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战后空军各部队统计:自卫还击作战打响的第一天,我们广西、云南方向的空军部队就出动了各型战机170批、567架次。在整个作战期间,空军共出动各型飞机3131批、8500架次,平均每昼夜出动112批、304架次。形成了多方向、多层次、昼夜不间断的空中掩护态势,有力地震慑了越南空军。

据后来披露的敌情通报,2月17日~20日这3天的时间里,越军一架飞机也没敢起飞。从第4天才开始有零星越机升空,但其地面指挥所还是不断警告其飞行员:“不能飞到那边去…”“不能飞得太远,掌握不好的话,就很危险…”到后期,越军飞机即使起飞,也只是小批次、在离国境线挺远的地方空中转转。为了怕我们空军对他们开展突袭,他们还多次进行疏散隐蔽。

我们地面部队有了绝对的制空权,他们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作战。因而有些部队用于防空的14.5毫米高射机枪和37、57毫米高炮都没携带过境作战,部队也减小了不少“负担”。

总之一句话,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我们空军真正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央军委首长对整个作战做了总结讲评,并对空军不出国作战做了说明。叶剑英元帅说:“这是巧妙地使用了空军。”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飞行员都是一个高危职业。我的几位战友都是因为飞行事故过早离开了我们。我永远都忘不了他们家属悲痛欲绝的情形…

我之所以没出事,与我老伴儿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军功章上绝对有她的一半!”当年我奉调入滇,她为了不让我分心,主动辞去了在大连市的教师工作,来到云南。后来又到武汉陪我,多次调换工作,含辛茹苦地把3个孩子拉扯大。说实话,在孩子身上,我什么也没做。

空二十七师领航参谋吴登义回忆参战经历

1968年1月,我参军来到当时的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战勤连当战士,入伍后被评为优秀士兵,于1969年6月选拔到昆指领航学员队学习领航。因为入伍之前,我曾在公社当过挺长一段时间的通信员,在连队新兵中算“小秀才”了。

从理论上讲:领航是测定飞机位置,确定飞机航向、速度、高度;引导飞机沿预定航线飞行,准时到达指定目标上空或空域的活动。其实不仅仅是准时到达的问题,战时领航还要根据上级领导的作战计划和意图,把我方战机隐蔽引导到敌人不容易发现,而我又便于攻击的空域。尤其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要做到上述要求是很难的。领航通常分为空中领航和地面领航。

领航几乎是与飞机的诞生同步的。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首次驾驶飞机飞上天。1910年,英法飞行员就利用飞机上的磁罗盘,结合目视从伦孰飞到曼彻斯特,第一次成功地实行了空中领航。时至今日,任何军机、民机,无论它的设备多先进,要想安全飞行,仍然离不开空中领航和地面领航。

在航校,有空中领航这一专业,是为运输机、轰炸机培养领航员的。而我学的是地面领航。无论是空中还是地面,领航都是一件极为严格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稍有差池,轻则完不成任务,重则机毁人亡。所以,我们的待遇比同级别的要高一级。

通常来讲,地面领航分为塔台领航和作战室领航。塔台领航比较常见,指挥员站在塔台上,手拿送话器,对即将降落或起飞的飞机发出指令。那时,我经常和吴大队一起执行这一任务。

作战室领航,是领航人员在标图桌上,利用计算尺、计风仪、三角板等各种仪器,根据雷达显示的飞机位置,做出正确领航指令,用无线电台发给飞行员。那时我们一个领航组有好几个人,分别负责雷达、标图、无线电通信等,我负责雷达。

当时我们27师的所有战斗机(昼间)都没有机载雷达。吴大队他们独立大队的j-5甲和j-6甲有限全天候飞机,装的pп-5雷达,有效距离才3千米。换句话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飞行员在天上根本看不见敌机,全靠我们将他们引导至目视可以发现敌机的位置,并精确引导他展开攻击。

当然,飞行员也很不容易。在光学瞄准光环里,目标飞机只有火柴杆那样小,如要保证击中敌机,必须有3/4个火柴杆(目标)被套进瞄准光环再开炮才行。在高速飞行的飞机里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所以,每打下一架飞机都是很大的胜利。那时,我们做梦也想不到现代战机会有超视距攻击能力,只要机载雷达锁定,就可以用远程空空导弹打下敌机。不过即使这样,也离不了地面的领航。

