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伤员被抬进来时,鼻子耳朵被炮弹炸飞的泥土所灌满,她就用手一点一点抠出来,并用棉球蘸清水清洗干净。指甲逢里的泥土不易洗掉,就用刷子一点一点的刷洗。有些伤员的伤口周围血汗已干,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就先用湿毛巾润湿,尔后轻轻擦拭。
有一天,她给五,六个重伤员喂饭,如果一个一个喂,到后面的伤员就吃不上热饭了。她就采取轮流喂的办法,喂这个一口放下碗再去喂那个,就象是一个纺织工不停地忙碌着。突然,自己的胃部疼痛起来,端碗的手不停地颤抖起来,就把饭碗放在床上,一只手捂住自己疼痛的肚子,另一手去喂伤员。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从脸庞上落了下来。有些伤病员发觉后就对她说,“小钟,我们不吃饭了,你回去休息吧。”她强打起精神笑着说,“不要紧,过一会儿就会好的,你们不吃饭可不行。”一直坚持把饭喂完才离开了病房。
每天早晨,她总是五,六点就起床。先到炊食班帮一下忙,等伤员起床后进到病房扫地,打水,倒大小便。有的伤病员刚入院时想吃一些稀的,她就想尽一切办法为伤员端来了稀饭和面条。有的伤员觉得口苦没有味道,她就想办法找来罐头,为战士打开。有的战士头发长了她就学着为他们理发。有的要求为他们唱歌,就为他们唱上一首他们喜爱听的歌曲,《我们相会在攀枝花下》。
伤员们换下来的血衣和脏衣服总是一件一件的洗好,叠起来放在他们的床头。有一次看到一个伤员一只手吊着绷带洗自己的丨内丨裤,她的心里非常难受,眼泪忍不住落了下来。就让他们中午休息时把内衣换下来,帮伤员们洗好凉干再拿来让他们穿上。有些战士不好意思,不让她洗,她说:“都是革命同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们在阵地前沿流血牺牲,我为你们洗衬衣丨内丨裤不算什么。
从4月28日以后的二十多天里,她为战士们洗衣服二百多件,有一次连续为伤员们洗了四十多件。手上也磨出了血泡,腿上被小黑虫咬起了几十个大包,又痒又疼,流黄水,十多天不会好。有时也觉得很累,但是,想到战友们是为了人民的安定而负伤的,对卫生员来说,就是如何做好护理工作,为伤员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到温暖如春,感到欣慰,感到快快乐乐。
如何帮助伤员克服困难,对医护人员来讲就是最愉悦的事情。有一次她见到一个伤员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很坚难的向厕所走去,便主动上前去背他,伤病员红着脸说:”怎么好意思让你背呢?”小钟严肃地说,“你现在是伤员。”一把将他拉在背上就向厕所走去。到了厕所,在外面等他解完手,又把他背回了病房。
有一次给一个重伤员接小便时确实很害羞。戴个大口罩遮掩大半个脸,还把帽沿拉的很低,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接小便时,见有其他伤员看着,她的脸一下红了起来。有一天自己在病房值班时,由于疲劳过度坐在凳子上就睡着了。醒了后,发现自己衣服的两个口袋里塞满了苹果和水果糖。这真挚的战友情,深深的同志爱是无法使用语言表达的。
有一名伤员叫晋小方,年龄比较小,他的大腿被炮弹炸骨折了,手臂也被多处炸伤。别的伤员都有说有笑的,而他却闷闷不乐,满脸的忧愁,两只大眼睛挂满了晶莹的泪花,跟他讲话他也带搭不理的。他的心中一定还有解不开的疙瘩。为了进一步摸清他的真实想法,小钟主动的接近他,首先在生活上关怀他,照顾他。刚开始端饭去喂他,他不肯吃,又专门为他煮了面条喂他,还是不吃,最后又打来一碗稀饭放了一些白糖,并耐心给他讲只有多吃饭才能早日康复的道理,经过反复的劝导他终于喝下去了半碗稀饭。
接着又给他擦擦身子洗脚。通过接触小晋终于倒出了原委,自己年龄还小,还没有找到对象,万一残废了今后的生活该怎样度过。还未能照顾父母,却要被别人照顾,思想上顾虑重重。摸清想法后,就给他讲其他伤员的英雄事迹,讲张海迪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战胜伤残做生活中的强者,并把自己的收音机拿给他听。使他的思想慢慢开朗起来。
有一名班长叫杨国红。在攻克一无名高地时,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英勇善战,先后消灭了三名越军,后来遭到敌人炮击,臀部受重伤,入院时卧在床上动弹不的,但他总是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做完手术的第二天他就躺卧在床上为伤员吹笛子。每当吹起《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战士的第二故乡》等歌曲时,病房里总是静悄悄的。这悠扬的笛声,给战友们带来无尽的欢乐,驱散着战友们心中的烦躁。
在病房里,伤员们常常围拢在一起,谈论着他们在前方时的战斗场景,谈战友们的英雄事迹。深切怀念永远倒下去的战友们。有的战士肠子被子丨弹丨打了出来,用手塞进去拿急救包捂住后继续战斗;有的战士一只手被炮弹炸断,另一只手端着枪继续向敌人射击;有的为了掩护伤员壮烈牺牲;有的几天几夜喝不上水,却把仅有的几滴水让给伤员喝,自己找一些芭蕉杆从中挤压出又苦又涩的汁液喝。这种战友之间的情谊充满着人间的温馨,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朴,最感人的宝贵财富。
伤员们在这里经过简单的消毒、包扎、止血手术,然后用汽车送回后方医院。大部分伤员都是被敌炮弹炸伤的。有的双腿被炸断,有的头部和胸部受伤,保障分队及民工们冒着生命危险,冒着枪林弹雨把伤员们抢救下来。前方战斗的胜利无不渗透着后方人民的大力支援,无不渗透着支前将士们的辛勤汗水,前方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伤员们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为了保住身体,将皮开肉绽的残肢断臂用锯子锯了下来,医生们熟练地进行缝针手术,取出一颗颗子丨弹丨、一块块弹片,这里听不到痛苦的呻*。战士们以极大的忍耐力战胜伤痛的折磨,胜利的喜悦挂在他们的脸上。
经过一天的艰苦奋战,由进攻转入防御的一一八团一一九团的指战员们都已精疲力尽,但为了击退敌人的反扑,他们忍着饥饿干渴,抓紧时间抢修工事。战场的硝烟仍在慢慢腾空升起。肚子饿了啃口压缩饼干充饥,口喝了找着雨水润润喉咙,困了,战士们就轮流抱着枪在战壕里打个盹,尽管每一分钟都觉得格外难熬,但战士们仍像钉子一样坚守在老山地区几十个高地上,随时准备击退敌人的反扑。
“四、二八”的战斗是极其惨烈的,在以后长达5年的中越边界冲突中,除了当年的6.11,7.12外,其作战规模均不能与之相比,中越双方的士兵在这片红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搏杀,战斗空前激烈,我军采取了分割包围,迂回穿插的战术,全歼老山守敌。但我军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中越双方的士兵在这片红土地上洒尽了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