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曾经出版过一本对越作战的纪实文学《中越战争秘录》,在其后多年广为流传。该书的封面是一张战地照片,显示了一长串军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间前进,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张照片表现得正是老山战区非常著名的三转弯地域,是当时前线官兵皆知的“交通生死线”。
三转弯是麻栗坡县城通往天保口岸的必经之路,当时老山战区的一切给养补充、弹药运输、伤员转移都必须从此处经过。三转弯地如其名,一条只能并行两辆车的军路在高耸的山地间曲折延伸,沿途大的转弯就有三个,还有不少小的转弯,在山间画出了一个个“之”字形状,像是一条扭曲长蛇。三转弯的正面直对着越军占据的小青山,其间隔着盘龙江河谷,地势开阔,易于观察和瞭望。因而,这条路成了越军炮火封锁的重点,从这里经过的人员和车辆经常遭到越军的炮火袭击。
一位当年参战老兵有过如此回忆:“车过第一弯,侯干事命令我和小周抓紧车厢。他指挥驾驶员跑一、二十米停一下,然后接着再跑。如此反复。结果,前行不到100米,敌军的两发炮弹都落到第一次停车的地方。炮弹爆炸的碎片和溅起的石块扬得老高,砸在路边的树林里哗哗作响。我笑问侯干事:‘敌军咋这么笨,咱的车停那儿他们都打不着…’侯干事瞥了我一眼,‘这不是敌人笨,而是因为我们机智灵活。你想,咱停下的时候,给了敌人瞄准的机会,它发射炮弹的时候,我们又快速前行…’”
这样的险遇,在三转弯算是家常便饭。为了修筑和维护这条咽喉要道,工程兵部队不怕牺牲,吃尽辛苦,随炸随修,与后勤运输部队团结奋战,硬是将三转弯建设成了自抗美援朝战争后中国军队在新时期的又一条“钢铁运输线”,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在两山作战期间,中国军队的导弹部队也神秘亮相。14军40师进入老山战区时,即部署了1个“红缨—5号”防空导弹连、1个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连。“红缨—5号”防空导弹是中国军工部门根据苏联的萨姆-7防空导弹仿制而成的,是一种便携式超低空防空导弹,可以肩扛发射,能攻击目视条件下的高速飞机与直升机。因为两山作战基本是地面战,“红缨—5号”防空导弹主要担任警卫防空任务,部署在指挥所和重要目标附近。当时越军在老山战场部署有8架苏制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每架加挂有24枚无制导对地攻击火箭弹,火力十分凶猛。中国军队前沿步兵团装备对空作战的14.5毫米、12.7毫米高射机枪都打不透其腹部装甲,如果越军出动这种直升机攻击中国军队阵地,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尽管有防空导弹和高炮与其对抗,但摄于米-24的机动性,反制效果有多大恐怕难以把握。好在这种直升机对于越军来说也是宝贝,不敢轻易使用,加上害怕中国军队炮火报复,最后终于没有出动,“红缨—5号”防空导弹也就遗憾地未能显显身手。真正参加实战的是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是中国军工部门根据苏联的at-3萨格尔反坦克导弹,于1978年仿制和改进而成的,在当时具有性能比较先进、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
在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时,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还没有批量装备部队。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在东线谅山方向部署了1个导弹连,主要担任反坦克预备队,但没能得到与越军坦克过招的机会。到了1980年代,这种反坦克导弹已批量装备给了部队。40师上老山时即部署了1个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连,装备有导弹发射架18具,以班为单位分散配置实施防御。后来的轮战各军上阵地后,也均以师为单位部署了反坦克导弹连,作为反坦克预备队使用。真正将这种导弹投入实战应用的,则是67军199师和46军138师所属的导弹连。199师导弹连上阵地后,在那拉方向先后向越军阵地发射了9枚红箭-73反坦克导弹,但因其首次用于山岳丛林地带,在射击效果上不太理想。
1985年7月2日上午,138师导弹连1个班秘密进入八里河东山前沿的35号高地构筑了发射阵地。经过对2100米外的目标仔细观察后,下午15时05分,导弹班突然发射,2个小组连发4枚导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摧毁了越军在1031高地的营、连指挥所,击毙其官兵17人,其中大部分为营、连干部。12月24日,138师导弹连在八里河东山同一地域的31号阵地再次发动突袭,一举“斩首”成功,摧毁了对面越军前沿阵地的营指挥所。在两山战场上,从导弹作战的发射成本角度考虑,中国军队对越军的导弹打击数量有限,主要属于试验性射击。实战证明,红箭-73反坦克导弹具有射击精度高和穿透力强的特点,除了装甲目标外,对于山地中有钢筋水泥护墙的隐蔽坚固工事也有很强的摧毁力,为反坦克导弹的后续研制和改进提供了重要检验数据。
在两山作战期间,空军也奉中央军委命令,先后出动了多个航空兵师、侦察团、运输机团和地空导弹部队,轮流作战,配合地面部队执行国土防空和作战侦察任务。当时空军动用了所有专业侦察航空兵部队,使用了已有的全部侦察手段,在广西、云南长达1000余公里的地段上多次实施了航空侦察,侦察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发现各种目标3000余个,有力配合了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1987年10月5日下午,广州军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广西龙州县境内实施防空作战,使用红旗-2号导弹一举击落了入侵中国领空的越南米格-21p型侦察机1架,并活捉飞行员陈尊大尉。这是在十年中越战争中,越南空军唯一升空越境侦察即被中国军队击落的飞机。战后,击落越机的地空导弹第3团97营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并被广州军区空军授予了“神威导弹营”荣誉称号。
两山作战,是中国军队继抗美援朝战争后实施的最大的一次多军兵种协同作战。其作战时间跨度大,作战环境复杂恶劣,作战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作战协同要求高、难度大,为1980年代的人民解放军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经过了这次难得的实战检验,日后的集团军、合成军建设以及新的军事变革,都于此获益甚多,影响深远,为进入新世纪的人民解放军建设的突飞猛进打下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