过一颗手榴弹。然而敌人的疯狂进攻,迫使他一夜之间成为一名出色的投弹能手。当敌人蜂涌而来时,守着一箱手榴弹,镇定自如地坚守着十余米宽的防御面,交叉投弹、射击,俨然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形象。
十五勇士中,象张庆龙一样第一次参加战斗的还有蒋志华、李国文、董朝贵、陈光满。面对几十倍于已之敌的疯狂攻击,他们各自防守着十几米至二十几米的地段,毫无惧色,英勇杀敌。
四川叙永籍战士马平华身负重伤后,不怕流血牺牲,带伤坚持战斗毙敌数名。他的战友胡友文在敌人第二次进攻时左手负伤,单手持枪作战。机枪手夏锦忠被炮弹震昏,醒来后又回到岗位,机枪被炸飞了,他捡起一支冲锋枪又继续痛击敌人…
代理排长李海欣,当敌人出现在高地前时,他率先扑向敌人,冲在前面的八名越军在他的枪口下丧命。后面的敌人疯狂扑来,李海欣左胸两处中弹,血如泉涌。战友急为包扎被他推开:“别管我,快去消灭敌人!”说着便踉踉跄跄地跑向数米外的地方引爆了第一颗定向地雷。只听得“轰隆”一声,数不清的钢珠雨点般地飞向敌群…
由于失血过多,李海欣有些站立不稳,杨国跃连忙扶住,他按着战友说:“九班长,我不行了。这个高地交给你了。你告诉同志们,就是只剩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决不给祖国丢脸!”说完,他引爆了第二颗定向地雷。看到敌人成批地倒下去,李海欣含笑倒在了自己坚守的祖国土地上。
李海欣“就是只剩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的遗言,通过杨国跃传遍了阵地的每一个角落,变成了勇士们的钢铁誓言。大家互相勉励着,顽强地抗击着敌人一次比一次更凶猛的进攻。
李国文、刘家富两人负责高地北侧的防御。越军发现这个方向人少火力弱,企图从这里打开突破口,成群结队地涌上来。两个勇士紧握冲锋枪、拧开手榴弹盖,等敌人冲到堑壕,他们突然一起开火,用猛烈的火力将敌人消灭在自己面前。
炮弹在李国文身边爆炸,弹片击中头部,人们发现他牺牲后右手还紧紧握着被炸断的半截冲锋枪。这里只剩下刘家富一个人了,他机智地跳跃在弹坑之间,与敌周旋。拖着伤脚爬行在阵地上,不停地向逼近之敌射击。后来,他枪声一停,攻上来的越军大着胆子围上去,勇士毅然拉响手榴弹冲入敌阵,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壮歌。
在高地另一侧,战斗着的是苗族战士周忠烈。4月29日因胸、脚两处负伤被送进了医院,伤未痊愈他又回到了前线。雨多雾大、气候炎热,他的伤口感染了,忍着疼痛,不停地射击。敌人一颗子丨弹丨击中他的胸膛,摔倒在地,但仍爬行着换了位置,把弹夹中剩余的子丨弹丨全部倾泻到敌群中。
敌人见状,扑上来妄图活捉周忠烈,就在这时,他手中的手榴弹如一声惊雷响起,围上来的十多名敌人应声倒下。战斗结束后,连长看到周忠烈一只手被炸飞了,另一只手的拇指上还套着两个手榴弹拉火环。脑海中顿时出现了勇士拉响手榴弹扑向敌人的壮烈画面。连长哭着嘴里唠叨:“周忠烈呀,你真是活的忠勇,死得壮烈啊!”
1984年7月12日的惨烈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30分…越军在拼命攻击了17个小时之后,已是精疲力竭,战斗力已基本丧失,再也无力继续进攻,便丢下100多具尸体慌忙逃窜在无可奈何之下,越北二军区向进攻部队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我142高地15名勇士人人荣立战功,李海欣烈士、周忠烈烈士和杨国跃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他们坚守的142号高地,也被命名为“李海欣高地”。
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吧!他们是:
李海欣烈士,1962年8月出生,河南省临颖县人,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杨国跃,1963年5月出生,云南省云县人,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周忠烈烈士,1963年12月出生,贵州省雷山县人,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刘家富烈士,1964年4月出生,云南永善县人,荣立一等功;
李国文烈士,1962年8月出生,云南省临沧县人,荣立一等功;
胡友文,1963年12月出生,云南永善县人,荣立一等功;
唐友国烈士,出生日期不明,四川省大足县人,荣立一等功;
夏锦忠,1963年2月出生,贵州省瓮安县人,荣立一等功;
董朝贵,1962年12月出生,云南省武定县人,荣立二等功;
段春和,1965年5月出生,云南省龙陵县人,荣立二等功;
蒋志华,1962年8月出生,云南省耿马县人,荣立三等功;
张庆龙,1964年1月出生,云南省保山市人,荣立三等功;
彭明林,1962年12月出生,四川省巴中县人,荣立三等功;
陈光满,1962年4月出生,云南省宣威县人,荣立三等功;
马平华,1863年11月出生,四川省叙永县人,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