被我军击落的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

现在,只要天上有我军的飞机在执行作战、训练、科研试飞等各种任务,那它就一定会在北京空军司令部或各战区空军、师、团的领航引导控制之中。就是此时此刻,离我们最近的陕西阎良试飞基地飞机,也是如此。当然现在的领航设备早就不是我们那时头戴耳机、手拉计算尺趴在标图桌上用红蓝铅笔描来画去了,但基本原理和功能仍是大同小异。

我由于基础比较好,进步很快,毕业后分到空27师不久,70年4月就提干了。从那时直到我转业回宝鸡市从事保险行业为止,就再也没有离开领航专业。俗话说“艺不压身”,虽说领航和保险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有一次某地一家企业以他们的引导雷达因天气原因损坏了,向我们提出巨额索赔。对于这种雷达我在部队和它打了多年的交道。对其价格性能一目了然,于是我出面与对方谈判。当我把自己的从军历史摆明之后,他们心服口服,索要的保险费只相当于原来的十分之一!扯远了,还讲领航吧。

那时,我们在云南战备任务是很重的。要防止老蒋和老美,还要无私地支援越南,我们当时也把一部分情报与越方共享。老美的飞机都是顶级的:f-4“鬼怪”、f-105“雷公”、b-52战略轰炸机还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而我们的飞机都是老比斯(米格-15比斯)、五六式(米格-17)和j-6(米格-19)差距太大。但我们有天时地利人和,也取得了很好的战绩。

军区空3师的鲁祥孝、冯全民等人,都曾在云南地区上空击落过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因而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当时,昆明军区空域常有美机越境进入我国领空。抗美援越时期,上级划定在距机场200~220千米处为拦截线,200千米处即为一等拦截线。如果美机进到此处,我们雷达一经发现,即上报,上级就会命令我机起飞,在空中等候拦截入侵美机,如果美机入境,再起飞就晚了。但他们往往打“擦边球”,一进来马上又离开,战机稍纵即逝,那时我们很紧张。除去老美飞机之外,台湾方面也经常有气球飘过来,那些气球都很大,功能分为两种,一种是里面装着传单、食品和玩具的宣传气球。

吴大队击落的就是这种。还有一种是间谍气球,里面装侦察设备。1979年8月5日我值班时,中午发现了气球,我引导飞行员冯宝成起飞,但出现了我力所不能及的情况,结果使冯宝成处于阳光刺眼的情况,无法攻击。下午,“干扰”排除,我引导冯宝成用“动升限”(飞机在空中的一种机动动作)击中了19360米高空中的气球。那家伙铺开比一个蓝球场还大,里面装有传感器,照像机等先进的间谍器材。飞行员立了3等功,可没我什么事!

空27师1968年8月调到云南蒙自和昆明巫家坝机场,参加国土防空和抗美援越。到1977年12月与空××师对调到武汉,经过了近10年的时间。1978年底,中央决定对那个恩将仇报的“白眼儿狼”实行惩罚性打击。于是又把我师的独立大队调回巫家坝机场,吴大队肯定讲得很详细,我不再说了。

我是1979年1月22日接到27师司令部的通知,“确定我去广西参加合成军前指工作,并要做好相应装备器材的准备。”1979年元月27日我又接到通知,于次日(1979年正月初一)到武汉军区空军报到,第二天我准时到达。武空张绪副参谋长接见了我和27师的陈锡甫同志。同时,武汉军区空军通信团筹备组也给我们准备了必需设备。计有“八一”型bj-212改装指挥通信电台车一辆、kdt-822空地联络电台、622导航机一台。人员有电台台长一名,技师一名、报务员、话务员、司机共9人。另外还配备北京吉普一辆,司机一名,加上我们干部战士共12名组成作战小组。

大年初三,张副参谋长、通信团丁团长接见了所有相关人员,并且中午聚餐喝了茅台酒。接着我们就乘上航空兵某师的安-12专机飞到了云南蒙自机场。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5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5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