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勐养33师98团驻地是我当兵后的首个营区。十余载后再回故地竟有些兴奋,这里有我士兵到班长的五年经历。自建营房中17岁稚嫩的我,苦于每天起早摸黑要独立完成250块“土基砖”的辛酸,否则我那哈尼族的副班长会指责我为缺少锻炼的“小知识分子”;溪边洗军衣丢了片“红领章”被禁闭一星期,经“队前检讨”后再隆重授予红领章时的尴尬;侦察兵“专用匕首”丢失三昼夜失而复得后被责令深刻检讨的失落;努力“接受改造”当兵三年终于加入“共青团”时的满足;已是班长的我“九大”后“吐故纳新”才由军人大会全票通过推荐入党时的兴奋;拟提排长“被人替代”等等经历记忆犹新!总之这里是我士兵成长的摇篮,其中的坎坷最终让我受益匪浅!
1981年第一季度,上级限只传达至各师常委的作战会议精神曾明确:“牵越支柬”形势需要军区部队在中越边境地区“有所行动”,而依据越军占据边境骑线点状况开始了“拔点作战”准备。
具体行动时间虽未明确,但从现在起就要准备。军要求已经在杨万和马林边境的31、32师侦察队加强对者阴山、苗皇帝山守敌情况的侦察掌握。并部署33师侦察分队以“野外适应训练”的方式赴江城和勐腊的中越、中老边境活动,掌握当面越军以及在老挝的驻军情况,分散敌方注意力。为此,我与本处参谋们也常分别奔波在边境各侦察队作战地区。
1982年5月,为完善金平、河口边境地区的未来作战方案,同时拟定拔除“者阴山和苗皇帝山”之敌据点的作战预案,王争军长等再次率有关处长先到金平与河口边境勘察,尔后去麻栗坡的杨万和马林战场勘察。
沿金平十里村、孟拉大桥山口和金水河等边境要塞,走遍了边防连的阵地要点。在金水河某连阵地上观望金水河口,据说自卫还击战后曾有越军副总参谋长乘直升机视察其北方边境,我边防部队还得到上级准备打击接近和飞入我境敌直升机的通报。但某日敌直升机果真降在金水河我方滩地时,数分钟后边防阵地唯一的一挺高射机枪竟然打不出去?我方边民不知情正奔去围观途中,高射机枪终于打响,但仅射出一发子丨弹丨便卡了壳!此时,敌人才反应过来,匆忙强行升空离去。送上门来的大功告吹不说,还使分区领导至阵地干部均受到不同处分。
在阵地上我们抚摸着这挺高射机枪,望着郁郁葱葱的边界山脉,看着仍安静流淌的金水河感觉十分遗憾!阵地现场干部讲:当时原因是武器保养不善,在热带雨林阵地上的武器得天天擦拭,否则雨露、水汽随时会致枪械生锈。这挺高机就是因为当时几天未得保养生了锈,紧急时才拉不开拴,以致强行上膛、发射就卡了壳,教训极为深刻。
在河口四连山观察所,我介绍方位与当面越方情况后首长们从高倍望远镜里观察越南境内情况。红河与南溪河对岸依然荒芜,只是树更绿,灌木茅草也更茂密,能观察到的道路仍不见有人活动。近前老街还是残墙断壁高草丛生,炸断的两段铁路桥梁依旧斜卧河滩,越方桥头的越南国旗比我河口飘扬的中国国旗仍旧低矮和小了许多。
依然不停流淌着的南溪河因进入雨季,江水混浊已泛土黄色,水位明显上涨也直抵两岸丛林边缘,河面宽阔致旱季时的沙滩也不复存在,我刻意寻找姬传国烈士遗体躺卧过的沙滩已被淹没,只能于对岸江弯中判断出沙滩的大概位置。重返曾经的战场环境,怀念在这里牺牲的俩位烈士,再叹南溪河水的无情!我介绍当时打捞烈士遗体情况后军长表扬说你做得好,干得不错。参谋长说看来你还算个基本合格的侦察兵。边防营长介绍说:老街及附近高地有越军和公丨安丨武装人员驻守,但白天很难见有人出来活动。
当晚住小南溪边防团,再次见到崇云祥参谋长时他已任团长了。时隔两年多后的相逢都十分高兴!时间让在边境作战中结成的友谊变得更加真诚直率!再次感谢老崇及边防团对我侦察队的支持!次日路经小南溪烈士陵园时本该去悼念俩位烈士,但后有首长车队不便我过久停留,只好匆匆跑至陵园门前向烈士墓碑鞠躬以示悼念!
