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另一位是27集团军79师237团工兵连排长尤建华,上阵地218天,单独执行任务198次,排雷1101枚,创造了老山前线个人排雷的最高纪录。同时协助战友排除了越军设置的84单火箭爆破器10具、爆破筒302节、丨炸丨药400余公斤、各种手榴弹246枚,并破障开路524条,总长2800米。在执行敌火力控制下的设障任务时,埋雷1250余枚,自制自设土地雷420余枚、爆破筒250多节。战后,杨再林和尤建华都被中央军委授予了“排雷英雄”荣誉称号。在战斗紧张而来不及排雷开路时,工兵中还出现了舍身滚雷的英雄事绩。如14军40师工兵连8班战士方忠诚,在配合主力攻击662.6高地时,毅然滚雷开路。当右脚炸飞、肠子流出后,推开救护他的战友,拼尽最后的力气继续向满是地雷的山坡下滚去,直至壮烈牺牲,战后被昆明军区授予了“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至于在排雷破障时牺牲、负伤的工兵,在轮战各军中都曾大量涌现,堪称可歌可泣。

工兵出色执行任务的一个典型战例是:在第1军部队1985年3.8战斗发起前,工兵与步兵分队协同,根据各自的实际,采取集中和连续的不同作业方法,秘密构筑了短洞17个(长187米,可容600余人)、波纹钢猫耳洞55个、掩蔽部24个、掩盖观察工事18个、掩盖射击工事26个,挖掘交通壕4500米,开辟通路15000余米,排雷2789枚,使担任奇袭作战任务的部队400余人、56具轻重火器、106吨弹药及5-7日份的食品,全部提前储备进洞,保障了出击战斗的顺利进行。

在两山作战中,防化兵实施战场保障,配合步兵作战,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最有名的就是火焰喷射器的使用。在拔点战斗时,步兵师防化连多将所属喷火班配属给步兵分队,执行打敌工事、山洞、掩蔽部的任务。火焰喷射器在攻击山洞之敌时可以拐弯杀伤,并燃烧耗尽洞空的氧气,使躲藏顽抗之敌窒息,威力极大,在实战中表现出色,受到了前线官兵的热烈欢迎。

另外防化兵的防化侦察功能也很重要。在两山战场上,越军拥有数量较大的沙林、vx、芥子气和氢氰酸等化学武器,而且40火箭筒以上口径的各种火炮均配有化学武器弹。虽然越军不敢随便使用化学武器,但偶尔打几发骚扰,也造成过前沿部分官兵中毒的事情。因而防化兵以班、组为单位相应配置到前沿阵地,密切观察当面越军使用化学武器的动向,及时做出反应,指导部队防毒,并报告上级以供决策。同时防化兵在攻击拔点时也会对地下工事中的敌人使用毒烟弹,将其熏出来或闷进去,配合步兵全歼守敌。

及时有效的通信联络是实施组织指挥的重要保障。在两山战场上,中国军队通常使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法,多种器材并用,建立起了稳定的通信网络。一般会在战前优选通信样式,调整通信骨干,预先敷设多条有线,增加迂回线路,战斗开始后则紧跟突击部队进行有线架设。无线电逐级向步兵加强,861指挥机配发到班,884步谈机配发到排,10瓦单边带电台、2瓦电台、705c保密电台配发到连,团与营之间使用2瓦电台和10瓦单边带电台联络,师对团使用15瓦八一电台联络。炮兵指挥所之间则使用有线和无线线路构成专向联络。战斗中,根据情况将有线和无线及时切换,多种器材并用,既保障了通信联络和指挥顺畅,又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因为老山战场地形复杂,地面杂波严重,通信设备常受到干扰,有时甚至不能使用。中国军队装备的通信器材质量不太好,特别是一线步兵最常用的861指挥机,噪音非常大,而且头套式耳机和喉震式送话方式也很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影响指挥。当时中美之间已有了一定的军事交流,因而中国军队也部分装备了美军的0.5瓦单兵对讲机,其质量优良,音质清楚,非常受部队的欢迎。作战期间,一线部队在使用884步谈机、861指挥机等器材进行联络时,常常遭到越军电台的窃听,多次发生了机密泄漏。

