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老山主攻营营长臧雷深度剖析老山战争

臧雷是著名的老山主攻营营长,亦是收复老山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自1979年参战以来,他有7年时间在战场,从排长一直打到团长,执行大小作战任务60余次,12次死里逃生,至今身上留有敌人的弹片。无论战时还是战后,他都充盈战斗的阳刚,保持军人的血性。对于备战打仗,参过战的老兵最有发言权,像臧雷这样的老兵尤其如此。

走进“理解万岁研究所”臧雷的会客厅,记者一眼就看见了挂在墙上的“陆军40师老山地区进攻战斗经过要图”老臧腰背倍儿直,面容刚毅,身着白衬衣军裤军袜军用三节头皮鞋,从上到下透射出共和国军人的特有气质。

1984年4月,我所率领的陆军第14军40师118团3营,在收复老山的作战中担任主攻任务,在老山之敌主要防御方向强行突破,强行夺占老山主峰诸要点,歼灭主峰群守敌。

我们部队作战之前,按照1979年、1981年对越作战的教训,以及敌方的一些特点,发现在亚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高差大、山高林密,坡陡沟深,植被厚密,对人员的体能有很高要求。你的战术技术再好,决心再大,你爬都爬不上去,上去都没有力气了,也打不了胜仗。如何把体能训练和我们的战术技术穿插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当时临战训练的一个难点。

连队从早上6点开始到晚上22:30结束,6点起床,起床的方式是紧急集合,全副武装,人走室空,3分钟内武器弹药、备装、装具装备全部带走。紧接着是越野,由3公里、5公里、8公里、10公里循序渐进。越野归来,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然后洗漱。

洗漱也是训练科目,洗漱的时候要求每个干部和战士必须蹲马步刷牙3分钟到5分钟,锻炼腿部和腰部力量。早饭以后4个小时训练,4个完全不同的科目,每一小时转换一次训练场,跑步完成。每两小时休息15分钟,在这15分钟之内不能坐、不能躺,可以站、可以练。

上午收操开饭完毕以后,不能马上睡午觉,扛石头加大体能训练力度,每个官兵扛石头不能低于40公斤,有上坡有下坡,来回约3公里。然后睡午觉,午休起来以后,下午4个课时训练和上午一样,根据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来设置训练科目。

晚饭完毕后,第二趟扛石头同样也是每人40公斤,不能低于3公里。然后是课外活动时间,课外活动时间30分钟,完毕后就是夜间训练。

按照规定,夜间训练必须最晚在22:30以前休息。但是当时我们的干部和战士都深刻认识到体能的重要性,认识到“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这样的真理,所以很多连队赶都赶不回来。这样一天的训练就结束了。第二天如法炮制,这样的训练持续了将近4个月。

亚热带山越丛林地,地形复杂、千沟万壑,植被茂密、行走困难,通信指挥联络组织指挥,特别是后勤保障十分不便、非常困难,我们必须要研究每个人的负重情况。关于训练,从机关到部队,从首长到士兵,认识都是一致的。

举个例子,我记得在临战前的两个月,副军长带着一辆车,车上拉着板秤,来到了步兵营、步兵连,对我们的弹药手、枪炮手、喷火枪手、火箭筒手、高射机枪手,一一把他们的所有的装具装备武器弹药过秤,看他们的负重是多大。

同时,还看他是农村战士,还是城市兵;是少数民族战士,还是一个汉族战士;是一个学生兵,还是一个农村兵。体能强的还是体能弱的,还要在平均65度的坡度上计算,这样的负重进攻速度有多快。在保障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单兵携带的弹药量应该是多大。要达到极限,通过过磅、过称,登记、统计、计算,做到首长机关有数,基层部队官兵有数,保障打胜仗。

还有就是,1983年冬天,在我们的驻地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单位后山上最深的雪窝子,已经达到了小腿之深。团里立即决定利用这次大雪,对全团进行一次检验性训练,全团2500人紧急集合拉动,连续16小时不吃不喝不停,全副武装雪地拉练。16小时以后,全团完成任务,仅22名战士被收留,其他全部到位。

这样的体能训练,满足了后来我们收复老山和守住老山阵地的体能要求。当时,我们在老山主峰抓了5个俘虏。据俘虏称,当年他们那里也飘起了小雪,越南兵迷信,面对这场罕见的大雪,纷纷说“看来老山守不住了,老天爷都下雪了,守不住啦”。

