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6).封锁后方,阻断补给。老山战场自然环境恶劣,山高林密,补给不易。相对而言,中国军队扼守的边境一线制高点地势更为复杂,后勤补给更加艰难。越军抓住这一弱点,持续用炮火和步兵火力封锁中国军队的后方补给线,给中国军队的前沿部队坚守造成了很大困难,前送后运极为不易,以致那拉地区出现了多条“生死线”。到了作战后期,越军火力转衰,这一情况才有所好转。即使如此,因为恶劣的阵地环境,中国一线守备部队仍然出现了大量非战斗减员,后勤部门虽然做出了很大努力,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7).后勤匮乏,士气较低。越南国力贫弱,长期穷兵黩武,开始是靠着中苏等国多年支援的家底,后来是依仗苏联每年约10亿美元的援助支撑。两山作战初期,越军的后勤供应就已现匮乏。7.12大战时,越军的一线步兵每个人只配发了90发子丨弹丨、4枚手榴弹和一袋熟米,很多人没有鞋穿。有越军老兵回忆说,他们在战前吃的最后一顿饭是在7月11日下午,只有米饭拌咸盐,5、6个人才能分吃一罐200克的鱼罐头。打到当天晚上,前线的粮食、弹药就都供不上了,甚至发生了某步兵师强行截留河宣省军事指挥部弹药车的事情。如此一来,这次大规模反攻只能以虎头蛇尾收场。

到了战争后期,越南的家底吃得差不多了,苏联的援助也越来越少,越军的后勤供应更加不济,一线部队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艰苦,甚至有士兵跑到中国军队阵地上找食吃。在这种情况下,越军士气低落,开小差的人很多,前线部队普遍缺额。1985年5.31之战前,越军原定攻打211高地的是322师567团5营6连。但因为6连士气不高,一些士兵开小差,上级不得不将5连拉上去替换了6连。其他部队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其持续作战能力越来越弱,说到底是个综合国力问题。

在两山作战中,越军在防御上费尽了心机,虚虚实实地不断出招,反复纠缠,坚持和中国军队打了5年多。虽然最终实力不济,但其表现堪称顽强,战术上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不愧为一支久历战火的劲旅。

第二.两山作战期间,越军实施了反牵制和以攻为守战略,组织了多次大规模反扑和不计其数的偷袭、袭扰,粘住中国军队不放,死打硬缠,给中国军队的坚守防御造成了很大威胁。从越军的进攻战术上看,颇有特色,对于研究亚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两山作战期间,越军先后对中国军队发起过1次加强师规模、4次团规模、10余次营规模、3000多次连以下规模的进攻、偷袭和袭扰。其中从师至营规模的进攻和反扑集中在14军、第1军、67军轮战时期,11军、47集团军、27集团军、13集团军轮战期间则主要是营以下规模的进攻、偷袭和袭扰。

在发起进攻和偷袭、袭扰时,越军通常以步兵营、连为单位进行兵力配置,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实施有重点的多路进攻。营、连进攻时必须要明确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其中主要方向通常选在敌方防御疏忽并对整个防御体系利害攸关的地方,便于展开兵力和部署多种火器,实施重点突破,与次要方向配合,形成对敌方的多路围攻。营、连战斗队形通常编为主要方向进攻分队、次要方向进攻分队、预备队、火力分队、指挥观察所、后勤分队,视情况还可编有牵制分队,担负牵制和疑兵任务。

在兵力配置上,主要方向的步兵连约为1个加强排(4-5个步兵班),步兵营约为1个步兵连或者1个加强连;次要方向的步兵连约为1个步兵排(2-3个步兵班),步兵营为1个步兵排至1个步兵连,有时可得到火器的加强;牵制分队的步兵连约为1个步兵班,步兵营通常由1-2个步兵排并配属迫击炮、无坐力炮组成;预备队的步兵连约为1个步兵班,步兵营为1个步兵排到1个步兵连;火力分队通常由建制内和加强的迫击炮、无坐力炮、高射机枪、轻重机枪组成;后勤分队主要由运输班组成。在步兵团的兵力配置上,除营、连战斗队形外,还可视情况编成支援分队、疑兵分队和穿插分队等,配合主攻营、连战斗。

在火力配置上,越军强调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和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效能,出其不意,及时准确,做到曲直、远近、高平火力相结合。步兵分队除配备步兵武器外,还重点加强无坐力炮、60迫击炮,紧随战斗队形前进,推进至距敌方目标100米左右,及时进行火力支援;高射机枪和直射火炮配置在瞰制战场的主要制高点上,以直瞄火力支援步兵分队战斗;

师属大口径火炮和上级加强的炮兵通常编为师炮兵群,一般以连分单位分散配置在主攻方向侧后便于隐蔽发扬火力的地域,连与连的间隔为1-2公里,距离敌方前沿约3-5公里或更远一些;团、营属火炮多以班、排为单位隐蔽靠前配置,每个阵地一般配2-3门炮,炮与炮间隔有时达30米以上,以集中火力进行射击。其中120迫击炮通常配置在距敌方前沿1.5-3公里处,战斗开始后可推进至距敌前沿500-800米处。82迫击炮通常配置在距敌方前沿1-1.5公里处,战斗开始后可推进至距敌前沿200-300米处。各种火炮除基本阵地外,通常还构筑有多处预备阵地,并间有假阵地。

越军在白天发起进攻时,通常要对主要方向的敌方阵地进行火力准备。当步兵分队开始从多方向、多路接敌并占领进攻出发位置时,以大口径远程火炮对敌方阵地实施覆盖射击,掩护步兵推进。当步兵准备冲击时,为增强火力杀伤效果,除继续使用大口径火炮和迫击炮射击外,还使用无坐力炮等直瞄火炮打击敌方阵地。当步兵冲击开始后,大口径远程火炮通常将火力向前延伸,对敌方目标附近的阵地及后方射击,以封锁敌方后续部队的增援路线。一般火力准备的持续时间不定,有时2、30分钟,有时长达数小时。炮弹多使用瞬发或者短延期引信,以达到杀伤敌方人员和破坏敌方工事的目的。对次要方向进攻时,通常不进行火力准备,或只进行短时间火力袭击后即以步兵发起冲击。夜间发起进攻时,通常采取偷袭的战法,不进行炮火准备,隐蔽摸进,突然攻击。

在老山战场上,越军的重炮阵地多设置在小青山后面的公路附近,火力能很好覆盖中国军队在老山、662.6高地、那拉及八里河东山附近的前沿阵地和纵深地区。其部署的苏制bm-21火箭炮威力很大,超过了中国军队的同类型火炮。而苏制m46型130加农炮使用了新的火箭增程弹,射击距离超过了中国军队的所有火炮,在远程炮战上占据了优势;直射火炮和高射机枪主要配置在小青山和汉杨高地,居高临下瞰制了那拉地区的中国军队诸阵地;各种迫击炮则分散潜藏在与中国军队前沿紧贴的各主要阵地附近,隐蔽迅速,游动袭扰;作战期间,越军有时还使用了苏制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实施精确射击。一般是配置在距中国军队阵地前沿或翼侧600-1000米的独立高地上,按照步兵高射机枪、重机枪打曳光弹指示的目标,摧毁中国军队重点防御阵地指挥所和炮兵观察所。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74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74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