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从4月1日起,参战的所有干部一律免缴伙食费。这大概是对参战干部的最大照顾吧!如果在战斗中牺牲了,再补助抚恤金500元,因为国家还很贫穷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抚恤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跤趾城我边防十五团152加侬炮连依然坚守在自己的炮阵地上,因为他们是边防炮连,从1979年底就坚守在这里,野战部队可以换防轮战,而边防部队只有坚守到底。一门门加农炮管都有打焦了,足以说明战斗之激烈。

我连部所住的民房也被越军炮火炸毁。这里的老百姓都撤到了后方能够隐蔽的地方。大片的橡胶林无人看管,芭蕉林里也有随处可见的炮弹弹坑,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如此的沉重,使上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片荒凉的景象。

从2月21日我们进入跤趾城战区,至今天的8月3日,我们整整在战区战斗了一百六十四天,一百六十四个不眠之夜,告别了在此战斗过的山山水水、告别了日夜相伴的南疆风光、告别了轰轰烈烈又意味着极度摧残的战斗生活。这次收复老山的战役,师直侦察连、防化连、警卫连、工兵营、高炮营都有牺牲的战友们。出征时,我们怀着共同的愿望,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归来时,队伍中却看不到那张昨天还在欢笑的年轻面容。

上午11点30分,我们赶到了麻栗坡县城,这座群山环抱,溪水贯城而过的美丽山城。在这里听不到了轰隆隆的炮声,看不到了战火的硝烟,闻不到了被炮弹烧焦的焦土味道,没有了死亡的威胁。到处是一片和平的景象,与战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下午来到了麻栗坡磨山烈士陵园,远远望去在一座座山头上排列着整齐的土堆。暂将牺牲者的姓名部队番号写在木板上,摆在坟头上。苍郁的群山环抱在烈士墓群的四周。清彻的河流在山下流过,仿佛是在长声哭泣。在这里长眠的英雄们多数是十八、十九、二十岁的青年,他们分别来自祖国的各个省市、各个民族。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维护祖国领土完整而英勇顽强、前仆后继、奋勇杀敌。攻必克,守必固,战无不胜。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的凯歌。落日无言,残阳如血,一代英烈化作璀璨星汉,巡视江河,以自己的献身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搏大胸怀,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块块丰碑。

接师前指命令,我们部队撤到马关县休整待命。8月7日下午3点多钟,我们离开麻栗坡县城驱车前往马关县城。一路上一辆辆五十一团的军车载着十一军的官兵们开往老山前线,接替我们师全体官兵。汽车上,炮身上都用伪装网包的严严实实。公路上除军用车辆外,很少有地方车辆。在通往前线的公路上,设了很多关卡,严禁部队家属前往战区探视。同时,还严禁官兵们向后方家中寄信。所以,进入战区后与家中中断任何联系。部队军务部门还经常到当地邮局查信件,违者将严肃处理。烈士们的书信成了最后的遗书。

马关的气候比曼棍的气候低了许多些,已经感觉到有几丝丝凉意。阵阵秋风袭来,送走了那战火纷飞的征战气息。部队撤到这里以后放假三天,让我们这些蓬头垢面的大兵们好好洗理一下。官兵写家信,发电报,报平安,洗衣服,忙个不停。

活着的老乡们在一起小聚,庆贺一下能平安归来,大家回味着那惊惊险险的一幕幕镜头。赵德运、徐忠孝、武副志、孙学生、常玉山、关继林、沙西涛、张根友、赵文庆、张树清我们师直属队平顶山的战友们欢聚一堂,在马关县一小饭店里小聚,庆贺我们能够活着回来相见。

上午连队召开支委会安排布置连队战后总结,上级要求在8月12日之前全部总结完毕。上级对评功的要求过严,卡的过死。有些领导认为评那么多功,那么多英雄干什么?长征才评了几个英雄?抗美援朝也就那么几个嘛!按比例立功。主攻部队百分之三十,助攻部队上报的英雄批一等功、报一等功的批二等功。反映了我们部队对战功评定和宣传是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但也有很大缺陷,它不能充分如实反映官兵们在战斗中的作用和表现,不利于鼓励再战。挫伤了广大指战员们的积极性。

1984年7月12日粉碎越军大规模的反扑,我师以比较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的战绩。战后,中央军委副主任***直接打电话到我们师慰问前线指战员,表扬这仗打的很出色,给我师以很高的评价。军事科学院的领导们说这是现代化作战的一次成功典范。这一仗简称“7.12大捷”。

原计划把骑线拔点作战和防御作战定为两次评功机会,而后来却改为一次评功机会。有很多干部、战士在作战中英勇顽强,流血流汗,甚至战死疆场的勇士们却未能荣立战功,非常遗憾。我们部队诞生在黄土地上,又落脚在红土地上,突出一个“土”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部队打硬仗着实可以,而说大话,唱高调却不行。

这次我师参加作战,是共和国卫国战争最为惨烈的一次。仗打的很艰苦,很出色。但却忽视了宣传工作,宣传工作上不去。从1979年老街作战到1984年的老山作战,几年以来的较量使越军深有体会,给我们师取的代号是“老姜”,但国内知者甚少。在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前夕,为了保证战斗的突然性,有几个记者为了及时报道新闻,参加了一些会议,而被我师的保卫部门没收了胶卷和笔记本,他们不欢而散。结果他们就到另外一个战区宣传去了

“老山精神”最初是我师某主攻团周忠仕副政委首先提出的。但由于某些领导认为:还是要谦虚一点为好。以至于“老山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上级有过指示,说对越作战要“多做少说,做了不说。一个小小的越南从哪方面说它都不是势均力敌的对手,有什么好宣传的,宣传多了,反而抬高了越军,贬低了我们自己。

根据军区的命令,我们师红缨—五号导弹连仍然留在老山战区干田执行作战任务,因为目前全军只有两个这样的连队。该连指导员谭维利(我们两个曾经在过师无线连七一班,他是班长,我是副班长,我们是情同手足,配合默契,不论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连队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多次受到连队党支部的嘉奖。在我们两个的带领下,曾经获得过学雷锋标兵班。

1979年对越作战前夕,我们一起提干,双双调入师炮兵指挥连,1983年他调入红缨—五号导弹连任指导员)。我们大部队奉命在马关地区休整待命,视前线情况。如果越军进行较大规模的反扑,一旦前线吃紧,我们还要重返老山前线。因为毕竟经历过战争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马关距麻栗坡仅有60余公里的距离,只需两,三个小时左右,便可开赴老山前线。边疆的战火一旦燃烧起来,很难熄灭。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8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8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