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984年8月,我32师接替老山防务后,越军经我多次打击,吸取了教训,改变了进攻方式,以“堑壕延伸式”战术,多路向我前沿阵地挖掘交通壕,有几个方向已接近我前沿阵地,只有几十米,其目的就是躲避我炮火打击,隐蔽接近我前沿阵地,突然向我发起进攻,为其大规模反扑做准备。

这种战法,我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运用过。我师发现越军企图后,采用火炮对其构工人员进行打击,破坏其堑壕,但没能有效制止其行动,越军仍向我前沿挖壕不止。

10月24日,师侦察分队报告:发现越军30多人在140、116高地之间挖掘交通壕,并有几个越军摸到我阵地前一山崖下活动。

当晚,师侦察兵摸到山崖下,发现有一个屯兵洞,里边有一些弹药和构工器材,为了不惊动敌人,师指示他们:所有弹药器材不准移动,不留任何痕迹,撤回!

师的几位领导对此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判断敌人一定还要再来,是捕俘的好机会,又进一步研究了捕俘方案,我对杨子谦参谋长说:“你在军里任过侦察处长,捕俘作战你轻车熟路,你把师研究的方案细化后报军,步炮协同问题,你同黎副师长具体协商。”

军收到我师捕俘作战方案后,给我师打电话,问我们是否有绝对的把握,我们没回话,仍按我们的方案做准备。两天后,军指示:要严密组织,不得丢一枪一弹,不准出现伤亡。

我对杨参谋长说:“此次捕俘作战,你具体负责,时机成熟一定要捕,出事我兜着。”

实施捕俘作战,两军阵地相距只有100多米,危险很大,在每个细节上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经师侦察分队抵进观察,敌人活动很有规律。杨参谋长认为,捕俘时机已经成熟,建议我批准实施捕俘。

为保证万无一失,我要求杨参谋长增加捕俘作战的指挥力量,搞好步炮协同,通讯联络要绝对畅通,并做好打敌反扑的准备。杨参谋长按我说的要求,立即将侦察参谋曾庆国、白万明派去一线,协助侦察连长潘启德组织指挥捕俘作战。

10月25日10时左右,3个越军进入我伏击圈,侦察班长李方正从草丛中一跃而起,把一个越军拦腰抱起,扛在肩上就往回跑。敌拼死挣扎,并用手中的圆锹击打李方正的面部,后在战友的配合下,制服了该敌。

与此同时,火力组开火向敌射击,掩护李方正回撤。当侦察参谋向师报告捕俘成功的消息后,师指挥所一片欢腾。

我炮兵立即对敌阵地实施炮击,此时,师指挥所的电话声不断响起。作战参谋向我报告,军里问是否抓到俘虏,我对参谋说:“告诉军里现在还不清楚。”

【1984年10月25日,32师组织出击捕俘战斗,俘虏越军一名少尉工兵排长,毙敌47名,我军仅侦察班长李方正受轻伤。11月2日,总参通报全军,称“老山前线陆军第32师侦察连,阵地前沿虎口拔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阵前捕俘战斗”,给予高度评价。李方正、贾天权、孙万余、曾庆国记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李方正“侦察捕俘英雄”荣誉称号;白万明、田茂斌等记二等功;李方正、贾天权破格提升为排长。图为班长贾天权(右)和战士王定来(左)押送俘虏】

敌人为夺回被俘人员,先后两次进行反扑,均被我击退。当日13时左右,俘虏被押到师指挥所,我去看时,师保卫科长对俘虏正在审讯,被俘之敌就是不开口。我看到俘虏仍戴着手铐,对保卫科长说,给他打开手铐,从伙房弄些饭菜给他吃,让他吃完饭后立即送军里。

经军区情报部门审问,被俘之敌系越军一工兵排长。总参向全军通报表扬我32师侦察连,称此次捕俘作战是“虎口拔牙”。战后,班长李方正荣立一等功,被昆明军区授予“捕俘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其他人员也荣立了战功。

老山防御作战,5年间有6个军轮换,换了十几个师守老山,也只有我32师在敌我对峙近在咫尺的前沿抓到了俘虏。

1984年10月25日,我师在老山组织出击捕俘战斗,俘虏了越军一名少尉工兵排长,毙敌47名,总参通报全军表扬,对此战给予高度评价。

自捕俘作战胜利后,越军在我阵地前丢了人,不敢再进行堑壕延伸式的战法。捕俘作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师指战员,但在部分干部战士中,骄傲情绪有所抬头。

如一运送弹药的驾驶员,硬把军区首长的小车压了半个多小时,任凭小车喇叭长鸣,就是不让路,让首长在后面吃尘土。随后,军区首长来电话,要求对驾驶员要好好教育。特别是留守在麻栗坡县城的部队,除了看守弹药、物资,进行装车卸车的任务外,一天无事可做,有的干部战士偷偷到城里看录像,很难管理,为此也处分了个别战士。

我听了这个汇报后,总觉得光给处分不是个好办法。如果在作战期间,战士不但立不了功,还要背个处分回家,不仅难以向父母交代,而且难见朋友和亲友,还容易出现其它问题。

我想了一个办法,以后再发现不遵守纪律的战士,一律送到军工队锻炼一段时间。让他们也经受炮火的洗礼,让他们体验一下军工的艰辛,让他们也了解一下“猫耳洞人”是如何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领土的,每人要锻炼半个月。

有的战士到军工队一个礼拜,就找人说情,说以后一定遵守纪律,要求早一点离开军工队。这个办法施行后,违纪问题有所好转,但个别单位仍管理不严,师后指反映最多的,就是师司机训练队问题较多,我决定把司训队整个拉上来当军工队。

【刚刚收复的老山,并不像现在一样可以把汽车开到主峰,防御部队的给养物资和弹药,全靠人力背运上山】

我让杨参谋长给他们安排在一个较安全的地方,每日执行军工任务。我深知师直属队的兵相对散漫,平时走路很少,一有任务就坐车,所以给他们下达的任务也不重。刚上阵地,他们很注意隐蔽,几日过后平安无事,他们的胆子就越来越大。

一天下午六点钟的样子,他们到一处平坦的地方活动,被越军发现,引来了十几发炮弹,当场死伤四五人。当时有的同志建议,要把司训队撤回。但因为原定的锻炼时间未到,我没同意,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接受血的教训。

老山军工十分艰苦,被称为“老山骆驼”

司训队被炸后,前边、后边对我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有些非议,军里对此事也没公开批评,师的领导层面,多数对我理解支持,使我顶住了压力。但我知道,此次伤亡完全是我的责任,道理很简单,要是我不命令司训队上阵地当军工,就不会有这样的伤亡。

通过军预备队攻打越军高地、军批准我师的捕俘作战行动,使我看到了军里对执行军委“三不主动”的指示有所松动。是军委有新的指示,还是军领导自己的主张?我弄不清,但我紧跟这个形势,为了我师防御阵地的安全,为了让干部战士少流血,我仍每天坚持对威胁一线阵地的越军,用单炮进行打击,这一点军里还是清楚的。

随着我师防御阵地的巩固,师的几位领导研究决定,在不影响防御作战的情况下,把师预备队有计划地轮换到一线阵地,使全师每个指战员都能到一线阵地锻炼,把战场作为训练场,既磨炼了部队,又提高了各级指挥员对防御作战的组织指挥能力。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7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7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