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空军联络组的同志们按专业分工,分头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去蹲点。我是搞指挥引导的,所以几乎整天都蹲在广空前指的指挥所里,注视着我空军歼击机群在中越边境中国一侧上空穿梭巡逻的航线标图。广空前指指挥员方子翼副司令员辅佐王海司令员,始终坚守在指挥岗位上,不时地向参战部队发出指令,牢牢控制着战区上空的制空权。
在作战间隙中,我向他请教这次作战空中巡逻的方式、手段的看法时,他胸有成竹地说:从抗美援朝作战的“一域多层四四制”到这次空中机群巡逻,都有不同的特点。那时作战,集中指挥、集中引导飞到指定空域,空战主要靠空中指挥员;这次作战是集中指挥,分散引导,分工更加精细,地面指挥员严格控制每一批飞机的位置;空中指挥员知道空中的全面情况,不会出现打乱仗的状态。方副司令员还说:空中作战不光要求技术精湛、战术灵活、勇敢顽强,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空军活动要服从大局,违反政策,就是打了胜仗,也是要挨批的,国家会受到损失。这次作战,飞机不出国境,就要严格遵守。方子翼是位老红军,参加过长征,蹲过新疆盛世才的监狱,当过八路军航空队长,后在东北老航校毕业,抗美援朝作战时曾任志愿军空军第4师师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他飞过15种飞机2000多小时。这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将军,对空军作战指挥造诣很深,他的许多看法和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1、歼击航空兵部队
空军驻前线机场的部队,从拂晓起就按计划大批量出动,不间断地在广西、云南国境线中国一侧上空,进行穿梭式的巡逻警戒,注视着越南空军的动向。自卫还击战的第1天,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就出动飞机170批567架次,在国境线上空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在整个自卫还击战期间,空军共出动飞机3131批8500架次,平均每天出动112批304架次,形成了多方向、多层次、昼夜不问断的空中掩护态势。为了显示中国空军的威力,多次有意识使用歼-7做高空超音速飞行。遇有比较复杂的天气,甚至在云底高只有200米的条件下,仍专门组织技术水平较高的飞行员起飞巡逻。夜间则组织装有机载雷达的飞机进行巡逻。
这种以威慑、造声势为目的的大规模空中巡逻活动,是在我强敌弱,敌我机场距离较近,己方飞机又不能出国境作战的条件下采用的一种特殊战法。用这种战法对付越南,达到了预期目的。自卫还击战发起后的头3天,越南空军飞机一直未敢起飞。第4天后才有了飞行活动,但其指挥所仍不断警告其飞行员:“不能飞到那边去…”,“不能飞得太远,掌握不好的话就很危险…”
随后,越军怕遭中方飞机空袭,多次进行疏散隐蔽,说明越南空军已惊慌失措,毫无斗志。整个战役期间,越南空军的飞机即便有时活动,也在离国境线较远的空域中飞行。中国空军强大的机群巡逻,确实镇住了敌人,同时,中国地面部队在进攻中看到头上强大的“保护伞”,也大大鼓舞了战斗意志。
广空和昆指前指在组织歼击机进行高强度巡逻的同时,严密掌握敌方动态,随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好实战准备。
第一,当获悉越方要组织“空中敢死队”,企图袭击中方地面部队和前沿机场时,中方前沿机场各歼击航空兵部队都指定3~4个技战术较强的中队,专门研究各种对策,随时待命出动,以歼灭敢于来犯之敌。
第二,当获悉越空军拟采取米格-21型飞机小分队低空隐蔽出航,到国境线附近突然爬高,对中方巡逻飞机进行偷袭时,中方前指立即组织歼-7小分队,隐蔽转场至宁明机场,一旦发现其来犯,便以歼-6在中高空作诱饵,歼-7在低空尾随越机,攻其不备。
第三,当获悉越军的f-5、a-37型飞机和uh-l直升机北调至河内内排机场,企图袭击中方地面部队时,中方歼击航空兵部队研究了以歼-6分队在歼-7的掩护下,打敌战斗轰炸机和直升机的作战方案。越方上述的这些阴谋,在中方严密的准备下,都没有得逞。
2、轰炸、强击航空兵部队
驻守在前沿机场的轰炸、强击航空兵部队的广大空地勤人员,每天、每时、每刻都处在待战状态之中,随时准备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和奉命突击敌方预定目标。但中央军委规定,出境作战必须经军委批准,所以他们只能摩拳擦掌,在地面反复研究各种目标的突击方案,等待军委的命令。当地面部队作战比较激烈和遇有困难时,军区曾几次提出要求空军轰炸、强击航空兵对敌实施突击,支援地面部队往纵深推进。空军及时上报了总部,请示中央军委决定。军委考虑到这次作战的性质,仍坚持空军不出境作战。空军全体指战员坚决服从命令,待命出动。
3、侦察航空兵部队
