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者阴山山岳连绵,山势陡峭,海拔一般都在500m左右,坡度都在30-60之间。各高地山脊狭窄,两山之间多为深沟峡谷,谷深达数十米至数百米,道路稀少。这里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密,多数高地被森林和杂草覆盖;自然洞穴很多,每洞能容纳几人或几十人。该地区河流密布,雨多雾大,高温高湿。整个战区地势险要,环境恶劣,易守不易攻。
老山位于麻栗坡县西南部中越边境第二段12与13号国界碑之间中方一侧。,与越南河江省渭川县清水乡相接。老山脚下是中越水路陆路交通命脉和中国通往东盟各国的主要关口。这里有原称船头的国家一级天保口岸,越南抗法(国)抗美(国)时期,中国的援越物资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出境;此处距离越南的河江省只有23公里,距离越南首都河内300来公里。
老山主峰海拔1422.2米,此处往北,没有更高或高程相近的山峰,往西直距约30公里处有海拔2579米的老君山。占据老山,向北可通视我国境内纵深25公里的广大地区;向南可俯瞰越南老寨、清水以南至河江省会27公里地区;向东可封锁我国麻栗坡县至越南河江省的主要通道、口岸;向西可监视12号界桩以西至扣林山边境诸要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老山山系和八里河东山山系由一条由中国境内自北向南缓缓流淌的盘龙江隔江相分,连结中国和越南的2号公里沿盘龙江逶迤而行。盘龙江到达越南之后,改名泸江。以种植橡胶为主的云南国营(有)天保农场场部在船头,离边境不到5公里。
者阴山,位于老山东面的杨万乡。者阴山地形呈东北西南走向。1052.4、1142、1250高地比较突出。各高地比高300至700米,坡度30至65度,北陡南缓。石灰岩溶洞较多,便于屯兵和存放各种作战物资;植被为灌木丛林和茅草(草高1。5米以上),路少沟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该地区温差变化大,上午多为浓雾笼罩,视度较差,雨天能见度10-50米。
扣林山,位于老山西面的猛硐乡。
1979年以后的广西、云南边境防御作战,主要发生在“骑线点”上,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都是这样。所谓“骑线点”就是指边境上的界山,通常国境线沿山脊延伸,按国际惯例‘骑线点’一般互不派兵。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我军各参战部队纷纷返回营区,越军趁机占领了中越边境线上的部分重要“骑线点”,从而引发了另一场长达十年的中越边境战争。
在老山战役的三个主战场中,老山主峰及附近的高地(包括八里河东山)是最主要的战场,者阴山、扣林山是这一战场的左右两翼。
1979年,越军抢占老山主峰及边界线我方一侧的有利地形,建立了4个军事据点区。
1979年3月,越军占领占了者阴山5个高地,这些高地能瞰制我境内杨万乡及以北纵深十余公里以上,又能掩护越方江利以南地区的安全,有一定的战略地位。1981年越军收缩了3个高地的兵力,重点加强了1250高地和1052.4高地的防御力量,并在这两个高地上修筑了永备工事和半永备工事。
1980年9月18日夜,越河江省属247团九连摸黑侵占了我境内猛硐乡的罗家坪大山。
越军以这些制高点为依托,不断进行挑衅,1979年3月至1984年3月,向麻栗坡县境内开炮690多次,发射炮弹2.8万余发,打死打伤我边民300多人,炸毁民房上百幢,对我境内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此,中央军委作出了“中越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的指示。作出这样的指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保持对越南的军事高压;第二是大规模越境作战战果大、代价也大。这样,在边界线上有利地区的攻防作战就成为最佳选择。
1979年4月,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2师进入文山州,在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协同下,坚守边防一线阵地。1980年10月收复罗家坪大山,1981年5月收复扣林山,其后战况相对较为平缓。1984年4月27日该部撤离文山州归建。
1984年1月,昆明军区陆军第11军31、32师共计8932人进入文山州,在西畴县西洒、蚌谷、董马等地驻训;陆军第14军40师,41师122、123团共计18297人进入文山,在马关、麻栗坡等地驻训。同时进入文山州的还有原昆明军区炮兵第4师,在砚山驻训。
同年4月,该前述部队配属边防15团(守备2团)先后参加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作战。共毙、伤、俘越军6633人(其中11军毙、伤、俘越军2128人,14军毙、伤、俘越军4505人),该前述部队牺牲766人(含民兵、民工),其中老山、八里河东山方向牺牲651人,者阴山方向牺牲115人,在老山战区最为惨烈的“7.12”战斗中,仅14军40师119团、41师122团等部队便牺牲61人。同年8月5日—12月9日,该前述部队撤离文山州归建。
1984年7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1师,第12军36师,南京军区炮兵第9师师部率炮兵第3、14团,福州军区炮兵第3师共计26624人进入文山州赴中越边境轮战,集结于文山、砚山两县驻训,并于1984年12月9日接替陆军第11军、第14军和炮兵第4师在老山、八里东山方向的防御任务。同时进入文山州参加防御作战的还有:北京军区工兵第15团,福州军区工兵第1团、南京军区工兵团,沈阳军区高炮第18团,武汉军区汽车第8、12团,昆明军区工兵第7团以及总参直属工程建设第115团。
另据总参谋部电示,调武汉军区第20、54军,成都军区第13、50军,广州军区第43军分别组成以军为单位的第1、2、3、4、5侦察大队(五个侦察大队计有3532人)。该五个侦察大队于1984年7月27日到达云南麻栗坡县茨竹坝、杨万、八布、猛硐、都龙地区驻训参战,归昆明军区前指指挥。
1985年1月30日,根据总参电示,沈阳军区通信干扰营于1985年4月15日前开赴麻栗坡县,配属昆明军区前指,接替总参通信第7团干扰营的任务。调成都军区汽车第17团接替武汉军区汽车第8、12团。
1985年5月25日,根据总参4月9日指示,第1军所属部队和第1、2、3、4、5侦察大队,武汉军区汽车第12团全部撤离出战区,凯旋归建。同年5月30日,第1军所属部队撤离文山州,凯旋归建。第1军所属部队共歼灭越军5007人,在1984年12月20—21日越军团级规模进攻中,第1军所属部队牺牲17人,负伤48人,在1985年1月15日战斗中,牺牲46人,负伤75人。五个侦察大队与越军作战68次,毙敌520人、伤敌140人、俘敌17人。
1985年3月,济南军区陆军第67军199师、第46军138师、济南军区炮兵第12师共计31146人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该前述部队于1985年5月30日进入战区接替第1军所属部队防务。同时进入老山战区(含八里河东山)的还有第26、46军组成的第6侦察大队,空降第15军组成的第7侦察大队,成都军区汽车第17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