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通过技术侦察,有迹象显示将为越军主要攻击方向的是松毛岭、那拉地区,张又侠改变了原先在33个高地平均分配兵力的状况,而将119团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那拉方向主要高地附近,以2个步兵营驻守阵地,1个步兵营为第二梯队位于南榔、里头寨地区,团炮兵群配置在三转弯、那马西侧公路沿线,张又侠的团指挥所开设于627高地。从而形成了重点守备,步炮结合,随耗随补,以点制线、以线制面的防御体系。

越军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后,于7月11日夜出动316师174团、312师141团、313师266团、356师149团、876团及198特工团、821特工团等部队,乘夜暗从清水口子方向秘密潜入老山地区前沿逐步展开,准备从四个方向对中国军队阵地发起加强师规模进攻。

越军副总参谋长黎玉贤和二军区司令武立坐镇河江,二军区副司令黎威密、副参谋长裴文胜率前指在谷怩督战。356师、316师、313师各有一个副师长分别在南嘎、清水、八里河东山方向直接指挥,企图采取正面突破、两翼牵制、向心攻击,偷袭加强攻手段在那拉地区打开突破口,尔后依托既得阵地,逐点夺取,逐次占领老山地区各阵地。越军战史上将这次作战称为河江战区战役。

7月12日凌晨,老山战区浓雾弥漫。1时许,电台截获了越军168炮兵旅3时前开饭完毕,随即进入阵地的情报。14军前指判断越军兵力即将展开,立即通报各部队加强戒备,不要睡觉。

关于7.12之战,1990年时代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纪实文学《中越战争秘录》,对于战前的炮火反准备有过如下精彩描述:对“7.12”敌人反扑我们有警觉。敌人356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共有六个团番号的部队出现在河江前线一带。判断敌人可能于12日凌晨5时发起进攻。

零点,我(40师炮兵团团长赵扣斌)准备好2.5个基数的炮弹。3点,上级给了三个点,让用三个连进行扰乱射击,打一个炮标准。我说,太少。问步兵,说前面没情况。我指着沙盘问步兵团长张友侠(应为张又侠),如果你是越军指挥员,早晨五点攻击,部队现在应该摆在哪?他一指清水河以北300米那片地方,说当然在这,只能在阵地前500米以内,不会以外。

我说,英雄所见略同,我要打的就是这。可上面给的点是1000米以外。我们报告了炮指,说明理由,副师长说,行。我决定了三个点,6个连一起给我干。隔了十分钟,又打第二次,妈的,没反应,前沿阵地观察说没动静,我不信,给我打照明弹,结果还是说什么也看不见。我想算他妈白打了,没情况,虚惊一场。

(实际情况:越军已进到我阵地前500米以内地段内。赵团长组织的两轮射击,准确地打在敌隐蔽的战斗队形中,越军两个营长当场被击毙,兵员死伤惨重。失去指挥的部队没有暴露,轻重伤员无一呻*。倾刻,照明弹起,严密伪装的越军蜇伏如前,重伤员至死不动,纪律与素质令人瞠目。)

在对清水河以北越军可能展开的地域实施了第一次火力覆盖后,越军炮兵也迅速做出反映,于3时10分向那拉前沿的146号、169号、142号诸高地进行炮击,并向老山主峰前沿的1072高地零星炮击。

3时30分,40师炮兵群实施第二次火力急袭,压制纵深越军炮兵。同时,41师炮兵向八里河东山方向的副34号高地前沿实施监视射击,以打乱越军的展开队形。

3时50分,越军炮兵再次向松毛岭至那拉方向的100号、116号、150号高地、634高地和纵深的南榔、船头地区进行炮击。

14军炮兵立即还击,双方展开持续炮战。因阵地前密布地雷,无法前出侦察,加上夜暗、雾浓,不能观察,各前沿部队一直未发现越军步兵。实际上,这时越军已摸进到了阵地前300米处。

5时05分,越军316师174团的步兵分队首先接近119团在那拉地区的阵地前沿,小股特工已摸进部分前沿阵地堑壕,7.12大战突然打响。

越军这次在老山至八里河东山的8公里正面上同时展开了步兵4个团另1个营和2个特工团兵力,平均每公里步兵1.5个营,在四个方向上实施了8路营级规模进攻。

其中以316师174团进攻那拉地区150号、169号、142号、145号高地方向;356师876团进攻松毛岭662.6高地、634高地方向;356师149团进攻老山主峰前沿1072高地方向;312师141团在313师266团1个营协同下进攻八里河东山方向;198特工团和821特工团分多路引导各方向步兵冲击。越军的主攻方向正在松毛岭和那拉地区张又侠率领的119团防区,使用了2个步兵团和1个特工营的兵力。

《中越战争秘录》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那一天我的团(119团炮兵群)干进去了一万多发,到中午12点,2.5个基数全干光了。张友侠一听炮弹没了,两臂一摊,一下子差点背过气去。没了炮火封锁,他一个团怎么也挡不住越军6个团的冲击.”

这段情节的文学色彩相当浓烈,绘声绘色,以致流传多年,影响甚广,成了许多人从此认识张又侠的一个标签。

实际上,张又侠和119团面对的是越军2个加强步兵团冲击,并不是6个团。另外,当时前线炮兵使用的85加农炮和122榴弹炮的备弹量是2.5个基数,而82迫击炮和100迫击炮都有5个基数,130火箭炮有1.5个基数,师团库存弹药有0.5个基数,战斗中并未出现因炮弹不足导致压制不住敌人的问题。

12日凌晨到上午的猛烈炮火已经把越军的攻势高锋打下去了,中午后大口径炮弹虽然出现短缺,但迫击炮弹充足,仍然严密封锁了前沿,并没有给越军以可乘之机。从后方征用地方车辆抢运炮弹是在下午,主要是为了补充消耗,以利再战,当天晚上即恢复到战前的炮弹储备量。

不管怎么说,越军此次进攻的规模之大、来势之猛都是对越10年坚守防御作战中空前绝后的。

1984年4月28日,老山拔点作战打响,张又侠指挥119团主攻中部制高点松毛岭主峰662.6高地,采取了多点突破,断敌退路,向心攻击的战法,严密组织步炮协同,仅用9分钟就将其攻占,一举震撼了整个老山地区之敌。

随后张又侠指挥119团乘胜前推,仅用了2小时时间就连续夺取了松毛岭地区的18个高地,为主攻部队夺取老山主峰扫清了障碍。29日、30日,张又侠又指挥119团继续发展进攻,经过战斗全部攻占了那拉地区各要点,胜利完成了师赋予的作战任务。

在这次作战发起前的一天,张又侠把团标兵连2营6连的连长李忠平叫来,对他说:“我们得先抓住他(老山之敌)的脖颈,让他跑不了,进不了,动不了再打.你说,哪是他脖颈?”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8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8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