打仗要说有什么绝招,就是一个“实”字。训练要有针对性,战场需要什么?敌人的特点是什么?我们的短板是什么?根据这个来训练。战前,我们营提了三句口号:①打仗就是打干部,“部队要上去、干部要下去”。②打仗就是打后勤,“三分训练七分保障”。③尽量把一切问题解决在枪响之前。

所以,所有的干部都在一线、军官都冲在一线,“踩着我的脚印跟我来”。兵种训练得到了很好的重视,打破以往小兵种训练被忽视的惯例,多训电台兵。每个战斗分队有4名以上通信兵,有效保障了指挥的畅通。战士明白弹药保障的重要,因此都知道多带子丨弹丨。

我所在的这个营,是官兵团结战斗的一个钢铁集体。战场上,我们的交替掩护,实际上早已超出了战术配合的范围,冲锋枪手愿意牺牲自己去保护机枪手,机枪手愿意牺牲自己保全喷火枪手,战斗员愿意牺牲自己保全指挥员,等等。

有几件事情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战士舍身相救副营长,特务连战士12次舍身保护干部,保证指挥不间断。有名副班长负重伤,仍然命令先救战友:“我命令你们把这个新战士先抬下去,给我一枚手榴弹,我在这里等,等到担架我就回去治疗,等到敌人老子就和他们同归于尽”。最后他等到了担架,但担架到了之后,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所以说,老山作战是一场胜利之战,是战友们共同用鲜血换来的,是用钢铁般的战友情打下来的!

老山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城以南边境线上,主峰海拔1422.2米,山脚下海拔最低点仅100多米,垂直比高1300米。其与东面的八里河东山成掎角之势,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地形,盘龙河和沿河筑造的公路经由山下的船头镇出境,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援越抗法、援越抗美的重要国际通道。

控制了老山,就可以瞰制两国各30公里的纵深。老山自1979年5月被敌军抢占以后,经过五年时间,苦心营造了一个以钢筋混凝土工事为主的永备性阵地体系,并依托其频频袭扰我边境军民,使得边疆人民的生产生活无法进行下去,对我边境安全形成巨大威胁。其将领还口出狂言:中国军队就是出动五个师打一年也休想打下老山!

记得当时总部要求我们在10个小时之内拿下老山,并估计主攻营可能会付出牺牲200人左右的代价。昆明军区则要求我们必须在8个小时之内攻下老山。而实际上我们营仅用了6个小时以牺牲34人的代价就圆满完成了任务。

当时我带领营指挥所,紧随突击连之后,跟进靠前指挥。战斗进入白热化后,突击连甚至已出现亡十数人伤91人的情况,我们的干部战士都是好样的,突击连的91个伤员只有46个因为不得不救治而被后送,45个轻伤员坚决不下火线,他们发扬我军“轻伤不下火线”的战斗精神,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

我军攻占老山之后,又趁势先后攻占了八里河东山和者阴山。敌人输红了眼,在嗣后的三个月中,先后以整营、整团、加强团、两个团的规模,不断向老山反扑,企图重新占领老山。

尤其是1984年7月12日,竟以加强师(三万余人)的超级规模从五个方向同时向老山发动猛烈反扑,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我军仅以几个不满员的步兵营,在五个团级炮兵群和二十几个团属小炮连的强大火力支撑下,打得敌军丢下近四千具尸体狼狈败北。敌东北军区“损兵折将,寸功未立”从此一蹶不振,而我老山防御固若金汤。

在那血与火交织的两天两夜里,我们的85加农炮、122榴弹炮、122加农炮、130加农炮、152加农炮、152加榴炮和40管130火箭炮等队属火炮对敌纵深炮兵、指挥位置、进攻队形、展开地域、屯兵之点、弹药库所实施了大规模、不间断的打击。

而直接伴随步兵防御作战的60迫击炮、82迫击炮、100迫击炮和160迫击灵活机动,为大炮“打扫卫生”,大炮小炮相互配合,在点、线、面上对敌全面绝杀,巧妙点杀,打得敌人既无招架之功,亦无还手之力。用敌军俘虏的话讲:你们的炮击猛烈程度超过了美国。所以西方有人讲我们奉行的是“大炮沙文主义。”

关于作战的具体情况,很多媒体都已经讲过了,我不多讲了。我就兵器从这个角度专门讲一下,敌我双方在武器方面的对比,其次是双方在战术方面的应用之短长。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8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8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