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空军雷达32团砚山情报营教导员王玉章对越反击战的记忆

我清楚的记得1978年11月,针对越南对我国的一再挑衅。云南、广西部队开始进入战备状态。那时,部队逐级传达中央军委《政治命令》进行备战教育。昆明军区是1978年12月8日受命开始进行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前准备工作的。中央军委命令我们驻云南空军的第44师依托蒙自,平远街一线机场,对越南空军实行空中警戒,云南陆良,昆明,祥云等机场编入二线空中打击梯队并相继进入战勤值班。我在的雷达32团驻防蒙自、平远亍地区,属于一线参战部队。

对越反击战时,我在砚山情报营当教导员。砚山营下辖八个连队,其中董干、老寨、古林菁三个连队在中越边境,是边防连队。其它几个连队都在文山地区,是对越反击战一线连队。连队大都在离县城很远,艰苦的高山上,交通不便、信息蔽塞,为了让边防干、战及时了解上级对越作战的部署。根据团里按排,我从1978年10月份开始,先、后多次去所属连队,传达上级关于加强对越反击战准备工作的指示,对干、战进行战备教育,一直忙到1979年1月。

2月份,中越战势已经很明显。记得2月5日,团政治处龙主任打电话通知我,根据团丨党丨委会研究决定,让我去董干雷达连蹲点。在电话中他透露对越反击可能很快进行,要求我到连队主要是负责做好干、战参与中越自卫反击战的一切准备,并组织连队随时投入反击战,保证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何时返回,等待团里通知。

2月6日驾驶员潘积仁开车送我去董干雷达连。车从平远街场站上了公路,就看见很多军车向文山方向开去。车上装的军用物资,还有一些车拉着军人,急驰而过。我们的车,穿梭在军车之间。中午赶到文山县军转站吃饭。军转站就餐的兄弟部队人员来来往往、熙熙攘攘。饭堂、广场,东一排,西一队等待着吃饭的、休息的、打水的干战,人来人往,忙忙碌碌,都是上前线的。给人第一感觉是我军也排兵布阵,准备反击越南的挑衅了,临战气氛很浓。吃过饭,我们忙着赶路。在开往麻栗坡县的路上看见八布河谷平坦的地方,军用帐蓬随处搭建,驻扎了许多部队。战士们在忙碌着做战前准备,场面惊心动魄、令人鼓舞。

下午四时许,我到了董干十一连,顾不得鞍马劳顿,就开始进行战备教育工作。先召开了党支部委员扩大会,传达上级战备指示、分折连队战备形势、研究制定了执行上级指示的具体办法、措施。晚上又马不停蹄的在全连干、战中组织战备教育。当时干、战求战情绪很高。传达上级战斗命令后,人人摩拳擦掌、积极求战。弟二天,召开了连队参战誓师会,一些班、排,个人代表在会上表了决心、宣读了战斗措施。会后请战书、决心书、挑战书、应战书,贴在连队宣传橱窗里。全连群情振奋、斗志昂扬、士气高涨,战前气氛热烈。

周全细致的战前思想动员,是我军政治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发动干、战积极投入自卫反击战,在当时的形势下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面对战争。我们应该具体做些什么工作?近在咫尺的中越战场,雷达连应怎样安排战斗?新的战争形势、新的战斗武器,雷达应该怎样防轰炸?防破坏?防敌袭…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前无战例可参考,眼下又无经验教训可吸取。

连队干、战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没有实战经历,也没有实战知识。做好实战安排、部署,对于我们来讲确实有很大难处。我做为连队最高军事长官,只能硬着头皮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和连队干部设想了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定了多种作战预案。

当时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必须掌握好空情、严密监视空中敌情、确保我飞行部队打击敌人,和我机飞行安全。做到尽一切努力保证雷达正常运转,全力以赴掌握好每一点空情,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得保证空情及时上报。做到人在雷达在。

战争是锻炼人的大熔炉。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的新一代军人,对于战争的复杂性、不可预见性,以及面对战争的应变能力都是很陌生的。虽然我们做了多种战斗预案,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园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仍缺乏把握。

为此我和连队干部忙完务虚的战斗动员和预案制定后,就开始扎扎实实的做战争可能给连队带来的复杂情况、艰难局面的准备。我们重点是做好防突袭、防破坏、防轰炸雷达的安全预防工作和连队长期坚持战斗的后勤保障工作。连队采取了干部分兵把关,各负其责的方法。连长孙远芳和主管机务的副连长陈仕何,主抓空情保障和雷达安全,住在山顶雷达工作室。副指导员刘建庭主抓留守营房的干、战日常工作。另一个副连长专管后勤保障。指导员陶有义负责协调、抓总。

在地面防御上,我们在阵地上设立了双岗、双哨。连队增设流动巡逻人员,加强地面警戒和空中观察,防止敌人穾然袭击和破坏。在战备值班上,让一号加强班人员日夜住守在雷达工作车上,坚持值班。后勤保障做的也很充足,为防止战争持续时间长,粮菜供不上。炊事班购进足够的粮、油,还储备了一些干莱、咸莱、耐存菜。把能想到的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战前和战中期间,越方特工不断偷袭我重要军事实施。雷达是他们破坏的主要目标。为了防御,董干雷达连在战前就把主阵地掘开山头,挖地洞,修了永久性工事。雷达的主体部分都藏匿在山洞中,只有天线露在外面。我们全部操作都在山洞中进行。为了保障空情,两部雷达轮流开机,昼夜运转。有时恃殊情况,一部雷达一天要开机18个小时,大家精神高度紧张,非常辛苦。

山洞本来就不大,中间没有隔开。一边是工作室,一边是睡觉的地方。由于雷达要长时间开机,洞内一天到晚都充斥着雷达油机的声响,机声隆隆,让人心烦意乱,无法入眠。加之山洞阴湿,夜间很冷,被子、垫子湿露露的,盖着很难受。干、战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迅速、准确、不遗漏的掌握空情、保障对敌作战上,没有�9�1个人喊累叫苦。

战争没打响那段时间,我们工作最忙。干部一天几次碰头开会,交流发现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整天紧紧张张、忙忙碌碌,晚上工作到深夜,睡下后多次起来查岗、查哨、四处转转、防止发生意外。尽管那些日子里大家工作辛苦,休息不好,但人们都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为保卫祖国而准备着、战斗着。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5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59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