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在老陶坪村,村子里面九名年纪为62岁以上的老大爷与村子里的青壮年毅然抬起了担架。从岩头一带摸着黑暗的小路,冒着炮火从老山后面迂回上山,用担架抬下伤员二十多名。当抬到第二十一位伤员的时候陶大爷已是汗流夹背,气喘如牛。但老大爷硬是坚持着将伤员抬回自己的村子里。尽管贫困,乡亲们把珍藏的红糖、白糖、鸡蛋拿出来给子弟兵吃。把最好的治疗骨伤的草药拿出来,把床铺腾出来,用自己的一腔爱心为伤员们包扎伤口,转移伤员。

在天保村,乡亲们把家中打扫的干干净净、腾出最明亮的房子,让抢救伤员的医护人员住进房子里面对伤员进行战地救护。乡亲们流淌着泪水为负伤的子弟兵送吃送喝。当血库告急的时候,农场及周围的乡亲们赶来了,豪不犹豫地伸出了胳膊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看着那一颗颗诚挚的心,看着那流淌进针管的殷红的鲜血慢慢注入战士体内的时候,在场的人员都感动的哭了。能够看到这一切的受伤士兵也顿时放声大哭。当乡亲们再次流淌着感激的眼泪给战士们喂吃喂喝的时候,战士们再次哽咽了。一枚枚珍贵的鸡蛋,是乡亲们对子弟兵一颗颗厚爱之心。

为了配合老山地区正面作战,文山州出动民兵2万余人,协助边防部队巡逻在金竹篷、老寨、中寨、冬瓜村,和平、庙坝、龙呤、大坪、大塘子、昆老、船头、天保、老厂、那灯、紫胶等边境线的村子,打击前来偷袭和刺探情报的越军特工人员。守卫着我们的边境线,形成了一道道铜墙铁壁。

金厂镇的民兵在老寨地段与前来破坏偷袭的越军特工人员发生激烈的战斗,击毙越特工人员4人,我方人员无一伤亡。并缴获中国机密文件4份,兵力部署草图一份。老卡民兵连一举歼灭了驻守孟康的越军二十八团派遣的迫击炮排。并缴获82、100迫击炮共32门,弹药121箱。击毙敌人二十七人。俘虏一人。彻底粉碎了越军炮击我军补给线及转运线的阴谋。田逢民兵连在庙坝一带扫除了敌人设置的竹签,抓获前来刺探军情的越特工人员三人,园满完成了配合我主攻部队收复老山地区的光荣任务。

8月1日建军节,在炮火声中迎来了我师四十七周岁的生日。回顾四十七年以来的战斗历程,从抗日战争的百团大战到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从麈战中原到横渡长江、从横槊两广到经营云南,风尘仆仆,一路征战历尽艰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祖国的领土完整受到威胁的时候,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的时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强柱石有责任挺身而出,保卫祖国的每寸土地、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次参加老山地区的保卫战斗,全师官兵团结一致,英勇奋战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大战后的老山战区,原来的参天绿树已被炮弹拦腰炸断。老山主峰、662.6高地上的植物已被满目疮痍所取代。634、146等高地裸露的岩石被炮弹炸成石灰粉状。边境线一带草绿色的山坡上布满了一个连一个的大小弹坑。天保农场的橡胶树林有的也被炮弹炸的枝离破碎,弹痕累累。

今天的建军节将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最难忘的记忆,1984年的八一建军节是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农场曼棍度过的,是在老山前线度过一个不寻常的节日。这轰隆隆的炮声为节日增添了气氛,这隆隆的炮声犹如催征的战鼓,催人奋进。

8月3日上午8点接到师司令部通知,原计划中午12点以后撤离战场,现提前到上午9点撤离。接到通知后我们立即撤收电台及备用天线,收拾装备,打起背包,装车,完成了一切撤离的准备工作。

从4月25日至8月3日,我们整整在曼棍这个地方坚守了一百多天的时间,一百多个不眠之夜,在炮火声中度过人生最难以忘怀的分分秒秒。亲历了这场你死我活的浴血奋战,直击伤残与死亡之惨烈,那绷紧的神经,承受着巨大的死亡压力。极度摧残的战斗生活即将成为过去。将给人生留存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回首往事,曾经把生命中的一部分寄存到了“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的战场。

