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回军碰见战友及同事时多已称我副处长了,自己倒觉着不大适应。原因还有就是我任副处长时,组织已同时安排武思温处长和郭家龙参谋转业,这多少让我有些尴尬,由此我便“以副代正”主持处里工作。但面对处长和同事真有些不大自然。
任副处长前后没有任何领导找我谈过话,也没人给打过招呼。从北京回来上班参加“部务会”时,只闻刘展参谋长当众讲道“你杨子谦侦察处副处长的命令已经宣布过了,你们武处长会很快给你移交工作,你要尽快适应职责,让工作正常起来”。这就是那个时代军队干部的任免模式,至少是11军当时干部任免的行事作风!尽管我已又一年没休假探亲了,本打算北京回来就请假去看望父母与妻儿,但这下却不方便提休假的事。
10月下旬,又接军区情报部通知:到厦门参加侦察兵装备“定型会”,才在北京开过装备“研讨会”这又要开定型会,感觉军队对装备科研抓得还是紧的,真有要将过去耽误的尽快弥补回来的劲头。23日到达厦门住在“坂头”31军招待所,荣幸的这是总参情报部召集的高规格会议,陆军各野战军和边防省军区的侦察处领导参加。在此遇到好几位南京“外国语学院”的同学,毕业一年多的见面均以正、副处长角色出席会议,谈兴也浓。关心最多的还是“还击战”实况及“边境侦察作战”的情形,我当然义不容辞地“答问释疑”,以至久久不能入睡。
次日仍为报到日,先到的即自行安排活动。坂头距厦门市区和鼓浪屿比较远,而且会议安排有时间去游览。我等仰慕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与侨乡“集美镇”,便邀约前往观光。大海之滨集美镇的街道与建筑别致美观,给人舒坦华丽之感,几所海洋和航海类的大学给我印象深刻。尤其是海滨“陈嘉庚墓”园,幅幅浮雕为我们讲述了陈老先生不朽的创业精神和爱国华侨的功德建树,在墓前伫立眼望大海仿佛看到:当年,年轻的陈嘉庚先生只身出海下南洋艰苦创业,历尽艰辛终成南亚著名资本家和爱国侨领。战乱年代陈老先生心系祖国安危,慷慨捐巨款支援抗日,倾资办学和助学助教,助远征军滇缅抗战,后又筑鹰厦铁路和海滨大堤等,功德建树无量享誉中外,令人十分敬佩。学文人赞曰:《瞻仰陈嘉庚墓》。
侨乡集美镇,堤畔海滨墓,
功德映佳景,尽现赤子心。
在集美宽阔的海滨大道上慢步,远海、巨轮、蓝天美景让我们从内陆高原来的人心旷神怡!有几处兜售海上“走私商品”的场所很是惹眼。不少地摊上摆着邓丽君及港台歌星的磁卡歌带,还有精美的尼龙丝巾、双狮手表。路人走近,摊主就会介绍有意者去另处看收录机、彩电、冰箱等“大件商品”,使人感觉神秘!来前就已听说集美和石狮镇是有名的华侨之乡,也是海上走私商品的集散地,在那里可以买到当年被视为“高档品牌”的海外电器物件。如日本的“三洋”、“松下”电视机与电冰箱、录放机等。当然价格也不菲,三洋牌单卡收录机也要300元左右,这在当时绝不是小数,我那时行政21级、月工资也就70余元。而且买了还带不回内地,铁、公路上只要査出属“走私物件”,就要予以没收。
但奇怪的是“小件走私商品”从邮政局寄出,即可进入内地。虽然奇葩得让人费解,但那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就是如此滑稽。好在出来时会议组织者已打过招呼:不要随意买走私商品,以免上当或被没收,会议组织者将帮助购买邮寄回家。所以我们只是留心观光,领略改革开放初期从海外涌进来的各类新鲜商品,感悟刚“打开国门”时海滨城镇的交易盛况,当然也使人有点兴奋与不知所措的茫然。尽管囊中羞涩,经会议登记,也买了台三洋牌“单卡收录机”邮寄回妻儿处,了却当时家人心愿。
数日会议中两次上云顶崖海防观察所。当年这里可是名副其实的海防前线,现在仍然是两岸对立前哨。山林间和涯壁旁的永备工事、堑壕、地堡密布,道路关卡重叠,戒备森严,而且陆、海、空军都有单位部署与军事设施在山野林间。乘交通车到达警戒森严的山顶永备观察所,地盘不大但曾有许多将帅、要人都来过这里,对金门进行过战地观察。现在两岸敌对形势虽也日见缓和,但仍是海防前线的军事禁区没有变,只是来山上的军人无须像过去那么行踪隐蔽、那样活动秘密了。观察所室内外都已经放置有各式样、各类型的远望观察器材,每台器材旁都有科研所专人守候着介绍性能,指导操作观察。
在高倍望远镜中观察金门诸岛,见暴露的工事和火炮阵地与人员活动等情况很有意思,觉得双方没有了战争紧迫心理也无敌意,就像是在观察友军及其岛礁阵地上的布防设施。只是大、小金门岛沿着海滩,列列防登陆的各类人工巨型障碍清晰入目。金门岛上竖立的“三民主义救中国”等大字标语还赫然跃眼,这也仅是平静的海峡两边、当时还能显露出敌对态势的基本特征。大担、二担距厦门更近,小岛上的工事堡垒密布、而且层次重餐,对方官兵在其间运动也能从望远镜中清楚分辨。问及哨所干部近年两岸对抗与宣传情况如何?得知“文丨革丨”后双方业已停止炮击,过去炮击通常也基本是象征性的,双方都会避开建筑和人畜活动区域打炮,目前两岸只是高音喇叭仍在相互宣传广播着,但攻击性的对骂已经没有了。睹景生情感叹不已!随后写下《登云顶崖观对岸有感》作纪念,也是当时心态表露:
(一)乘车盘绕上山崖,哨所面南望大海。远处凝似与天接,近视诸岛脚尖前。大小金门今日睹,大担二担清晰见。相距不足六千米,骨肉同胞分两边。能望难及情伤感,咫尺天涯实遗憾。慈母总盼出走子,归来共同建家园。
(二)大小金门,大担二担,若行若动似游艇,似漂似泊如海船。紧依大陆,声闻水联,似小儿海滨戏水,如归来渔轮拢岸。总觉悲戚,实感遗憾!都是中华炎黄子,只能观望不团圆。三十一年,分治两边,深虑久别长伤感,切盼回归共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