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40师118团参谋长杨工力讲述的老山进攻和防御作战。
我出生在干部家庭,父母都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军人,建国后转业到地方,先在沈阳112厂,后来到了兰州504厂。建设大三线时又到了四川乐山,“文丨革丨”中成了“走资派”,我也沾了“光”,下乡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后来“侥幸”入了伍,1972年底到14军42师126团,我们团是诞生于淮海战役的英雄部队。1964年大比武热潮中,因在云南石鼓镇武装泅渡金沙江而受到***的赞扬…。
我当兵时,部队已经不搞“文丨革丨”运动了,大练兵抓得很紧。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的单兵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获益匪浅。
当时最难的就是全副武装野营拉练。每人负重20多千克,徒步三十多千米,有时还要带战术背景的长途奔袭,日夜兼程,急行军、强行军。战士们体力消耗很大,为了补充体力,我每到一地都用自己津贴买些老乡的鸡蛋,煮熟给班里的同志补充营养(杨参谋长因是干部家庭,所以经济相对比较宽裕),这个“好习惯”到以后我当干部时仍保持着。
朋友们还有印象吗?杨工力参谋长曾经分别出现在8526楼8551楼8555楼,在扣林山的战斗中,他是十四军的特派员,到收复老山时已升任一一八团参谋长了。
前排左一是杨工力参谋长
那时部队提干都是从优秀班长中选拔(“文丨革丨”中部队院校都停办了),而我没当过班长,倒成了参谋。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小就爱写写画画的本领被机关领导发现了,就把我调到团作训股,帮助测绘和管理地图。开始画得不行,但我的“底子”好,很快就冒尖了。
一次昆明军区军训部的领导来我们团检查工作,一下子相中了我画的图,决定调我去军区,但团里又舍不得放我。正好当年还有提干指标,我就从战士成了参谋。当时我很高兴,但也没想到在这岗位上(团、师、军、军区各级作训部门)一干就是18年。
按照严格定义,参谋是军队各级司令机关参与谋划、承办各项具体业务的人员,有作战训练、情报侦察、军务管理、炮兵、通信、工兵、防化等兵种部门之分。各级参谋都是围绕首长定下决心和实现决心工作的。其中作训部门是参谋工作的核心,平时负责部队的训练,战时负责保障首长指挥作战。
这些职能要求作训参谋要能站在首长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积极为首长定下决心做好准备。因此作训参谋不仅要具备六会(读、记、算、写、画、传)基本功,而且要敢于主动向首长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讲可能比较枯燥,下面我讲一个自己亲身参与的作战实例。
1981年扣林山拔点作战时,我跟随42师126团行动。
攻打1574.7高地预定时间是6点发起攻击,可到了时间,目标都被云遮住了,无法炮火准备。后又决定6∶30分开炮。而这30分钟时间内,目标几度出现。可到了6∶30分,目标又看不见了,只好又顺延半个小时。这时天已大亮,头天夜里秘密潜伏到敌人前沿的我攻击分队已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我向师长提出建议:什么时候目标看得见,就什么时候开炮吧,就别死等整时间了!师长一听马上说:杨参谋说得对,这不是演习,一切从实战出发!于是在敌目标显现的有限时间内,我军迅速开炮,猛烈的炮火将敌人的工事摧毁,部队马上发起冲击,顺利完成任务。
在扣林山作战中,我既是参加者,又是观察员,向军区领导实时报告作战实况是我的主要任务。当时在昆明军区作战部的参谋曾岩是我在军校的同学,我把实况报告给他,由他向军区领导传达。因为是老同学很熟,我讲话又很幽默,所以报告是绘声绘色,还带些调侃。谁知曾岩把我的电话用麦克风扩大了,使在场的所有军区首长都听到了我的“实况转播”。
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情况,战后,我回军部,在办公大楼碰见了军长张景华。他一脸严肃地问我:“那天你在电话里讲的都是些什么呀?”我一听,心想坏了。可老军长又笑着说,你的报告不错,真实、形象生动,犹如“身历其境”!
后来我找到曾岩“质问”他,他说:“军区首长不让关麦克风!”
多年以后,我们军区的查玉升副司令员(原13军军长)看见我,还饶有兴趣地提起那次收听扣林山作战“实况转播”。
1984年4月28日开始的老山地区作战,是我几十年从军生涯中最紧张、也是最值得回忆的。这其中有许多事情,限于贵刊的篇幅,我就择其要点谈谈吧!
老山作战通常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进攻,第二防御,第三轮战。当然也有把一二阶段合称为首战的。
老山作战时,我是主攻团40师118团参谋长。战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协助团长刘永新定下决心,组织各种作战保障。
当时师里的方案是:我们师的3个团118、119、120团同时上;119团打松毛岭(666.2高地),我们团和120团合打老山主峰,战斗分界以老山主峰划界一家一半。对此我不以为然。为什么呢?因为之前有血的教训。1980年10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和文山军分区部队共同攻打罗家坪大山主峰。虽然上面有统一指挥,但是真打起来,两支部队各打各的,造成不小的误会。这回不能让覆辙重现!但军令如山,我们又不能不执行。
当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师方案中寻找有利于我们团的条件(即力争由我团自己打老山主峰)。我认真分析了地图,发现一条山脊线直通老山主峰,如果沿这条山脊划界,老山主峰就会划到我们的任务区内。我说服刘永新团长向师里请求这条划界线,获得了批准,这样总算在被动中争取到了一点主动。
后来军里又否定了这个方案。军长指出打仗不能像平时工作那样找平衡,照顾不了那么多人情(当时各个团都想打仗,好立功),应该把最强的部队用到最重要的任务上。结果,由我们118团打老山,而120团则作为师预备队。
从我本心来讲非常赞同军长的决定,虽然这样我们之前的努力泡了汤,但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