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军32师等部队进入老山接防阵地后,对面越军又在积极调兵遣将准备反扑,同时大搞土工掘进,从清水河以南地域向松毛岭、那拉方向边修筑边延伸堑壕、交通壕,准备实施所谓的“堑壕延伸式”战术,伺机与中国军队决战。越军将反攻重点放在了老山方向,在者阴山方向则转为守势,基本不再发起反扑。在堑壕体系未修筑完成前,越军没有发起大的进攻,主要向当面中国军队阵地实施了炮击、偷袭、骚扰和小规模兵力的试探性反扑。
32师部队在11军前指指挥下,以稳固14军既得阵地为主,采取炮袭与前沿阻击相结合的战术,积小胜为大胜,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在顶住越军发起的偷袭、渗透、炮击和营连级规模兵力反扑的同时,先后组织32师侦察连、94团4连和31师91团部队主动出击,分别进行了542号高地南侧捕俘作战、968高地拔点作战及八里河东山阵前出击、捕俘作战,皆取得胜利,一定程度地打击和消耗了当面越军。
在同一时期,根据总参命令,调武汉军区20军、43军、54军,成都军区13军、50军分别组成第1、2、3、4、5侦察大队,进入老山战区参战,归昆明军区前指指挥,先后实施了渗透侦察、伏击捕俘等战斗。奉中央军委命令,南京军区第1军率1师配属12军36师及其他技术兵种共26000余人,也于7月底进入云南中越边境附近开展临战训练,准备接替11军继续执行坚守防御任务。此后,中央军委先后组织了多个军区部队参加中越边境轮战,时间长达5年。
11军所属部队在老山地区防御作战4个多月,部分前推和扩大了防御阵地,稳固了老山当面的防御态势,共歼灭越军2128人,自己伤亡500余人。1984年12月9日,11军所属部队奉命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南京军区第1军,然后全部撤出了老山阵地。奉昆明军区前指命令,32师继续留在战区作为预备队,并以一部兵力准备执行拔除云南西畴县董干边境骑线点苗皇帝山越军的任务。在32师部队积极进行作战准备时,1985年3月初,中央军委下令取消了32师的拔点任务,该师随后奉命撤出老山战区归建。
南京军区第1军率1师配属12军36师和炮兵、工兵、保障等部队,于1984年12月9日全部接防了11军部队在老山战区的防御阵地。其时越军的堑壕延伸已接近尾声,长达15公里的堑壕和交通壕一直楔入了中国军队前沿阵地内,形成了分割包围、犬牙交错、紧贴围逼之势。第1军部队在恶劣的防御态势下,顽强顶住了越军于12月20日发起的所谓“第三战役计划”大规模进攻。
12月24日,第1军组织部队出击116号高地东南侧的2、3号无名高地。因为准备不充分,步炮协同不力,最后出击失利。针对越军的攻势特点,第1军部队总结经验,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法,对越军的堑壕、交通壕、屯兵点进行了针对性打击和破坏。经过艰苦作战,逐渐扭转了被动态势。进入1985年后,越军精心筹划,再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1月15日,越军出动2个团兵力突然向那拉地区猛烈反扑。第1军守备部队以阵地阻击和阵前反击相结合的战法,在炮兵支援下,与越军激战近16个小时,将其进攻全部击退。同时,第1军组织部队以攻对攻,对116号高地东南2、3号无名高地和老山主峰前沿的968高地实施了出击作战,成功将两处越军据点拔除,终于取得了1.15战斗的大胜,打得越军不得不更换了河江前指司令。
为配合柬埔寨、泰国的抗越斗争,第1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制定了“851行动计划”,组织部队于2月11日向松毛岭、八里河东山方向的越军18个据点实施出击作战,全部攻占预定目标,沉重打击了当面越军。经过这一战,彻底粉碎了越军准备5个多月的“堑壕延伸式”战术,再次改善了阵地防御态势。
