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1981年5月7日7时45分,该连六0炮班在主峰西侧,四班在主峰南侧、无名高地,转入搜剿残敌,当六0炮班搜剿距主峰约20米左右时发现一残存火力点,该班以火力封锁洞口,随即用三接爆破筒将敌火力点的三个射孔炸塌,歼敌3人,缴获冲锋枪两支,四0火箭筒一具。

7时52分主峰东南侧隐蔽部内的残敌,突然向我连已占领的30号高地疯狂扫射,连长立即命令二排长组织五班将其歼灭,该班采取火力封锁,两翼逼近,连续爆破的战术实施攻打,攻击中,五班副班长李泽龙迅速将爆破筒塞进洞内,可是狡滑的敌人把导火索拉掉,爆破失败,李泽龙又拿起一根爆破筒,将导火索剪为5厘米左右,再次塞进洞内,轰的一声,左侧的洞口被炸塌了,同时李泽龙也身负重伤。在这关键时刻,老战士余仁华接替李用6根爆破筒,连续爆破,将其余三个洞口炸塌,洞内之敌中尉连长以下9人被炸死,缴获武器,弹药,装备器材和其它物资一部分,17时40分搜剿完毕,整个战斗圆满结束。

此次战斗共歼灭敌人中尉连长以下37人,缴获各种枪支(挺)火炮两门(具),各种子丨弹丨、炮弹16782发,微型手榴弹8颗,地图、重要文件包、花名册各一份,其它装备物资一部分。2连牺牲9人,负伤28人。

五、主要经验

(一)战前准备周密、充分。

2连授领任务后,多次组织班长以上的干部和骨干到实地侦察,并结合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的经验教训,在沙盘上认真研究作战方案和打法,周密组织协同,隐蔽接敌、迂回包围、突然攻击、小群多路、向中心发展,步兵、炮兵密切协同配合等战术问题,选择相似地形进行实兵演练,使干部战士对地形敌情任务及具体打法有了明确的认识,使战斗胜利有了充分的把握。

(二)指挥果断、灵活处置。

此次战斗,我们的指挥员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个别情况所急躁,果断指挥,灵活处置、审时度势、沉着应战。如;一、二班攻击1705.2高地前沿战壕时,两次受挫,伤亡较大的情况下,连长立即命令二梯队六班加入战斗,加强了突击力量,保障了第三次冲击,一举突破了前沿战壕。攻占主峰后,连长又及时指挥全连兵分两路向16号和30号高地发起进攻,协同友邻分队作战,为营主力全歼该地区守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小群多路、先围后歼。

2连突破1705.2高地前沿战壕,攻击主峰,兵分三路,每路三组,多路向中心突击,使守敌倾刻陷入2连四面包围之中,敌人顾此失彼乱成一团,我连以猛打猛冲的闪电战术,迅速攻占了主峰,给予敌人重大杀伤,残敌被迫隐蔽在洞内,企图趁机窜逃,又被我连逐洞搜索,遇洞围剿,各个歼灭,无一漏网。

(四)充分发挥随伴火炮的作用。

在这次战斗中,2连的随伴火炮配置恰当,指挥灵活,发射准确无误,支援及时,为夺取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如;战斗中2连的六0炮班班长,一直跟随主攻排前进,按主攻排长指示的目标及时给炮班赋予射向,减少了指挥程序,缩短了准备时间,保障了随叫随到,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又如;配属我连战斗的两门八二无后座力炮,在地形复杂、无依托的情况下肩炮射击,摧毁了敌人9个火力点,有效地支援了步兵作战。

(五)政治思想工作及时有力,战斗作风勇猛顽强。

战前2连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思想动员,使全连干部、战士作战意识增强,目的明确,求战情绪高涨,充分做好死打硬拼,一打到底的精神准备,纷纷向党支部呈交书面决心书、入党申请书、请战书等就达98份。战中又及时传播胜利消息,宣传英雄事迹,极大的鼓舞了干部战士英勇杀敌的士气,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如:一排在伤亡较大的情况下,毫不气馁,决不畏缩,勇往直前,继续攻击,在六班的配合下仅用35分钟的时间就攻占了主峰。又如;副连长王光俊在部队攻击受阻时,不顾个人安危,端起冲锋枪亲自率领主攻排的战士勇猛攻击,直至光荣牺牲。

五班战士佘仁华在副班长爆破负伤后,他毫不畏具,抓起爆破筒继续爆破,直到把剩余的火力点全部炸毁。新战士吴任刚负伤不下火线,冒着枪林弹雨,第一个冲进敌战壕,以火力压制敌人,掩护战友夺取敌阵地,歼灭守敌。

六、主要教训

(一)对敌防御作战特点分析不够,逐点夺取、逐点清剿的战术运用不够,至使敌火力点得以复活,拖延了作战时间。

(二)后勤保障不够,伤员得不到及时后送,使轻伤变成重伤。弹药差点跟不上。

战后全连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排被授予英雄排称号,二排荣立集体一等功,四排荣立集体二等功,三排荣立集体三等功,除八班、四0二班外,其余各班都分别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全连116人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余仁华被授予爆破英雄称号。

42师126团一营一连机枪手吴顺国回忆(杨玉珍整理)

1980年18岁高中刚毕业的我,在11月25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所在地是在云南蒙自县县城内,属14军42师126团,新兵集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在一营一连八班,班长袁智奇,副班长苏信兵,战士有李长书、李自祥、吴顺国、张存光、杨高仁、张孝俊(扣林作战后调警卫连)、张甫(打扣林时留守营房)。

刚到连队的第三天我们就进入紧张的练队列、学战术、穿障碍、越高墙,爬地网,真正体会了军人的摸、爬、滚、打和站如松,座如钟,行如风,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军人作风。

吴顺国

在实弹训练中由于我射击成绩优秀,被选为机枪手和我扛机枪的还有战友李顺祥,部队有规定枪配到战士手中,就什么时候都必须是人在枪在,每天训练背着17斤重的枪,四门手榴弹,被包、挎包、水壶、铁锹,每天30斤是少不下的。部队的训练不分天晴、下雨,不分场地好坏,不管你前面是水塘或是粪便,叫你爬下,你就必须爬下,首长说:“这叫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训练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6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6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