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两山作战的双方得失
贯穿于1980年代中后期的两山作战,从表面上看,是一场规模有限、烈度较低、主要由陆军参加的边境战争,与同时期的泰国和越南之间的边境冲突一起,被视为是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组成部分。而从深层次看,这场边境战争的政治影响极大,实际上成为了两国两军之间的较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冷战的局势走向,具有相当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战争结果的判断标准上看,双方打到最后是握手言和,未能超出一般意义上的边境冲突,更没有出现哪一方征服另一方的零和结局。那么,对于这场战争中的双方得失该如何评估呢?
首先,从政治角度看,中国之所以发动两山作战,主要目的是在局部牵制越南对柬埔寨和泰国的军事行动,并惩罚其在中越边境的挑衅行为,间接的也是在试探美国和苏联的态度,相应采取进一步的战略互动措施。而越南后来死死在老山地区粘住中国,则主要是一种政治表态,企图继续获取苏联的支持,将柬埔寨这颗到手的果子彻底吞进肚里。察觉到越南的战略目的后,中国从全局出发因势而变,采取了边境轮战的应对之策,长期牵制越南,配合柬埔寨和泰国的抗越斗争,同时达到锻炼部队的目的。
1985年3月10日,苏共中央契尔年科去世,54岁的戈尔巴乔夫继任之职,苏联终于结束了老人执政,出现了新的国家发展契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决心推动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加速”发展战略,由此迫切需要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因而他着力转变了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在外交上实施了一系列缓和紧张局势的行动,其中就包括在与中国的关系上采取了新立场。
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到邻近中国的远东重镇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发表讲话,表示愿意在任何时间,任何级别上同中国认真讨论建立睦邻关系问题,并宣布当年底从阿富汗和蒙古撤出部分军队,同时首次表明苏联同意按主航道中心线划分中苏两国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上的边界。戈氏的这个讲话非同小可,要知道,从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中苏关系加速度走向恶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苏联在党际关系上不承认有任何错误,在国家关系上不承认中苏间有边界问题。这就等于堵死了中苏间进行平等对话的可能性,中国总不能影响一块冰冷的顽石。
***多次提出的影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其实质在于苏联以中国为敌,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至于中苏边界问题这种小事都只能搁在一边不提。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的这个讲话一出,不仅表明了愿意讨论中国提出的消除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问题,而且改变了苏联坚持了22年的不接受按国际惯例沿主航道中心线划分国界的原则,实际上是接受了中国的立场,愿意改善与中国的国家关系。
***知道戈氏的这个讲话后非常兴奋,这表明他在一年多前作出的“世界大战十几年内打不起来”的论断是可能的,百万大裁军这步是走对了。而且当时中国的国内改革已经从农村转入了城市,进入了攻坚阶段,出现了很多新矛盾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争取一段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来进行发展,对于中国是至关重要的。威胁最大的敌人苏联出现了如此重要的新的外交立场,关系到了中国的未来走向,事关重大的国家利益。如能将其抓住,不仅可以一举改善中苏关系,进一步消除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而且为解决中越关系问题和柬埔寨问题也提供了重要契机,最终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全局。
***很快指示外交部要抓紧推进中苏边界谈判,并利用接见外宾的机会向苏联传达了重要信息:为了消除三大障碍,他愿意破例到苏联的任何地方去会见戈尔巴乔夫。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开始了中苏第三轮边界谈判。1988年12月1日至3日,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应邀正式访问苏联,这是1957年之后的中国外长首次访苏。此后双方经过多次磋商,确定了苏共中央戈尔巴乔夫将于1989年5月访问中国。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改善中苏关系的措施:大幅度减少了对越南的援助,实际已不再支持其对柬埔寨的军事占领;在连续小幅度从蒙古撤出部分军队后,又宣布将部署在中苏、中蒙边界地区的军队减少20万人;加快了从阿富汗撤军的步伐,并于1989年2月从阿富汗撤军完毕。至此,已基本消除了影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1989年5月15日,苏共中央戈尔巴乔夫正式访问中国,并与***进行了会晤,宣告长达30年紧张的中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越南的后台老板是苏联,没有苏联的支持和援助,越南在外交上不好应对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孤立;在军事上难以实现长期占领柬埔寨的目的,并且无法继续与中国对抗;其国内经济凋敝,民生艰难,巨额的军费开支已使国家经济不堪重负,支撑不了旷日持久的战争需要。1986年7月,越共中央黎笋病逝,其后越南即面临了一连串的内外交困。当年12月,越共召开了六大,在会上承认了越南国家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实质上否定了过去的黎笋路线,并确立了新的“革新”路线,准备实行经济改革。
然而,国内一些旧的保守势力还很强大,新的政策在推行时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同时战争环境的存在也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当中苏加速改善关系、苏联不再支持越南之后,越南继续武装占领柬埔寨已不可能,与中国对抗下去更无意义,国内的保守势力也失去了市场。以阮文灵为首的越南新领导人抓住机会,因势而变,宣布从1988年开始从柬埔寨部分撤军,至当年年底撤出了5万驻军部队。1989年9月,越南又宣布从柬埔寨全面撤军,同时在中越边境基本停止了军事行动。至此,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的主要障碍也得以消除。相应地,中国也于当年10月正式结束了中越边境轮战。
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1991年10月,包括越南、柬埔寨国内各派与中国、苏联、美国、法国、日本、泰国、老挝等19个国家,在法国首都巴黎市克雷贝尔国际会议中心达成了《柬埔寨—巴黎和平协定》,规定自即日起,越南军队全部撤出柬埔寨,柬埔寨国内各派势力举行和平谈判并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进行民主选举,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东盟成员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34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柬埔寨,越南侵柬战争至此宣告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