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三月三日,马山县金钗公社支前民兵连,奉命为我边防部队某部前运干粮,由于严重的麻痹轻敌,开进中组织不严,队形混乱,途经无名高地遭敌伏击时,指挥员茫然无策,放弃指挥,先后受敌火力袭击达六个小时,毫无抵抗。民兵遭到重大伤亡,丢失半自动步枪十支,子丨弹丨一百五十发和大部份干粮。
一、基本情况
无名高位于越同登西北约五公里,波沛东南侧,是我军新开设的一条由班庄至民主山急造军用公路必经之地。附近群山连绵,草深林茂,地势险要,便于小股敌人荫蔽活动。
我边防部队夺取同登后,正以重兵围歼越省府谅山守敌。同登以西山区,被我打散的少数残敌,有时化整为零,有时纠合成股,伺机袭击我零散人员和民兵队伍。
三月三日,金钗县公社支前民兵连,共一百四十五人,配有半自动步枪四十支,为战斗在同登西民主山我边防部队某部运干粮。为保证顺利完成这次任务,部队给该民兵连加强一个步兵班十人(轻机枪一挺、冲锋枪二支、半自动步枪六支)。开进序列按民兵连一、二、三、四排顺序前进;民兵副连长带领部队半个步兵班四人,走在队伍前头;民兵连长、指导员带半个班六人(轻机枪一挺)走在队伍后尾。于三日八时从驻地出发,向民主山开进。
二、遭敌伏击经过
十二时十五分,民兵连先头进至无名高地西侧公路时,敌突然从无名高地发射三发红色信号弹,随即,埋伏在无名高地的敌人同时开火。敌轻、重机枪、步枪、冲锋枪首先扫射队伍中间(二、三排),尔后由中间向队伍前头横扫,把民兵连的大部分压制在约一百五十米的一段公路上:一排长当场牺牲,副连长和二、三排长先后中弹负伤;连长、指导员和步兵半个班,加上部分民兵共三十余人未进入敌伏击区内,看到敌火力猛烈,茫然无策,踌躇了一阵,便带着未被敌伏击的三十多人,一枪未发,丢下民兵连,向后撤离。尔后敌对被压制的民兵,采取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连续袭击约一小时。此时,少数民兵趁敌火停顿之机自行后撤,但由于不会低姿匍匐,运动中姿势过高,又遭敌火杀伤。四排长和负伤的二、三排长,也先后从敌火下爬了出来,他们手下无兵无枪,便离开队伍返回驻区。
十五时左右,一个敌人端着冲锋枪,边走边射击地从山上冲下来,距负伤的副连长只有三十余米时,他忍着伤痛向敌人投了一枚手榴弹。该敌被打退后,守在无名高地的敌人,又一阵猛烈火力向被压制在公路上的我民兵扫射,接着还向我打来数发六0迫击炮弹,又有少数民兵伤亡。
十八时三十分,夜幕来临,敌停止了射击。没有负伤和负轻伤的民兵,利用夜暗各自陆续后撤。部分负重伤和牺牲的民兵尸体,直至翌日十一时许,才由部队组织抢运下来。
三、主要教训
(一)麻痹轻敌,毫无敌情观念。该连上前线来已配属部队执行了九次任务,均未遇见敌人袭击,干部、战士便产生了严重的麻痹轻敌思想。出发前没有对民兵进行必要的情况和处置方案。开进中组织不严,有的扛着担架,有的背着干粮,有的把干粮放在担架上抬着走。走得快的超越了班、排建制,走得慢的掉了队,因此,班不成班,排不成排,序列混乱,有的甚至边走边划拳猜码。有枪的民兵多数是枪弹分携,有枪的没有弹、有弹的没有枪。干部不在位,除副连长在队伍前外,连长、指导员都在队伍的后尾,四个排长走在一块,没有派出行军警戒,所以,当敌发出三发信号弹时,干部和民兵都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敌以密集火力向我们射击时,便惊慌失措,失去了指挥,完全陷入被动的困境。
(二)指挥员畏缩不前,不敢大胆地组织反伏击,任凭敌袭击六个小时,除副连长带伤向敌投了一枚手榴弹外,全连一枪未放。当面之敌虽配备有轻、重机枪和六0迫击炮,但其兵力并不很多,前后向我袭击六个多小时,只一名敌人向山下冲了一下,一直到夜间再也没有一兵一卒敢下来,便自行逃窜。而我尚有三十多人未被敌伏击,并掌握轻机枪一挺和步兵大半个班。如把所有人员组织起来,抢占有利地形,边打边观察、边查明敌情,至少也可以掩护被伏击的同志撤出伏击区。如以积极的行动,用少数兵力大胆迂回到敌侧后袭击一下,很可能挫败敌火力伏击的企图,我绝不至于受那么大的损失,这血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三)军事素质差,尤其缺乏组织行军的经验。金钗公社民兵连平时训练,重视射击、刺杀等技术课目,忽视战术课目,从没有搞过组织行军的训练。连长、指导员虽然都是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干部,但他们一人是炮兵,一个是铁道兵,对步兵徒步开进中怎样管理部队,不懂自己的位置,不懂怎样组织行军警戒。当敌袭击时,不懂指挥,踌躇茫然。当一名战士提出后撤时,指挥员自己没有主见,便丢下被伏击的同志擅自撤回。
对于马山县金钗公社支前民兵连被越军伏击还有以下更为详细的解读
这是发生在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战例。血写的教训,令人痛心,发人深省,很典型地反映出了那场边境战争中我国军民所面临的险恶环境和困难局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民兵遇袭战例在后来鲜为人知,湮没已久,悲歌难觅。为不忘历史,犹记先烈,笔者特地查阅了一些相关史料,以下对该次战斗浅做推原论始,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些尘封的卫国往事。出于行文方便的考虑,下面除在个别环节稍作回避外,笔者力求在整体叙述上贴近史实,还原战场,明晰战败的原因教训。
1979年2月17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云南部队同时在东西两线发起攻击,不畏牺牲,摧城拔寨,勇猛地向越南北部浅近纵深地区推进。在东线战场,广州军区东集团部队迅速攻占了越南谅山省边境要塞同登,并继续前推围逼省会重镇谅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