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张秀斌来自贵州省怀仁县,年龄最大,三十多岁,志愿兵,电台车驾驶员,1979年参加过对越老街坚攻战,曾荣立过三等功,老家上有年迈的父母亲,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爱人在农村含辛茹苦耕种着两亩多的山地,过着日出而做的生活方式。潘代光,来自贵州省道真县,22岁,1979年参加过对越老街坚攻战,电台报务主任,(排级干部)还没有找对象;谷玉双,来自河北省定县,今年刚满19周岁,幼稚的脸上充满着孩子气味;杨树全,来自云南省嵩明县,今年刚满20周岁,他们离开家乡还不曾探过家。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大家想的最多的是什么?是家中白发苍苍的老妈妈,是那故乡的白云,故乡的蓝天,故乡的山川,故乡的溪水,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荷塘月色.。

汽车经过几个小时的行进,于19日凌晨1时许,进入了弥来县境地,由于公路坡度较陡,不时的爬坡,下坡,刹车系统处于连续使用状态。当我们的电台车正在处于下坡时,刹车油管突然暴裂,刹车失灵。在黑暗的夜幕下,没有灯光,没有照明设施,驾驶员不愧技高一筹,反映敏捷。两手紧握方向盘,左躲右闪,我们全车的同志都捏了一把汗,惟恐发生意外事故,造成非战斗减员。

经过三,四个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部队小三家的师农场汽车修理所,从新卯了刹车油管,修好了汽车刹车系统。继续向南一路进发。当我们路过前哨时(地名)发现一辆军车撞上一棵大树后翻入公路边沟内,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凌晨6点多钟,我们终于赶到了第一站点,开远市三台寺,军炮团营地。安营扎寨,准备在这里休息一个白天,晚上继续向边疆开进。

部队经过一夜的行军,特别是驾驶员非常疲倦,铺上床板,打开背包,抱头便睡。三台寺位于开远市东南方向三公里处,是通往文山和蒙自的必经之地。开远尽管是县级市,但是经济发展较快,资源丰富,有国有大中型煤矿,水电齐全。城市呈南北走向,北距昆明市约250公里。

我数万大军风尘仆仆,根据行军路线、时间朝着预定的目标,采取夜行昼停的方法,一路进发。向着东南方向的边陲小城—麻栗坡进军。麻栗坡县南距船头口岸42公里。距越南的河江市仅有70余公里。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着死亡地带慢慢接近。

二月二十日凌晨一点五十分赶到了麻栗坡县城,被安排在县党校驻扎。我们几个在电台车上睡了六个多小时,早上八点起床,洗漱完毕,九点开饭。

上午十时,接上级命令,除师三大机关,后勤保障分队,驻扎县城以外,其他各部队在晚上9点以后按指定位置依次沿着麻船公路,麻猛公路进行机动。

师炮兵团驻扎在麻栗坡县城附近,步兵118团驻扎在南温河至猛洞一线,119团驻扎在落水洞一线,120团驻扎在磨山至麻栗坡一线。

我们连一排,二排已在半月之前开往跤趾城,我们两个电台人员立即向跤趾城进发。跤趾城距麻栗坡县城只有28公里的路程。出城向南,道路蜿蜒盘旋。山峦重叠,怪石嶙峋。汽车经过落水调后,大雾扑面而至。能见度只有二十来米。那雾蒸蒸腾腾,刚好适宜部队机动。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进,于上午11时正式到达目的地—跤趾城。

跤趾城位于麻栗坡县城南约二十八公里,距老山十五公里左右,三月的天气,几乎每天都是大雾迷漫,能见度很低,这里住有三十多户人家,由于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小学生已无法上课,孩子老人们都转移到了后方安全的地方,这里驻扎着我边防炮一连,该连成立于七九年。担负着我整个老山战区的防御,共有152口径加农炮九门,属安全火炮。平时藏在山洞的工事里,打炮的时候从山洞里推出来,一打完炮立即推炮进洞防敌炮击。