他们多次执行实地照相侦察任务,为地面部队和领导机关提供了大量珍贵实时的情报资料。
4、运输航空兵部队
在这次自卫还击作战中,这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为协助其他航空兵部队紧急转场,把参战部队急需的物资、弹药、人员及时送到前线,先后出动各型运输机、直升机228架次,运送人员1465名、物资151吨。空军第13师副大队长崔明玉机组,一次奉命将一批紧急物资运到广西、云南前线,他们连续飞行12小时26分钟,圆满完成任务。
直升机分队不分昼夜,不怕艰难险阻,飞临前线阵地,把伤员迅速安全地转送到后方医院,先后抢救危重伤员628名。分队长张爱兵和飞行员杨志钦,一次送6箱血浆到一个四面环山的前线野战医院,那里山峰林立、云海茫茫,飞行条件极为恶劣。他们凭着勇敢的精神和熟练的驾驶技术,钻山沟、穿云海,按时把血浆送到了野战医院。
5、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部队
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担负防空作战任务的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部队广大指战员,日夜坚守在阵地上,风餐露宿,条件十分艰苦,在整个自卫还击战期间,随时准备打击敢于进犯的敌机,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6、雷达兵部队
在国境线前沿驻守着一批空军雷达兵连队,他们是祖国的“眼睛”,严密掌握境外飞机的活动情况。
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他们是敌人攻击的主要目标。其中驻守在广西友谊关附近金鸡山上的雷达6连,地势最为险峻,阵地位于三面受敌的突出部位,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的20多天里,在只有0.077平方千米的阵地上,越军打来300多发重型炮弹,到处布满弹坑。
该连怀着“人在阵地在,人在天线转,人在情报通”的战斗意志,冒着越军的炮火开机工作。开战的第6天,越军炮火猛轰一号雷达阵地,天线接连中弹,停止了转动。他们立即派出对空观察哨,严密监视空情,并在修复之前用人力拉动天线转动,使雷达继续工作。入夜后,他们迅速把天线修好,又恢复了工作。对雷达6连这种大无畏精神,战后上级机关给予记集体一等功、广州军区授予“钢铁雷达连”荣誉称号。
三、战后总结
3月8日至16日,中方地面部队陆续撤离战区,返回国内。
3月8日,中央军委首长对整个战役做了总结讲评,对空军不出国作战做了说明。叶剑英主副席还说:这是巧妙地使用了空军。
战后,按照中央军委的意图,空军参战部队仍在前线继续执行任务,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对越南保持军事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了熟悉战区,锻炼部队。直至5月中旬,部分外区部队才分批归建。
在这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中国空军虽然没有与越南空军直接交战,但各个环节都是按实战要求进行的,所有参战的机关、部队和各类人员都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有些指挥人员的素质较低、经验缺乏,各兵种、机种之间、陆空之间协同不够协调,以及部队的体制、编制、武器装备、训练、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一些不适应现代作战要求的问题。
为认真总结这次作战的经验教训,总部组织了强大的调研班子,分赴广西、云南进行调研,与两个军区及参战部队一起进行总结。空军丨党丨委根据总部的指示精神,向有关的军区空军作了布置,并派吴富善副司令员、叶松盛主任带领空军机关的人员到广西、云南地区进行调研,与广空、昆指和参战部队的同志共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空军派往广空、昆指前指联络组的人员,包括我也自始至终地参加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各专业的总结,直至该项工作结束,4月7日乘机返回北京。我从参战准备开始至战争结束的68天,全程参加了空军的各种行动,这是我终生难忘的历练。
长期以来,人们对那次自卫还击作战我空军的作战情况都是莫知所以,甚至相当一些人认为空军什么也没干,没有空军,陆军照样打败越南。陆文至大校身处空军的领率机关,自始至终参与了空军在作战中的各个环节。他的讲述客观、真实、权威,也对兵圣孙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名言有了一种全新的注释!
这张照片当时在全国媒体上广泛刊登,影响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