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干部和战士都是好样的,各个攻击团队都根据师里的作战部署进行了周密准备。军里也给了我们最强大的火力支持。再加上我们师团营连属的122毫米榴弹炮、107毫米火箭炮、100毫米迫击炮、75毫米无后坐力炮、82毫米、60毫米迫击炮、火焰喷射器、高射炮、高射机枪、重机枪、轻机枪,火力是很强的。根据1979年作战的教训,步兵连队已经完全淘汰了半自动步枪,全部都配备56式冲锋枪。总之,远中近程火炮及单兵装备一应俱全,而且弹药储备充裕。
在这里我要先讲一下炮兵。在收复和防御老山的骑线拔点作战中,我军之所以能取得压倒敌人的决定性胜利,强大的炮兵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国外一位著名军事家曾经指出:“一支没有火炮的军队和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越军在这方面也是很精细的。在老山地区,他们配备了重炮188门,还有营连所属的各种小炮,构成了几乎没有火力空白地区的四级火力协同体系,每天可以向我远中近地区发射上万发炮弹。但他们也有致命的弱点。由于其国内军工基础薄弱,只能生产小口径火炮和弹药,大口径火炮坏一门少一门,炮弹也是打一发少一发。一旦发现我军目标他们的大口径炮一门炮顶多打三发。
在攻打老山作战中,我们师共拥有75毫米以上的大炮546门,高炮93门,导弹发射架18具(“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这还不包括数以千计的营连属轻型火炮。而且开战前,我们也根据各种火炮的射程规定各自的“责任田”,并预先标定了射击诸元,再加上我们有充足的炮弹,所以一开炮就是毁灭性的。作战中我军强大的火炮打得越军最高军事领导人都哀叹“中国炮兵太厉害了”。
在步兵战友眼里,咱们的炮兵就是他们的救星和靠山。每当看到我军的炮弹在敌群开花时,战士们就会高兴地喊着“炮兵万岁”。根据战后统计:老山地区作战我军炮兵共消耗各种炮弹159252发,有力地掩护和支援我军展开、换班和休整。支援步兵攻克了68个高地,毙敌副团长以下近7千余人,几乎将敌布置在老山地区的各种火炮摧毁殆净,致使后来他们几乎无炮可打,不由得发出“我们打你们一炮,你们要还我们一百炮”的哀叹。
在火炮发挥巨大作用的背后,是炮兵指战员在目标侦察、火炮运动和射击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虽然我军拥有比较先进的侦察器材,但敌人是很狡猾的,隐真示假欺骗我军的炮兵那一套伎俩他们也玩得不错。但再狡猾的敌人也斗不过我们的侦察兵们。特别是后来又有了“辛伯林”炮位侦察雷达,那就更如虎添翼了。
在越军日夜不停的严密监视下和大雨倾盆的夜里,要把重达几吨的152毫米加榴炮、130毫米、85毫米加农炮和十几吨重的轻型坦克(前沿固定火力点),沿着刚修成泥泞不堪、坡陡弯多、一边是悬崖深沟的临时军路,送上阵地并布置就位谈何容易。而且这一切都必须在漆黑的夜晚闭灯进行,因为一开灯越军马上就发现了。为了指示路标,指战员们把自己行李中的白床单一条条铺在路上做路标!炮车陷进泥坑里,战士们就垫石头、树枝,用手搬动车轮一步一步往前挪。“红岩”越野牵引车路况良好时,时速可达85千米,但在那个雨夜里,还没有人走的快!1984年4月2日,当神不知鬼不觉布置就绪的我军大炮,向越军阵地进行第一次炮击时,越南第二军区司令武立中将气得把电话都甩了。
炮团团长朱明湘自从上了阵地,每天都睡2~3个小时觉,困极了就吃辣椒,结果吃成了严重胃溃疡,三个月下来体重减了20斤。装填手夏文荣两天装填大炮弹259发,而这样的炮弹一卡车才拉50发!
1984年4月28日凌晨,我师攻击老山和662.6高地的作战同时打响。几百门大炮发出的雷鸣般巨响,在山间回荡,半边天都打红了。我站在曼棍洞师指挥所的门前,看着这壮观的炮击场面,心中由于长期以来耳闻目睹越军挑衅行动所产生的愤懑,得到了畅快淋漓的释放。是该让那些不知天高地厚忘恩负义的家伙们吃点苦头的时候了。但与此同时,50瓦电台里不时传来的两个方向的作战情况又让我牵肠挂肚坐卧不安。
松毛岭方向比较顺利,总攻开始后119团6连仅用9分钟就攻上662.6高地,正在扫荡残敌、巩固阵地、打敌反扑。而老山方向由于部队穿插路线选择失误,再加上近六七十度的陡坡(战士们一手抓住刺竹和藤蔓吃力爬坡,一手持枪射击),部队进展缓慢伤亡较大。我真后悔,为什么不坚持己见呢?但此时不是评判谁对谁错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如何帮助一营摆脱困境。我要通了朱明湘团长的电话,命令他用重炮急速射压制敌人的炮火支援部队。
除去一营之外,其余担任穿插的二营和三营部队也在丛林中左冲右突,部队几乎被打散了。三营长臧雷见状焦急地向刘团长报告:“51号、51号,羊跑散了,跟不上来,怎么办?”刘团长立即又把这一情况通报与我,我沉思了片刻,电话告诉师炮团团长赵扣斌,用122毫米榴弹炮指示方向,炮弹落的高地就是1072高地方向。结果这一招还真灵,走散的战士很快就聚拢起来,向榴弹炮指示的方向展开进攻。
在这里我得夸夸师属的54式122毫米榴弹炮。这种炮是仿自苏联二战时的38式122毫米榴弹炮,型号虽然很老,但坚固耐用,射速快,每分钟可打十多发,且在10千米左右的距离上准确性很好。在当时作战配备的各型火炮中,152毫米加榴、130毫米加农都表现不错。160毫米重迫击炮威力很大,但太笨重,射程有限,骑线拔点作战后就从部队撤编了。100毫米迫击炮性能相当出色,不愧“功勋炮”的美誉。75毫米无后坐力炮很笨重,威力有限。107毫米火箭炮轻便简单,虽然准确性差点,但火力猛,所以现在还在使用,好象连空降兵也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