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惩罚越军的嚣张气焰,确保我国西南边境安全,打破可能形成的南、北受敌的不利局面,中国政府不得不决定对黎笋当局进行惩罚,以维护国家尊严和周边安全。这就发生了七九年那场自卫还击作战。而那场战争的导火索又与越出兵柬埔寨、大量驱逐华侨并在我国西南边境地区不断挑起事端有密切的联系。在不到一个月之内,我军一举摧毁了越南当局在云南、广西当面数千公里边境地区,针对我方苦心经营了数年的军事设施,消灭了其边境一线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曾目空一切,自称第三军事强国,企图称霸印支联帮的美梦,同时也震慑了北方。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我军达到预期的战略目的,部队迅速撤回境内。在我云南方向大军班师回营后,越军又乘机占领了老山和者阴山等边境一些骑线地区。并越境构筑工事,埋设地雷,把老山、者阴山变成蚕食中国领土和进行军事挑衅的前沿碉堡。据统计,5年中,越军依托那些制高点,不断地向中国境内农场、村寨、学校开枪开炮,发射各种枪弹4万余发,打死打伤我边境军民235人。迫使很多边民离开家园,穴居岩洞。致使该地区31793亩土地难以耕种和管理,数十万库亩橡胶无法收割,52所学校被迫停课,学生不能上学读书。
基于边境军事安全的战略考虑,我军在撤军回国后,由边防守备部队分别对边境一线的战略要地加强了防守力量,控制了大部争议地区,对一些骑线地段也进行了地雷封锁,以防越军特工渗透、骚扰和刺探情报。
1980年11月7日,在老山方向,鉴于越军抢先占领老山等一些边境骑线地区,对我境内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云南省军区作战部门,根据省军区首长关于“骑线点,我军不占领越军就要占领,攻击时必然要会付出更大的牺牲,应先予以占领或封锁”的指示,给边防十五团(现二团)下达紧急命令:要求该团务于当年11月8日20时前完成对1175.4高地的地雷封锁。
1175.4高地是八里河东山方向的最高点,位于麻栗坡县船头地区,与老山相邻相对,高地前沿是一条深遂的河谷,麻船公路从河谷中穿过,北过麻栗坡县城,南达越南清水县(抗美援越时期,我大批援越物资就是从这条公路源源不断运往越南)。1175.4高地如同立在这条河谷左侧的一把利刀,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要是越军占领了它,将与老山之敌遥相呼应,把河谷置于他们的绝对控制之下,将对对我纵深30—40公里范围内造成极大威胁。相反,我军要是占领了这些高地,就可以死死扼守这条河谷,并观察到越方纵深几十里内的情况。同时,大大减轻老山之敌对我境内造成的威胁。
11月8日,该团司令部电令5连,迅速组织人员,务于11月9日10时前占领1175.4高地,完成布防任务及做好长期坚守准备。2营营长杨恒接到命令后,亲自到5连组织了一支精干小分队,由副营长张阿林、5连付连长李世荣、排长夏大光率领,开上了1175.4高地。
在上山的头几天,他们没吃过一顿热饭,全是干粮充饥。每人每天只能喝上半口缸水,洗脸全靠用毛巾轻轻地在片片树叶和草尖上“精心”收集露水。他们顽强地战胜困难,在阵地上开挖堑壕、埋设地雷。
11月18日,越军发现我方行动后,派一股武装人员,向张阿林、高永年等5人的埋雷组展开突然袭击。战士高永年端起埋雷组唯一的一支冲锋枪,不顾个人安危边射击边向敌人扑去营救战友。在撤退途中,其腿部中弹,倒在雷场,触雷牺牲。
19日清晨,数倍于我的敌人包围了1175.4高地,并步步逼近阵地,在抗敌进攻时,排长夏大光中弹牺牲,在紧急关头,营长杨恒带领支援分队奔赴了阵地,击退了越军的进攻。为了加强1175.4高地的防御能力,改善高地上指战员们的生活条件,团丨党丨委和上级机关对高地给予了许多及时有效的支援。政委李大兴、副政委李初,茶树美等领导进行慰问。为战士们捎去家信、图书和报纸,为战士们治病,兄弟连队也纷纷伸出友谊之手,派出人员为高地抢修道路,搭盖住房,通信兵们还将电话线拉上了山顶,使高地上的生活条件有了初步改善,并牢牢地控制了该高地。此举也为我军后来收复老山创造了有条件。
在未收复老山之前,在云南边境一线,中越双方在其它边境骑线和有领士争议地区的边境战斗从未间断过。此断时间的边境保卫战主要由边防守备部队进行。在我边防部队基本控制了边境其它地区后,昆明军区最后决定,动用14军和11军各一个师的野战部队和军区有关部队的炮兵部队,并加强文山军分区的边防团,同时收复老山和者阴山。
老山主要作战区域概况
老山战区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
西区:以老山主峰为核心,大致在1436高地(12号界碑)由西向东北方向沿国境线至81号高地。山势北斗南缓,大小共27个山头。老山海拔1442、2,米,位于盘龙江岸(越大青山以北,我扣林山以东),紧锁船头通往越南一个省河江的咽喉;662、6高地、那拉位于老山东侧,是老山左侧“臂膀”和重要制高点。整个地区成东西走向,由东向西逐渐增长,向东经662、6高地、那拉至盘龙江;向东南经1072高地至756高地至1426高地,山高坡陡,一般为70度,植树被茂密。骑线中方是橡胶林和灌木、青竹、荆藤交织的原始林区;越方多为蒿草,间有竹林、灌木和耕地。道路稀少。
境内主要道路有麻(栗坡)船(头)、麻猛(洞)公路,碎石路面,通行良好;天保农场至南榔、船头至曼棍、夭六至芭蕉坪、天保农场至偏马均有简易公路,晴通雨阻;乡间小路仅供人马单行。
境外道路有从船头经清水至河江公路,碎石路面;黄罗至南戛、634高地、老山;1058高地至老山;绥都方至老山均有小路连接。
战区最大的河流是盘龙江,西岸陡峭,水流湍急,不能徒步,泅渡困难。船头公路桥是唯一通车的桥梁,载重20吨;那马西侧钢索便桥,由工兵搭设制式桥面,可行车辆。
整个战区属热带山岳丛林地,雾大潮湿,常年阴雨,能见度低,利于部队隐蔽集结和突然发起攻势,但机动困难。
在东区和西区的中间地带是中区,大至在81号高地由西向东沿国境线至拉那口子这个范围。区内有一条长达4公里的山梁,叫松毛岭。以松毛岭为界,以南为越南,以北为中国。以松毛岭为基本点,其东面是一个呈南北走向的峡谷,峡内有一条河,叫泸江河,河水由北向南,从我国流入越南。河边有一条公路,就是当年我国支援越南的四号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