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1984年8月,我师接防老山。8月的老山,气温高达40多度,一线阵地的干部战士,整日蹲在猫耳洞里,如同进了蒸笼,浑身是汗,又没办法洗澡,加上吃不到新鲜蔬菜,很多人开始烂裆,又痒又疼痛。

我去阵地检查和看望干部战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干部战士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不怕苦不怕死地艰苦作战,我们这些当领导的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怎样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和生存条件呢?

我在小的时候,每到夏天最热时,大人们都到房顶上乘凉睡觉,小孩们不能上去,怕晚上掉下来,就跟母亲在屋子里睡觉。母亲怕我热得睡不着,就用蒲扇给我扇一扇。一是让我凉快,二是可扇走蚊子,我很快就会入睡。想到这里,我就找后勤部长蹇广臻研究,要为干部战士每人订做一把蒲扇。

他很赞同我的想法,考虑到蒲扇怕压,纸扇又怕潮湿,最后想到用塑料做扇子。他就赶忙派专人到昆明的塑料厂联系。塑料厂领导一听说前线要用,立即为我们订做了一万多把塑料扇运到部队。师后勤部立即分发到各部队,人手一把。这把小小塑料扇还挺受欢迎,不怕压,不怕雨淋。

我从阵地回来没两天,有一天上午,昆明军区后勤部李副部长来到师指挥所了解情况,问我当前部队有什么困难。

我对他说:“军区为部队送来的菜罐头、肉罐头包装太大,一个罐头1公斤。这要是在营房可以,一个班开两桶罐头,大家围在一块吃,可在战场上就不行了,一人一个猫耳洞,怎么吃?一人吃一个吃不了,浪费很大,应当改成小包装,一人一份。还有,一线阵地的干部战士,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穿长军裤又热又不方便,军工也是如此,每天都负重爬山,穿短裤更适合他们的任务。要是军区能尽快做些短裤发下来,那就最好了。”

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临走前他对我说:“我们的工作没做到家,不知前线需要些啥,以后有什么困难常电话联系。”

不到一个星期,一线阵地的干部战士就穿上了短裤,恐怕在我军历史上,作战部队穿短裤还是第一次。我只记得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女战士穿过短裤,是真是假我无法弄清。

我始终没有忘记,坚守在116高地干部战士的艰辛,决心要改善那里的防御条件,不能让他们像壁虎一样在石缝中栖身。我同师的几位领导商量,动员师机关干部和师直各分队,向116高地背土运料,为他们搭建一个隐蔽部。这样,116高地的干部战土就有一个栖身之地可以休息,也可以防炮,减少伤亡。二来对机关干部也是个锻炼,使他们更了解下情。经过动员,司、政、后的领导带头,率机关干部利用夜晚背土上山,师直分队的干部也个个身先士卒,率部队背土扛枕木上山。

每天都是吃完晚饭出发,夜里12点钟以后才能返回师指挥所,弄得一身汗一身泥。连续4天,终于为116高地修建了一个隐蔽所。此举我们冒了极大的风险,一旦遭敌炮击,其后果也是无法想象的。

刚把三件小事办完,我就接到11军马秉臣军长电话指示:“你师近来雷伤较多,军区首长对此很重视,你们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一定要把雷伤事故降下来。”

我师接防的阵地,原来是越军构筑的野战工事。越军为了阻止我军的进攻,在阵地前沿布有大量地雷。当我军占领敌人阵地后,没有专门力量及时排除。为了迎敌大反扑,抓紧分秒时间抢修工事,在阵地附近砍树木、竹子,活动范围较广,因而出现一些雷伤。

接马军长指示后,我们师的几位领导立即研究,决定成立以王德武副师长、高凤鸣副参谋长为防雷伤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带领师工作组天天到一线连队,检查指导防雷工作。

为了给各团一些压力,认真总结教训,我又在电话中要求各团:今后如果哪个连再出现雷伤,连长、指导员要把负伤战士抬到师医院。

王副师长、高凤鸣副参谋长敢于冒着敌人的炮火,整天在一线阵地进行防雷指导工作,引起了各级的重视,雷伤就逐渐地降了下来。

我师接防后不久,96团接连粉碎了越军几次偷袭,仗打得非常漂亮,我师炮兵对敌前沿阵地和纵深集团目标实施打击,也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因而在报纸、电台进行了报道。

这本来是好事,却引起了部队随军家属的一些不祥猜测,小道消息也开始在暗中“涌动”,今天不是说这个干部牺牲,就说那个干部负伤,使得家属们整天在不安中度过。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就让司令部同有关部门联系,开通一条“热线”到师留守处,每星期六,让参战干部和家属通一次电话,报个平安。这样,前线干部也安心,后院起的火也自行熄灭了。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72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72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