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双方在赤瓜礁海域突然爆发海战,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一举击沉了越军820吨级武装运输船2艘,重创4100吨级大型登陆舰1艘,歼敌近200人,俘敌9人,自己只负伤2人,大获全胜。据越方后来公布,越方人员在这次海战中死亡了64人。这次海战打得很险,当时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并没有空军掩护,而越方则很快出动了苏-22飞机到海战区域。
中方531号护卫舰用雷达锁定了越军飞机,并将对空导弹上架,苏-22发现被中方军舰雷达锁定后,即在距离10公里以外绕了两圈后返回。实际上当时531舰由于经费和人力缺乏,并没有装备红旗-61对空导弹,上架的都是教练弹,打出去也不会爆炸,能吓退越军飞机实属侥幸。为了防止越军报复,战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即奉命返航。
3.14海战是一次突发事件,出乎了当时中越两国高层的预料。对于中国来说,主要目的是保护在南沙建站,并未想与越南海军发生冲突。如果越南武装人员明目张胆地抢占中国岛礁,要将其驱离,但不能打第一枪。战前给海军制定的行动方针是“不示弱,不吃亏,不丢面子,不打第一枪;如发现敌占我岛屿,强行将其赶走;南沙斗争既是军事斗争,也是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要严格掌握政策。”
因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当时受限制较多,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危机发生时临阵应变、果断下令开火的舰队指挥员战后还接受了上级严格的调查。而越南其时已是阮文灵上台,已宣布从柬埔寨开始撤军,并准备与中国修复关系,也没想在南海大动干戈,因此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发起报复行动。中国在判明了越南的意图后,因势而变,派遣海军又重返南沙,乘胜收复并占领了永暑礁、华阳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赤瓜礁等6个岛礁,终于填补了中国对南沙群岛实际控制的空白,为实现自己的领土主张迈出了重要一步。
当时的这一脚插得很及时,要是等到中越停战后再想去南海做点什么,而其时与美国的“蜜月期”又已结束,以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来看,光这个决心就很难很难了。如果任由越南占领了永暑礁、赤瓜礁、南薰礁、渚碧礁、东门礁等南沙群岛北部的几个门户礁盘,那么越南就会将其抢占的南沙西南、中部、北部诸岛礁连成一片,堵住南海重要通道,后果不堪设想。
新中国虽然继承了中华民国政府留下的南海九段线(原为十一段线)版图,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却未能有效控制南沙群岛,既不能享有自己主张的南海历史权利,又无法实践现代国际海洋法规定的以陆定海原则,只能眼看着他国在南海打井采油,其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几十年间海空军都力有不逮,只能望海焦虑,这也就是刘华清上将感慨长叹“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的真实含义。
如今越南已抢占了南海29个岛礁,成为瓜分中国南海领土的最大既得利益者。中国将来要收复南海领土,夺回属于自己的海洋领土权益,免不了还要和越南这个老对手进行较量。然而这一次已不同于1979年和1984年的两次战争,中国和越南既有利益,又有矛盾,既保持着友好关系,又有难解的领土纷争,加上东盟各国环伺,美国强权在侧,是战是和,多大程度地打,多大程度地和,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殊难决断,考验的是国家的大智慧。
中国的强大,仍然任重道远。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都拭目以待吧。
历时五年的老山战争,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而最值得回忆的当然是首战老山的部队。这是笔者依据目前已经公开的战例和有关史料,参照当年使用的战区作战地图,草绘的一张老山战区主要地段和主要阵地示意图.大家可先看看地图,再结合看看战史资料,相信必有裨益。
虽然在老山也呆过那么长一段时间,初看战例和老兵的回忆文章,有时还真是云里雾里,搞不清说的是哪个方向。再则有些文章,说是回忆吧,又像是小说;说是小说吧,说的时间、地点人物又是有鼻子有眼的,真真假假,还得揣摸半天。正好从战友老乡那里得到一张他还保存的,当年的作战地图,皱巴巴的,还能依稀辩别出方向。看图说话,也许人们对整个战区的作战背景、地形、及战斗的组织指挥全过程有一个比较形象、直观、全面的概念。
在战时,作为一次大的进攻战斗,每个干部战士、每一级指挥人员、每一个兵种,所担负的作战任务都不一样,所见所闻也不一样。但作为一场战斗整体的一部分,都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互相对照一下,可以相互了解。当然,笔者在采用文史资料时,有自已的见解,也有自已的立场、观点和取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
常言道,外行看热烈,内行看门道,看老兵的战争回忆录,正史野史都要看。看多了,再回想一下,就可能对每次战斗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正确与错误、是与非,功与过、真与假做出比较客观公正的判断。
老山作战,实际上是七九年自卫反击作战的继续。本来是收复属于我方的骑线地区,结果为了那片士地,敌我双方打了近五年。双方都先后投入了近二十作万作战部队,轮流作战,在那个地区反复争夺、撕杀,其悲壮、惨烈的程度,在建国以来历次边界战争中也是少见的。
这场战争,抛开当时的政治、军事原因不谈,仅从战场上敌我双方军队斗志、斗勇、斗谋上看,确实检验出双方军事指挥艺术,军队的战斗力、后勤保障力、军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军人的素质,军人的情操、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的真实水平,下面是笔者依据当年参战部队的相关战例和总结,选择自已认为可信的史料作为范本,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收复老山之战进行综述。不一定全面,敬请内行们补充纠正,特别是当年参战部队师、团作战训练部门的人补充纠正,力争史实真实可信。
战前背景
在同志加兄弟的中越友好时期,中国一直是越南的大后方,那时边界领士虽存在很多争议,但并不影响两国边境的安全。在两国友好时期,边民互市通婚,不分你我,彼此亲如一家。作为抗美援越的大后方,当时的中越边界,大都数地段也都是有边无防,这也为后来两国交恶时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随着越南南北的统一,黎笋当局由亲苏、疑华、到仇华、反华、排华,两国关系骤然紧张,边境局势日益恶化,领土纠纷、边界纠纷逐渐升级为武装冲突。随着越南当局大量驱逐华侨,大批难民涌入,进而悍然出兵柬埔寨,并与北边的苏联遥相呼应,企图称霸东南亚,对我西南边境安全构成极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