3月8日,第1军又组织部队发起“852行动计划”,同时对越军在老山、松毛岭、那拉方向的7个据点实施出击作战,一举将其全部拔除,打得越军无还手之力。至此,第1军以硬对硬,坚决将越军自7.12大战后蓄势已久的反扑气焰打了下去,夺得了老山战场的主动权。
1985年5月31日,第1军奉命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新上来轮战的济南军区67军,然后撤离了老山战区。在半年作战中,第1军所属部队共抗住了越军22.4万多发炮弹袭击,打退了越军9次团、营规模和102次连以下规模的反扑和袭扰,并实施了3次主动出击作战,拔除了越军28个据点,总计歼敌5007人,自己伤亡1500余人。
济南军区67军率199师配属46军138师及其他技术兵种,于1985年5月31日全部接防了第1军部队在老山战区的防御阵地。在此前后,济南军区26军和46军、空降15军、新疆军区、兰州军区19军和21军,分别组成了第6、7、8、9、10侦察大队,也相继进入老山战区,接替第1、2、3、4、5侦察大队参战。配属给67军先后进入老山战区的各兵种部队,共计31000余人。
67军部队刚刚接防老山阵地,越军就发动了代号为“m-1”计划的又一次大规模进攻,主攻方向指向那拉地区,同时向662.6高地和老山主峰方向实施牵制性进攻。67军守备部队仓促应战,在炮兵支援下击退了越军团级以上规模的绝大多数方向进攻。然而,还是被越军夺去了那拉东南侧前沿警戒阵地211高地的2个哨位。出于绝不能丢失从第1军部队手中接过来阵地的主要考虑,在从总参到军区的层层压力下,67军199师组织部队先后向211高地实施了营连规模反击。由于准备不足、配合失当及步炮协同不力等原因,最终反击失利,伤亡较大,铸成了中国军队发起两山作战以来影响较大的一次败仗。
7月19日,越军又发起了代号为“m-2”计划的团规模反扑,主要目标仍是那拉地区前沿阵地。67军守备部队连续与越军激战2天,打退了越军12次营连规模进攻和多次小分队偷袭,杀伤越军310余人,牢牢守住了阵地。越军总部和二军区连续组织的两次大规模反扑都被67军挫败,前线部队士气下降,不得不从攻势转入了防御。
9月8日,在经过周密准备后,67军199师组织部队出敌不意地白天实施偷袭,一举夺回了211高地上的2个哨位。其后又步炮协同击退了越军的多次反扑和偷袭,巩固了已夺回的阵地。打到这时,老山战场的主动权再次转到了中国军队手中。
9月23日,46军138师组织多兵种突击队出击,全部攻占了八里河东山395高地地区的6个高地,歼灭越军154人,减轻了东山方向的防御压力。为进一步改善防御态势,12月2日,67军又组织部队分别对越军据守的405号阵地和968高地等7个高地实施出击作战,一举将其全部夺取,歼灭越军约1个连,拔掉了越军楔入67军在那拉与662.6高地防线间的据点。67军宜将剩勇追穷寇,于1986年1月28日再次组织199师、138师部队,同时出击那拉地区的167号高地和八里河东山地区的黄泥坝,将两处据点的越军全部歼灭,部队在搜剿完阵地后撤回。
67军部队在初上阵地仓促应战的不利局势下,总结经验,以硬对硬,越战越勇,终于彻底将越军发起正面大规模反朴的气焰和胆量给压下去了,从根本上扭转了老山战场的攻守形势。从67军以后,越军再没有发起团级以上规模的反扑,而是改为了营连级以下兵力的小规模进攻和偷袭、袭扰,后面新上来轮战部队的防御压力就小多了。
67军部队原定在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半年,后奉中央军委命令延长至一年,后面的轮战各军防御作战时间也都改为一年。为保证一线部队的轮流休整并掌握适当的预备队,同时利用轮战机会考验乙种步兵团扩编投入战斗的水准,从67军开始,后面轮战的2个军都加带了1个步兵团,使得从老山至八里河东山的防御正面能够保持6个步兵团兵力,同时军里还能掌握1个步兵团作为预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