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13日,成都军区守备第1师2团(原边防十五团),师独立第2营、炮兵营、侦察队、工机连,守备1、3团工兵排和侦察队,配属40师119团,炮兵团1个122榴炮营和师工兵营,全面接替步兵第37师老山战场防务。团队接防后,坚决贯彻军委关于“对越保持适度军事压力”、“不吃亏、不示弱”的对越作战方针和省军区前指及师的作战批示,正确处理关系,认真落实作战方案,加强对敌观察,严格岗哨警戒制度,对于敢于挑衅的越军,针锋相对,坚决还击,毫不示弱,先后成功地组织了1次反炮击作战,打退了敌人2次偷袭,2次有效地制止了越南边民在争议地区的种植和建房活动。
1989年11月,越军向我前沿阵地疯狂炮击,团奉命组织1个炮兵连、6个火力排对敌实施还击,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122榴炮连仅以2发炮弹就摧毁敌一个指挥所。
1990年2月13日,越军以一个排的兵力对我3连b64、66号阵地实施偷袭,该连2排发现敌情后,迅速占领阵地,进行还击,取得了歼敌5名的战果,受到省军区前指的通报表扬。1990年9月和1992年3月,团奉命先后组织人员平毁了越南边民在楠木坪争议地区种植包谷,以火力驱逐了在我662.6阵地前沿建房的越南边民,从而牢牢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实现了军委对越保持适度军事压力的意图。
1990年,该团12连被中央军委授予“戍边英雄连”荣誉称号。1991年11月,江泽民视察该部,为该部题词“戍边卫国”,并为该部记集体二等功。1992年中,配属该部兄弟部队全部撤退归建,部分境外阵地被废弃,并在阵地修建永久工事,部队内部大换防,番号再次更换为文山军分区边防2团。
边防第十五团八连巡逻分队全歼越军特工队纪实
1981年5月7日,云南边防部队一二六团奉命对入侵云南省麻栗坡县扣林山地区的越军进行歼灭性打击,一举收复扣林山战略要地,重新控制了1705.2、1682.3、1574.7等阵地。越军不甘心失败,在对扣林地区正面一线阵地进行疯狂反扑的同时,加大了对扣林主战场左翼进行炮击、渗透、袭扰的行动,伺机寻找战场我军簿弱环节,进行有效报复。
5月15日,驻守麻栗坡县芭蕉坪地区的边防第十五团二营八连接到上级《关于加强战区侧翼作战保障的有关指示》及团前指参谋长张启仁、营长杨恒的具体指示,连长杨树朝、指导员叶本森、副连长顾长寿、副指导员赵家昌,结合连队兵力对连队的部署进行了调整,同时作出了要加强边境巡逻,防止越军从八里河、老邓弄、张家冲一线渗透的决定。
经过几天的准备后,5月20晚,连长杨树朝、指导员叶本森组织连队干部战士进行战备教育,传达战报、通报敌情后,布置了巡逻任务,决定第二天由二排长带领全排执行巡逻任务,沿芭蕉坪、马鞍山、老邓弄、张家冲一线进行巡逻。
5月21日8时30分,早餐后准备出发之际,芭蕉坪地区突遇急风暴雨,整个上午大风不停的刮、暴雨不停的下,无法按原计划出发巡逻。中午14时风雨稍停,二排四、五、六班21人,统一佩戴新装备的头盔全副武装列队操场,意气风发精神抖擞;连长杨树朝清点人数、检查武器弹药、装具装备,指导员叶本森再次进行动员,重点强调“巡逻就是打仗”、巡逻中“宁可百次无事,不可一次不防”、从出发至回来的整个巡逻路上,都要“眼睛盯着敌人,心里想着打仗”的巡逻要求;动员和准备工作就绪之际,带队的二排长急性胆囊炎突发,疼得汗流满面,躺下难于起身;连长杨树朝主动提出由他带队巡逻,但在从住处取枪回到操场时,手按腹部走动困难,出现了呕吐,一问才知又是老胃病急性发作。
