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敌人经过一天喘息后,于六日中午派出两个排的兵力,利用齐腰深的茅草和一排排野芭蕉树作掩护,偷偷地向八班方向摸来,妄图偷袭我阵地。

正在前沿站岗的八班长张永山发现敌人后,立即让陈世友去叫醒正在休息的战士。这时,走在前面的三个敌人发现了张永山,正面的一个家伙立即开枪射击。张永山眼明手快,一个点射回敬过去,立即将敌击毙。

左面的敌人打了一个点射过来。他掉转枪口,一梭子扫过去,将敌人送上了西天。右面的敌人依托有利地形向他射击。张永山刚抓起一枚手榴弹,右大臂突然被子丨弹丨打穿,鲜血一下涌了出来。他忍住剧痛,用左手抓起手榴弹用牙咬掉拉火环,连续向敌人投过去四枚,当即炸死敌一人、伤敌三人。

他孤胆作战,掩护全班迅速进入阵地,战友要把八班长送下去,他坚决不同意,生气地说:“我们班新同志多,我不走!”我命令他下去,他激动地用左手紧紧抓住我的手说:“要战斗就会有牺牲,我们班没有党员,请组织让我象党员一样战斗,就是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也在所不惜。”当同志们把他按在担架上时,他还流着泪说:“副指导员,让我留下吧,我还能坚持战斗,我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敌人见偷袭不成,很快又组织了一个连的兵力分两路向我阵地发起冲击。我冒着敌炮火来到各班阵地嘱咐大家:“沉住气,不要慌,等敌人靠近再打。”大家怀着对敌人的仇恨,一直把敌人放到二、三十米才开火。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激战,敌人抵挡不住,又溃逃了回去。在这次战斗中,新战士安吉昌不幸身负重伤,光荣牺牲。

在阵地上,安吉昌每天都要拿出几张亲朋好友的照片,在上边写上几句里话。他在母亲的照片后面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妈妈,我现在在阵地上。我们已经打退敌人好几次进攻了。儿深知守卫高地的意义。也许我就会在这里与你诀别,望妈妈不要难过,好好地生活,幸福地生活。”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更多的母亲能够幸福地生活,安吉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一天,我们打退敌人三次进攻,毙敌十七名,伤敌十二名。

五月七日战斗更激烈。屡遭失败的越军以两个连和一个特工队的兵力向我发起轮番进攻,企图一举拿下我高地。战斗从十八时开始。敌人首先用一o五毫米、一二二毫米重炮向我们轰击,阵地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

整个晚上,在不到四百平方米的高地上落下了几百发炮弹,高地表面的植被波炸坏,到处弹坑累累,通往各个阵地和后方的电话线全都炸断了。十八时二十五分,敌以两个加强连兵力,分三路向我高地进攻。激战二十分钟,被我击退。之后,敌人又在炮火掩护下接连三次向我发起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近六个小时。

经过连续几昼夜的鏖战,同志们已相当疲乏。许多同志眼窝深陷,站着都摇摇晃晃,战斗间隙,靠在工事墙上就睡着了。指导员郭锦标通过电台问三排,需不需要换下来休整,我代表全排坚定地说:“请放心,我们还能坚持战斗,保证人在阵地在!”全排战士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顽强地坚守在高地上。

战斗越打越激烈,我们的干部战士也越打越勇敢,越打越精明。敌人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又一次集中高射机枪、重机枪和无后座力炮对我射击。我及时通过电台请求上级炮火支援。我后方的炮群立即“发言”,很快压制了敌火力。这时,敌人顺着山梁冲到距八班阵地十多米远的凹部,利用一棵大树作掩护,架起轻机枪向我们扫射,手榴弹投到了我们堑壕边上。

五班正面之敌也嚎叫着冲了上来。面对着气势汹汹的敌人,我高声喊道:“不要慌,用手榴弹,敌人再硬也硬不过我们的手榴禅。”八班以大树为目标连续投弹,很快就把敌人的机枪打哑了。七班和九班方向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我跑去支援,发现敌一挺重机枪对七班威胁最大,立即将火箭筒手赵兴权调来,命令他将其摧毁。

赵兴权不顾生命危险,跃出堑壕,灵活地利用乱石作掩护,先后抢占了两个发射阵地。因敌高我低,不能发挥火箭筒的威力,没有发射。眼看敌人的重机枪火力压得战友们抬不起头来,赵兴权两眼冒火,咬紧牙关,连续翻了几个滚,终于占领了阵地前沿五米处的一个小土包,向敌瞄准,听得“轰”的一声,敌重机枪被打得跳了起来,三名射手也一命呜呼。

为了保存实力,长期坚守阵地,八班代理班长杨志华把全班分成两个组,每次战斗都留一个组在后面作预备队。他与新战士王达勇各持一支冲锋枪组成交叉火力,封锁前沿,让战士陈世友专门投手榴弹,新战士黎勇负责运送和装填弹药。他们班共打退敌人十一次冲击,毙伤敌十七名,自己无一伤亡。连队及时表扬了八班,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天渐渐黑下来了,敌人借夜幕的掩护仍在不断地对我们进行冲击。我到各个阵地嘱咐大家:天黑了少打枪,轻、重机枪不要轻易暴露火力,要多用手榴弹杀伤敌人。正当我准备返回掩蔽部时,敌人进攻前的炮击又开始了。突然,一发炮弹呼啸而来。我看见救护组的张德良在抢救伤员,来不及隐蔽,准备冲过去推开张德良时,炮弹爆炸了,一块弹片打进我的右胸,气浪把我冲倒在张德良身上。

连长帕安柱通过电台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即组织担架冒着炮火前来抢救。我请求连长:“不要派担架来,我还能指挥战斗。”连长告诉我“这是营部的命令,已派副连长来接替你。”我激动地对连长说:“我是阵地指挥员,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不能离开战斗岗位。我的伤很轻,还能坚持战斗。”直到团首长下了命令,副连长来接替。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阵地。

在这天的战斗中,许多同志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奋不顾身地冒着敌炮火抢救战友。卫生员何成江在抢救七班战士李光年时,听到敌炮弹落下的声音,立即扑在李光年身上,负了重伤。新战土李永春背着伤员李家立后撤时,用自己的身体掩护李家立,光荣牺牲。

我们连象颗“钢钉”牢牢地“钉”在高地上,敌人不论白天来还是夜晚来,不论是强攻还是偷袭,在我们的钢铁阵地面前都碰得头破血流,始终未能前进一步。我们的高地成了越军的“伤心岭”。

边防十五团七连指导员杨惠平

四十师一一九团政委的回忆文章:

1983年10月7日,我从高炮65师奉调到步兵第40师。这时师里已经接到攻打老山的预先号令,我也随之作为一线指挥员经历了作战的全过程。

20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这场战斗,激动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我翻阅着当年的笔记,它真实地记录着战斗中的桩桩件件,现在整理出部分内容,作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胜利的纪念。

我到40师报到后两个月,便奉命组建老山前线侦察大队,并担任大队政委。侦察大队以40师、42师侦察分队为骨干,辅以工兵、防化、通信、声测、技侦、炮兵共600余人。

1983年12月21日,各路侦察分队在麻栗坡县集结。23日下午趁着浓雾掩护,大队人马开进老山脚下的船头,并分散驻扎在天保农场和边寨中。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85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85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