第1军轮战时,其1师1团所属部队就创造性地使用了温州籍战士担任步谈机员,配到一线各连队,在战斗中用家乡土语通话,防止了敌台干忧窃听,取得了良好效果。作战期间,为了有效实施对敌方通信联络的干扰,中央军委直属干扰17团率大功率干扰机及各军区的通信干扰营也先后进入老山战场参战,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如沈阳军区参战的无线电通信干扰营,在1985年的9.23战斗中支援46军138师414团部队出击395高地,对越军457炮兵团的指挥网实施了压制性干扰,致使该团始终无法有效地对395高地及其周边高地进行精确炮击,只能根据大概位置进行炮火覆盖。战斗中457炮兵团共向中国军队发射炮弹3231发,命中中国军队阵地的仅有781发,占耗弹总数的24%,且绝大多数没有命中中国步兵攻击的395高地。直接指挥这次作战的138师政委对通信干扰营给予了高度评价:“由于通信干扰营参加作战,9.23作战我军的伤亡人数比战前预料的减少四分之三!”

在两山战场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双方的特种部队作战了。越军的特工部队精干善战,神出鬼没,曾创造过奇袭破坏中国军队“辛柏林”雷达的精彩战例。据说这件事当时惊动了***,召来总参谋长杨得志询问:“越南的特工这么厉害吗?他们的特工可以进来,我们的侦察兵为什么不能出去?”由此,拉开了中越间一场绵延近5年之久的侦察作战序幕。在此之前,中国军队还没有专门的侦察作战这一提法,更不要说特种作战了。

1984年发起两山作战时,战场的侦察保障主要由14军、11军自己组织实施。从当年7月起,一直到1989年1月,国内各军区部队以野战军为单位,先后组织了15支侦察大队,轮番进入老山战区,集中对越军实施侦察作战,执行了抵近观察、渗透侦察、袭击捕俘、拔点作战等任务。在4年半的作战时间里,共执行各种任务数万人次,歼敌近2400人,摧毁了越军一批军事目标并获取了大量情报。另外,总参直属的技术侦察分队和前沿工作队也秘密进入两山战区执行任务。

在作战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侦察英雄。如“战斗英雄”13军39师侦察连排长傅孔良烈士、“捕俘英雄”54军侦察连班长张柱兵、“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导员”

21集团军62师184团8连指导员张新奎烈士、“侦察英雄”北京卫戍区警卫3师侦察连连长冷杰松等。侦察兵创造的光辉战例有很多,如两山作战前期的1984年9月12日,第3侦察大队54军160师侦察连奉命组织侦察分队在844高地执行侦察捕俘任务。侦察分队在连长孙建国指挥下,乘天降大雨之机突然出击,不到一分钟即摧毁越军一个哨棚,俘虏负伤越军1名,然后带上缴获的文件和武器弹药迅速撤离。

越军出动约2个排兵力随后追来,遭到侦察分队先后设置的地雷拦阻,只好停止了追击。侦察分队重新选择方向,开辟通路,安全返回了出发阵地。整个袭击战共击毙越军13名(被俘虏的越军在押返途中死亡),侦察分队无一伤亡。战后,越军在广播里惊呼“遭到中国高级别动队的无声袭击”。昆明军区和情报部门的首长也盛赞了这次袭击战斗,称其为“是我军从抗美援朝以来侦察兵一次最成功的奇袭战。”

为两山战场地形复杂,道路稀少,大军机动和物资转运都非常困难。在作战期间,工程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紧急抢险,长年奋战,为保障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开战前部队向两山地区集结阶段,工程兵部队克服困难,昼夜苦干,在险峻的山地间临时修筑了多条进出道路,使主力部队能够按时进入战区完成作战准备工作。当1984年4月2日昆明军区开始实施对越炮击的“一.四工程”时,越军二军区司令员武立得知中国人突然把这么多重炮布置到了老山和者阴山地区,当场气得把电话都摔了。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7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7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