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参加两山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在诸多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提高,体现了1980年代中国军队的建设水平。
在武器装备方面,相对于1979年的战争中还大量使用了半自动武器,两山作战时的中国军队已全部换用了自动武器。除了原有的56式、56-1式冲锋枪外,还部分使用了少量的56-2式冲锋枪,并逐步换装了81式枪族。由此,消除了1979之战时班组自动火力不足的明显短板,单兵和班组火力已与越军旗鼓相当。在进行阵地防御时,步兵连还配备了12.7毫米高射机枪,步兵排配备了7.62毫米重机枪,连排级火力也得到了较大加强;1979之战时侦察兵主要使用的是64式微声冲锋枪,两山作战时则已大量换用了85式微声/轻型冲锋枪和部分79式轻型冲锋枪,丰富了侦察用武器体系,加强了自动火力。
因为85式微声冲锋枪的性能比64式要好,有些老兵就把64式微声冲锋枪的消音碗去掉,作为普通自动武器,与85式微声冲锋枪搭配使用,效果良好。79式轻型冲锋枪出枪快、射速高,近距离交战时威力很大,在实战中也有过较好表现;1979之战时越军使用了一种苏制svd7.6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对中国军队造成了不小杀伤,而当时中国军队却没有同类型武器与之对抗。两山作战时中国军队已装备了根据缴获的苏制svd狙击步枪仿制而成的79式狙击步枪,在实战中狙杀效果良好,有力压制了越军的狙击作战。后来又研制出了85式狙击步枪,至今部队还在使用;
1979之战时步兵大量使用了67式木柄手榴弹攻坚阻敌,这种手榴弹全弹较重,体积较大,产生的破片数量较少,破片一致性也较差,杀伤威力不足。两山作战时步兵换用了82式手榴弹,重量和体积较67式手榴弹大为减小,而装药量和破片数则成倍增加,杀伤威力增强了很多;1979之战时步兵使用的随伴火炮主要是65式82无坐力炮,两山作战时又加入了78式82无坐力炮,其破甲弹和榴弹的杀伤威力都有所增强。两种无坐力炮配合使用,在实战中打敌火力点和掩蔽部的效果良好。
也就是说,一名刚入伍的新兵,只打了几次枪、投了几次弹,接受了几次攻防战术训练,单兵战斗技能远称不上娴熟,对亚热带山岳丛林环境也还没有充分适应,而且不了解对手的作战特点,就直接上了血火无情的战场,其战斗力可想而知。1979之战初期中国军队遭受了很大伤亡,与部队训练不足紧密相关。
到了两山作战时,一般新一批轮战部队从接到命令到上阵地换防,短的有3个多月,长的在半年以上,因而有了比较充分的驻训时间。同样以步兵为例,轮战部队通常要突出进行“三防三反”(即防炮击、反炮击,防偷袭、反偷袭,防特工、反特工)、“五小”(小课目、小分队、小行动、小火炮、小动作)和“六项基本功”(体能、射击投弹、自救互救、埋雷排雷、利用地形地物、土工作业)的强化训练。除了进行能走、打、吃、住、藏,会打枪投弹、埋雷排雷、土工作业、自救互救、利用地形地物、识图用图等基本科目的训练,还要选择相似作战地形,设置近似战场环境,在人烟稀少、环境复杂、气候恶劣、缺粮少水的艰苦条件下,连续若干昼夜进行关于上述科目的适应性演练,同时重点加强夜间作战能力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根据越军的作战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适应作战对象、作战环境的强化训练,从单兵到分队,边训练边研究,集思广益,总结推广,及时充实训练内容,活跃训练方法,培养骨干、尖子,并推动传帮带活动,使部队官兵能够对山地丛林作战和越军的作战特点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如此,部队有了充分时间训练单兵战斗技能和分队战术,并在实兵演练中逐渐适应了亚热带山岳丛林环境,同时对越军的作战特点有了较多的了解,针对性地进行了反制训练,其作战效能和1979年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当战斗打响后,步炮双方指挥员在同一指挥所实施组织指挥,进行当面协同,减少了指挥中转环节,提高了炮火支援的时效性。攻击分队则按照预先协同方案,将协同动作明确到每个战斗小组,落实到每一个战士,强调紧密配合,密切协作,一路受阻多路接应,一波受挫多方支援。在通信保障方面变单级保障为多级保障,有线、无线并用,多网路组合,从而保障了通信指挥的不间断。总的来看,中国军队在两山作战时的战术运用和组织协同能力已较1979年时提高了一大步,从而能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战果,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改观了1979之战后被广为诟病的部队形象。
在技术保障方面,1979之战时中国军队的技术保障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没有太大的差别,还是很落后的状态,因而这场战争双方在技术保障方面都没有什么较突出的特点。到了两山作战时,随着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程度的提高,参战部队已能够运用相对较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增强指挥、控制、侦察、通信等作战能力。
如从西方进口了著名的“辛柏林”炮位侦测雷达投入作战,有效克制了越军的迫击炮游动作战;使用大功率电子干扰机对越军的无线电指挥网实施电子压制,干扰了其正常通信,打乱了其战场指挥,使其炮火难以准确命中,取得了很大效果;使用航模飞机对越军前沿阵地进行航空拍照侦察,获取了越军阵地的部分情报;1986年10月14日,47集团军139师实施“兰剑-b行动”时,运用了先进的微波传输技术将战斗过程传输到了师指挥所等。
(五).越南军队的表现
1979年战争后,越南当局意图报复,将其军力部署的重心北移,从越南南方和柬埔寨抽回大量兵力部署到了中越边境上。仅在云南中越边境,就新组建了第6军,归二军区指挥,在边境一线部署了7个步兵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