跤趾城的侧面距边境线仅有四、五公里左右,但由于山高林密无路可走,故敌人无法对这里偷袭。在它的正面,在安全良好的情况之下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老山主峰,同时也是敌军重点炮击目标。过跤趾城向北敌人的炮火便无法延伸到。所以汽车兵把它当做是生死线的最后一站。

由于战斗需要,根据师王继堂参谋长的指示,我们师直属炮兵指挥连就驻扎在这里。担负着对敌人炮阵地侦察,对我方阵地进行测量,保障师炮群进行不间断指挥的任务。

一九七九年在攻占老街战斗中,我连共发现敌目标二十多个,向师炮司提供可靠信息一百多条,有效地压制了敌人的炮火,有力地配合了步兵作战,全连荣立集体三等功。这一次由于要对整个老山战区,进攻和防御各要点进行定位,提前测量好我炮阵地,观察所及敌防御阵地准确坐标位置,并及时沟通与配属各炮兵团的通信联络。使用150瓦电台,准确将电报发往各炮兵群。搞好战前准备工作。在工作期间,侦察敌炮阵地准确位置,压倒敌炮火,支援步兵战斗,保证师炮司通信联络畅通无阻。所有参战部队在战斗打响前夕实施无线电静默,各部队根据战前训练科目,结合老山地区地形进行攻击演练。

师侦察连、架设连、工兵连驻扎在老山脚下的天保农场,按照各自担负的任务进行战前介入。三月二日越军向我芭蕉坪炮击,我炮兵奋起战击,毙,伤敌多名,其中击毙敌炮排长一名。我侦察人员击毙越军一名,抓获俘虏一名。各保障分队开始修筑工事。整个麻栗坡至船头一线、住满了部队,县城变成了军营,我各路人马正在边境一线展开自七九年以来进行较大规模的战前准备工作。

为了完成这次作战任务,昆明军区召开了军区丨党丨委扩大会议,谢振华政委讲“这是自1979年以来,我军进行的第三次较大规模的自卫反击作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敌军的侵略气焰,保卫边疆安全,改善防御态势,用事实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常胜的威武之师,中国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打击这样的人一定要做到狠、准、稳,出拳要重,要一下子砸得它稀里哗啦,没有还手的机会。

这次行动,我们是先收复,后保卫,收复的时候迅速果断,保卫的时候坚决顽强。一定要让五星红旗在老山、者阴山永远地高高飘扬。要求广大指战员胸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希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以压倒一切敌人,征服一切险阻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去争取胜利。”

参战的指战员们庄严地向党保证,作为八十年代的革命军人,我们有理想有抱负,有一颗保卫祖国,献身四化的红心,有为祖国增光,为军旗增辉的豪情壮志,当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安全受到危害时,我们革命军人,理所当然地要竭尽全力,赴汤蹈火,哪怕粉身碎骨,也要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伟大的祖国,使她不受欺侮。

这里的气候比大荒田还要冷一些,由于出来时没有带厚衣服,寒冷的天气冻得我们瑟瑟发抖。我们连一排一班已经在芭蕉坪设立了观察哨,越军的所有行动都可以观察到。二排对战区所有的炮阵地进行测量,锁定目标。

我与连长贾延杰,卫生员、通讯兵住在一个屋里。其他战士们住在大仓库里面。在我们的北面200米处,驻扎着边防15团炮兵一连。152加农火炮最远射程可达28公里。每颗炮弹重量达40公斤。炮弹杀伤范围可达500平方米左右。炮弹爆炸坑深度可达1米左右。

除1、2排执行作战任务外,3排,两个独立电台全天训练。与我一起入伍的平顶山等战友们,有的在船头驻扎,有的在麻栗坡县城驻扎。初到此地感到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我们来到跤趾城已经一个星期了,侦察兵们忙着侦察敌情。指挥机关制定着战前的各项训练计划。步兵们也开始进行了紧张的野外训练。后勤分队也不停的运输战备物资,战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8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8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