在桥头、金厂、猛硐等处边境都有停留,首长们议论这段“关山重重、峡谷隘口众多,人烟稀少、道路狭窄崎岖,又属喀斯特多石、多硐、多植物地理地貌,有同广西地理环境特点,利于隐藏,易守难攻,进退均须步步为营以防伏兵”。随首长们在边疆关隘和要冲“指点江山”耳闻目睹中,让我因地理环境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加深了认识,有了每临生疏环境都要斟酌其对军事行动影响的自觉。
31师乔明来师长已在杨万等候,首长们经对“者阴山越军据点”及战场环境的勘察,在综合师前期侦察作战所获敌情后王军长明确指示:未来对者阴山拔点作战要以“少用兵、用精兵、打歼灭战”的原则,由31师(欠91团),加强军炮兵团(欠一个营)完成作战任务。要求师尽快上报“者阴山拔点作战方案”,作好组织团、营指挥员(含军炮团)来杨万战场勘察的计划;参战部队要有随时行动的准备,现在就可以展开针对性训练。
到马林现地勘察后,军长对32师姚永富师长明确了准备“适当时”收复苗皇帝山的作战任务,同时传达“将于者阴山之后实施”的军区意图。指示32师动作可以缓一些,但也不能等,从现在起就要有所考虑和准备,战场勘察回去后可以先向军报告基本方案。
在杨万和马林,军首长同两师侦察兵们同吃同住,白天早出晚归战场勘察,回住地走访群众和边防连队后还要同侦察兵们座谈。对侦察分队提出需要解决的诸如野战食品、服装不足,以及探亲休假、入学考试等问题都得到一定程度解决。
首长们指出自卫反击战后,侦察分队到边境执行侦察作战对敌保持军事压力起了重要作用。下一步两个师还有执行拔除越军骑线据点的作战任务,这不仅是国际斗争的需要,也是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侦察兵要为拔点作战作好战场准备,包括在江城边境的33师侦察分队,都要切实掌握当面敌人的动向情况等。
为加强对者阴山守敌情况的侦察掌握,31师曾由黄克忠副师长在杨万坐镇指挥,黄副师长接到离休通知时仍要求留在前方,未得获准而悻然离开前线。随拔点作战任务日渐临近,先后又有石伦常、龚崇学副师长和刘东升副参谋长率领侦察分队在杨万为拔点作战作积极准备。
1982年底到次年的第一二季度,昆明军区“推进干部年轻化”的步伐可谓惊人!可以说对全军都产生了超乎寻常的影响,当时印象是“一刀切、步子大,开了全军的先河”。
营以上干部凡进上级“班子”将超龄和无高中及以上文凭的,基本都安排离休、退休和转业,谓之“一刀切”。适龄又有高中及以上文凭的通常提拔为军、师、团主官或进入“班子”成员,其中相当部分干部得到越级甚至越两级提拔任用,故为“步子大”。这期间军区突出对年轻干部大面积的任用,在全军范围内绝无仅有,为“开了先河”。
当年军队将加强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三化建设”目标列为首要任务。时任军委的***同志针对军队干部“青黄不接”的现状,要求大胆任用年轻干部,尽快将年轻有为的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据说小平还曾对时任昆明军区政委的谢振华有过交待,让其大胆提拔和敢于破例任用年轻干部,所以昆明军区当时在全军率先迈出“破格任用”年轻干部的步伐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