面对突发的情况,指导员叶本森对连长和二排长安慰说:“你们先行休息,巡逻带队的事我去!”之后即主动带队出发执行巡逻任务,并临时叫上连队文书王运刚当通信员,叫上卫生员周友芝也随队巡逻。
巡逻分队共24人组成。连部3人,指导员叶本森、文书王运刚、卫生员周友芝,还有就是二排四五六班21人。
叶本森在队前再次检查武器弹药、装备装具、再作简短动员,并根据巡逻路线、任务,确定巡逻行进队形及战斗编组,将巡逻分队编为两个梯队八个小组。第一梯队:四班副班长王明忠带战士张堂方、陈代坤为尖兵组在前,指导员叶本森带文书王运刚、卫生员周友芝为指挥组紧随其后,四班长马恩补带四班5名战士在指挥组后跟进,五班、六班各分为两个小组作为巡逻分队的二梯队拉开距离依次跟进。
14:20时,经过认真准备,巡逻分队按所编队形出发了,指导员叶本森带领巡逻分队打破常规,没有走以往常走的由南向北国境线巡逻路线,即八里河、马鞍山、老邓弄、1160高地、张家冲的线路,而是翻越连队后山,走没有路的路,由西向东经马鹿塘直接向国境线要点:老邓弄与张家冲交岔处的1160高地进行巡逻。
老邓弄位于中越边境三段十三号至十四号界碑之间,在几十公里长的国境线两侧,海拔高差大,从船头盘龙江大桥海拔103米至1175.4高地,高差达一千余米,整个边境地区灌木丛生,林木、杂草、荆藤、山竹等热带、亚热带植物纵横交织,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植被下岩石奇形怪状、道路稀少、崎崎不平,极难行走,很多地方只能攀爬前行,自越仇华、反华以来,边境封锁,边民往来较少,国境线两侧数十平方公里几乎荒无人烟。
五月的老邓弄地区,正逢淫雨季节,蚂蟥、蚊虫多,气候炎热、多变,时而烈日当空,时而雨雾笼罩,无论有雾还是没有雾,通视情况都比较差,能见度仅十米左右。据通报,越军特工队可能凭借特殊的自然条件作掩护,潜入这一地区,对我船头、偏马、八里河、老邓弄、芭蕉坪、南洞、张家冲、白石岩、14号界碑一线及夭六村、郊址城、公路沿线结集部队、后勤机关、炮兵阵地、雷达通讯、运输车队、野战医院等渗透侦察,伺机实施抓捕、破袭等军事冒险行动。
小分队攀悬岩、过陡坡、穿密林、钻石缝,在茂密的灌木林中荫蔽缓慢穿行,路途艰难,蜿延曲折,气候炎热,蚂蟥叮咬,汗水湿透了衣服,但没有一个战士叫苦叫累;因为是第一次配戴新发的头盔执行任务,虽然头盔沉重不太适应,但战士们却觉得新鲜,小声议论着戴上头盔的英俊形像,相互夸赞像电影《花枝俏》上的英雄。在基层做政治工作做出经验的叶本森抓住机会,及时插话说:“我们不仅要像,而是要学英雄、做英雄;如果今天遇上敌人,我们要以扣林山九勇士和友邻五连高永年烈士为榜样,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消灭敌人,争当英雄”。
从麻栗坡县入伍的新战士陈代坤说:“我在本地当兵,既是保卫祖国,也是保卫家乡,越军胆敢闯进家园,就与他拼到底,坚决将其消灭”。大家情绪饱满,斗志高昂的巡逻在密林深处。
穿行在距国境线大约五百多米时,指导员叶本森下达口令,停止说话,注意观察。各战斗小组按指导员的要求,振作精神,集中精力,警惕的观察四周,搜索着一个个山洞,一条条石缝,一丛丛密林;由于林木藤条密度大,观察困难,叶本森再度轻声提醒大家“提高警惕,难于观察就仔细潜听,轻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