曼棍这个美丽的地方,三面环山,陡硝的悬崖下面有一个美丽的村庄,两条小溪在村北交汇流入盘龙江。清清的溪水曾为我们洗去征战的尘土。村东面紧靠河流的几间民房,曾被越军炮弹炸的千疮百孔。其中有一间房屋曾是我与战友赵德运住过的地方。我们原来的蚊帐、被褥也被炮弹炸的支离破碎。也许是死亡之神拒绝我们,否则,我们将永远睡在祖国的南疆。

在将要告别的时刻,在即将撤离战区的时候,却没有撤离战区远离死亡的喜悦,看着我们曾经出生入死、流血牺牲的那片热土,此刻的心情非常沉重。我们即将走了,而为了收复老山牺牲在这里曾经与我们相濡以沫的战友们却要永远留在边陲这块历经磨难与炮火洗礼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电台收发电报三十余万组无差错,保证了师首长的命令、指示及时传达。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为了防炮袭击,转移电台工事五次,电台天线被多次炸断,我们冒着生命危险架接天线,将一封封电报发向各个炮兵团。确保了师首长们作战命令的下达,圆满完成了师前指交给我们的各项战斗任务。

上午9点30分,我们乘车离开了曼棍。汽车的马达引擎声与阵地前沿的炮声交织在一起,这也许是送别的炮声吧!我们告别了曾经战斗过的山峰溪水,汽车沿着蜿蜒起伏,高低不平的道路从曼棍开了出来。走了大约两公里左右,来到了盘龙江的一座桥上,这是我师工兵营工兵连在盘龙江上架起的一座临时性钢桥。越军曾对这座钢架桥发射过上了千发的炮弹,但由于两岸的山谷较高与桥面的落差较大,都未能击中钢桥。偶尔也会有弹片飞向桥面,但对桥梁构不成直接的威胁,被工兵们称为炸不断的钢桥。这是我前方通往后方的交通要道。工兵们在桥的附近挖了很多猫儿洞。在猫儿洞附近,有不少炮弹炸的大小弹坑。

汽车沿着公路继续向麻栗坡县城一路狂奔,由于是单车行进,目标较小,所以,越军没有向我们开炮。但大家的目光毅然注视着车外可能发生的情况。每根神经都绷的紧紧的,害怕在这即将离开战区的时刻,被越军的炮火击中。汽车带起的尘土飞撒在公路两旁,仿佛是在向公路两边的橡胶林做最后的告别…。

当汽车路过三转弯时,在公路两边不远处,我军的一门门火炮,昂首挺立,炮口直指老山方向。由于发射了很多炮弹,炮管已经发黑。炮阵地附近的炮弹箱整齐地摆放着。阵地的工事上面写着醒目的标语“保卫南疆,惩罚越寇,”以鼓舞士气。

战士们一个个被太阳晒的黑不溜球的,汗水渗透了整个档部。已经失去了往日那种在训练场上,服装整齐,军容严整的风采,他们时刻在等待着开炮还击的命令。这次炮兵作战都在寻找战机,捕捉对方目标。双方发射的炮弹有时会同时落在对方的炮阵地上。中、越双方都集中了最优势的炮兵,所以对炮兵提出了:稳、准、狠、藏的要求。

稳,即稳扎、稳打。准,要求命中率要高,力求首批炮弹射出后要覆盖目标。狠,即不给对方以喘息的机会,定好射击诸元,增加基数。藏,要求射击完毕后立即转移炮阵地,溜之大吉,特别是火箭炮群。装好炮弹后,进入发射阵地,立即发射,发射完毕即速撤离发射阵地。也许是天气太闷、太热的原因吧!士兵们一个个光着膀子,穿着裤叉,头带钢盔与一门门挺立的炮筒构成了老山战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上午10时左右,汽车经过半个小时的爬行,来到了跤趾城。跤址城,多么熟悉的地方,这是我们连的集结地域。曾在今年2月21日从部队住地大荒田来到这里,进行战前各项准备工作,测量炮阵地,架设通信线路。至4月1日前完成了一切大战前准备工作,进入临战状态。

跤趾城是我前后方的分界线,因为从交址城再向北2000米,越军的炮弹从来没有打到过。从2月20日起凡是住在交址城以南的所有部队,每人每天生活费是一元零三分。而跤址城以北的部队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只有八角七分钱。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8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8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