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士李永春背着伤员李家立后撤时,遭到敌重机枪火力射击,紧急时刻他用自己的身体掩护李家立,自己光荣牺牲。六班战士马明学4月2日收到家中发来的电报,父亲病危,要他速归。他没给领导讲。4月7日,他得知父亲病故的消息后,在极度的悲痛中,流着泪向领导表示:父亲病故是个人小事,部队打仗是国家大事,请领导放心,一定正确对待。
5月7日,他奉命和刘加林上高地抢修电话线路,当得知九班有战士负伤时,主动冲过去进行抢救时,不幸中弹牺牲。他们为了战友们安危,舍得牺牲一切的高度革命主义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经过激战,七连以较小的代价毙敌二十三名,伤敌二十五名。
5月9日凌晨,敌人以两个连再次展开队形,准备向我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时,进攻行动被察觉,七连立即请求炮火支援,我师炮群立即组织猛烈的炮火对敌阵地和出发阵地进攻的敌人实行地毡式轰炸,打乱了敌人的进攻队形。通过电台监听得知,敌二连向上级报告说:“连长和二十三名战士重伤,指导员死亡,整个连队基本被打光,已无战斗力。”敌一连连长惊呼:要赶快撤退,如等到天亮,将全军覆灭。就这样,敌人最后一次进攻被我猛烈的炮火击退了。
我英勇的边十五团七连,通过半个月的英勇抗击,打退了敌人数几十次发动的进攻,越军伤亡惨重。经过双方反复较量七连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高地上,不论越军是白天来还是晚上来,无论是强攻还是偷袭,在我们钢铁阵地前面都被碰得头破血流、丢兵弃甲、落荒而逃。为保障我师主力部队收复老山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后,中央军委给该连荣记集体一等功,授予该连“边防钢七连”光荣称号。
五月八日下午接到敌情通报,越军准备组织一个营的兵力偷袭我1072高地。1072高地是老山主峰东南侧的一个前哨阵地,与敌前沿最近距离只有150米左右,坚守该阵地是我120团四连的指战员们。
在长不到四百米宽不过一百米的高地上曾先后承受了敌人上千多发炮弹的狂轰滥炸。堑壕和猫儿洞被一次次炸平,取水和送饭的通路常被封锁,只有在晚上炊事班的同志们才能把做好的热饭送到阵地上去。阵地前沿的战士们每天晚上才能吃上一顿热食。战士们白天防炮袭,还要抢修工事,夜间还要担任警戒任务达5个小时以上。
连队百分之八十的同志患了疲劳综合症,有十二名同志因为身体虚弱而昏倒,高地上酷暑高温,时有大雨滂渤,时有浓雾迷漫。昼夜温差二十多度,猫儿洞潮湿不堪,而且常常倒塌,多数战士身上生虱子,皮肤生疮溃烂,关节炎和肠胃病患者日渐增高。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四连的干部以身作则,指导员郭兴科和连长李新富经常到分散的各个阵地,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个战士小组、每个猫儿洞。全连团结一心,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
五月九日六时许,敌纠集一个连的兵力在高射机枪和炮火掩护下,向我1072、75、76高地强攻,副连长元洪春冒着炮火赶到一排阵地指挥战斗。火箭筒手王占友、陈创抵近射击,连续射出三枚火箭弹,打下了敌人的气焰。
在我猛烈炮火的反击下,敌人第一次进攻被击退。不久,敌人又纠集两个连的兵力,再次向我阵地发起冲击,连长及时呼唤炮火进行压制射击。敌人则摸到阵地前沿,便被手榴弹击退。四连的指战员们团结一致,英勇奋战,与敌激战两个半小时,连续击退了敌八次进攻。歼敌40余名,牢牢地守住了阵地。
继老山主峰,662.6高地,那拉地区诸阵地收复之后,八里河东山诸阵地做为此次拔点作战的最后一颗钉子也将被拔掉。根据军区首长的指示,师首长迅速组织兵力收复八里河东山诸高地。
八里河东山位于船头东北三公里,南北成一字排开七个阵地,正面宽约1300米,纵深约400米,地势为南北低,中间高,西陡东缓,坡度40度左右,7个高地除34号高地幅度较大外,其余均在200米以上,观察、通行极为困难,易守难攻。
防守八里河东山之敌为越军二六六团五营七连和四营一连一个排。31、32、33号高地为四营一连一个排防守,副34号高地及其东侧为七连防守。各高地构筑了以隐蔽工事为主,结合堑壕、交通壕形成能打、能藏,能生活的环形坚固阵地,前沿及翼侧布设了12个大小不规则的雷场,并设置了大量定向地雷和一系列铁丝网。越军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经常向我边境村庄开炮,炸毁房屋,枪杀边民,并不断向边防七连防御阵地—1019高地袭扰挑衅。
师前指决心使用步兵第一二二团(欠第三营机炮连),配属边防十五团100追击炮连,在师地炮群火力支援下,采取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边打边插,钳形攻击的战术,攻占八里河东山地区。
步兵一营配属团100追击炮连,团82无后坐力炮连二排,团工兵班、侦察班、师喷火连一个班担任正面攻击。在34、35号高地西侧300米一线占领冲击出发阵地,在34号高地突破越军防御,向副34号高地,34号高地实施主要攻击。步兵第二连为主攻连,采取秘密接敌,突然勇猛攻击,边打边插,速战速决的战术手段,全歼守敌。
该连在34号高地西侧300米占领冲击出发位置,首先攻占35号高地,尔后形成对外正面,抗击越军反冲击。营以火力支援二连战斗。步兵一连为营第二梯队,配置在1130高地北侧,随时准备支援二连战斗。团100追击炮连配置在芭蕉坪东侧等地,营炮连配置在马鞍山东北侧,营指挥所随第二连跟进指挥。
步兵第二营配属边防十五团100追击炮连,团82无后坐力炮连(欠二排),团工兵、侦察各一个班,师喷火排一个班,担任翼侧攻击任务,在1019高地占领冲击出发阵地,在31号高地突破越军防御,向32、33、副34号高地方向实施主要攻击,首先攻占31、32、33号高地,尔后配合步兵第一营攻占副34号高地,并让六连一排在1019高地东侧占领阵地,向933号高地靠近。
五连为第二梯队,随第四连后跟进,随时准备在33号高地东侧加入战斗,向34号高地攻击,第六连(欠一排)为营预备队,配置在28号高地北侧,边防十五团100追击炮连配置在芭蕉坪东侧,营炮连配置在21号高地北侧,营指挥所设置在28号高地。
一二二团指挥所设在芭蕉坪东侧无名高地,后方指挥所,设在芭蕉坪,步兵第三营,团机枪连和民兵,民工各一个连担任后方保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