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979年2月对越反击战打响,2月28日上午,122团4连,经过穿插开始了攻占珊嘎的战斗,4连3排奉命担任主攻任务。

战斗打响后,4连3排长傅书荣带领8班、9班奋勇杀敌,一鼓作气攻下了敌军左侧的无名高地。其后傅书荣命令8班在左、9班在右进行火力掩护,自己带领1个小组向敌军阵地进行攻击,指挥战士们注意隐蔽,分段跃进。凭借工事据险扼守的越军使用轻重机枪疯狂的向3排猛烈扫射,一名战士中弹牺牲,这时越军又用60迫击炮向3排射击,情况十分危急。傅书荣一看敌人火力太猛,赶快调整作战战术,将1个战斗小组分成2队,交替掩护前进。

3排2组战士在傅书荣的指挥下,互相掩护、互相配合猛打猛冲,勇往直前,向敌军猛烈进攻,消灭了第一道战壕阻击的6名越军,占领了敌前沿的第一道战壕。稍作整顿后,3排向第二道战壕发起进攻。这时突然遭到左侧树林中越军1个隐蔽火力点的阻击,傅书荣命令战士们还击,他拎着丨炸丨药包悄悄绕到越军火力点后侧,隐蔽着向越军火力点冲去。只听一声巨响,越军的隐蔽火力点被彻底报销了。

敌人失去了左侧的火力点,仍作垂死挣扎,战斗更加激烈了。这时战壕里的敌人投出了集束手榴弹,当场有5名战士负伤,1名战士牺牲。傅书荣腿部也被弹片打中负伤,进攻一时受挫。傅书荣忍着伤痛,重新组织队伍,不给敌人喘息机会,继续发起了进攻。

由于越军火力太猛,3排经过多次反复争夺,终于接近第2道战壕,这时3排也损失很大,就剩8名战士了。凶恶的敌人一面用机枪疯狂的扫射,一面向解放军战士投手榴弹,又有4名战士相继负伤。

傅书荣把4名战士分成2个战斗小组,他带领1名战士从正面牵制越军,另2名战士绕到越军后侧进行攻击。傅书荣这组2人不停变化作战位置,以迷惑越军,另2名战士成功从敌后方进行了攻击,一时阵地上枪声、手榴弹声响成一片。此时越军以为我军援军冲上来了,丢下阵地向山下逃窜。

傅书荣抓住这有利战机,指挥3名战士猛打猛冲,并不断向敌群投掷手榴弹,借助手榴弹腾起的烟雾作掩护,继续向主峰阵地冲去。眼看就要占领主峰阵地时,越军增援部队从战壕两侧反扑过来,瞬间双方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又有1名战士负伤,傅书荣命令2名战士将负伤战士护送到安全的地方,自己在后面负责掩护。

敌人反扑的机枪扫射的更加猛烈了,傅书荣临危不惧,狠狠地予以还击,身上多处负伤,最后子丨弹丨打光了,壮烈地牺牲在敌人的战壕前沿。

这次战斗,傅书荣带领3排战士和越军激战了7个小时,向越军阵地进行了4次冲锋,消灭越军3个火力点,歼敌20多名,其中傅书荣1人就歼敌8名。战后,部队追记傅书荣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越南有着特殊的山地和丛林地形,十分不利于正面行军,因此越军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的游击队伍,尤其擅长骚扰偷袭伏击等,且他们培养了许多的特工和民兵,冷不妨就会突然有个人出来放冷枪,参谋长段学章便是牺牲于这样的越南特工手里。

14军41师123团参谋长段学章

这也和我军将领英勇作战,身先士卒的无畏精神有关,越军的指挥官基本上都是躲在大后方指挥,见不到身影,而我们解放军将领通常都是冲锋在前,临战指挥。段学章本也是在队伍后方指挥的,可由于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行动方针,及时地掌握队伍的部署和战况,段学章便在警卫员的陪同下来到行军队伍前方,可不料当时的队伍里混进了一名越南特工,伪装成解放军战士的样子,没有被发现,这名特工趁人不注意,向段学章投掷了一枚手榴弹,在场包括段学章五位人员在内,都被炸伤,段学章也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而那个特工也被随后反应过来的战士击毙了。

还击战开始,父亲所在的八连是孟康战斗7号高地的主攻连,他带尖刀排。2月18日攻下孟康高地后,转移阵地时,杜振玉和他在越南战场相见,格外亲切。他掏出我的照片,说:“别的没挂心事,就挂着这个还没见面的小子。”杜振玉不知该怎么回答,因为当时分秒之间死神就可能降临,简单交流分开后,他们抓紧投入到战场中去了。

20日,扣周战斗,父亲他们仍是主攻连,他仍是带尖刀排。从上午十点交火,下午五点战斗结束,他们连战果挺大,缴获山炮两门、汽连两部,各种枪支弹药一大宗堆在公路边,此战他们出了一个全国战斗英雄-英雄火箭筒手甘在和。

父亲在前两次战斗中一点都没有受伤。24日拂晓,东家战斗打响,越军趁我军立足未稳,阻前截尾,实施炮火袭击,近距离轻火器相互交火,我们也是几个连队交替前攻,占领制高点。父亲的尖刀排当运动到一个山头路边突出部时,越军122榴弹炮炮弹倾泻而来,呈覆盖式落点,就在此时,父亲全身性弹片重伤,被抬到一大石后包扎。杜振玉此时前冲占领阵地,看到了父亲,当时他还很清醒。杜振玉因另有指挥责任,只作短暂停留,就离开了父亲。后来听救护人员说,包扎后坚持到天黑,父亲被抬到汽车上,运到境内的河口县,因是重伤又送上闷罐车运到昆明。

我在德州市区上学的日子里,生活平淡而快乐,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艰难。叔叔婶婶待我很好,对我的生活和学习十分关心,母亲也时常坐车来看我,寒暑假的时候,我也会回老家和母亲团聚。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知道我的情况,对我也是格外的关心和照顾。

同时,党和政府也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上学减免学费、生活上处处照顾。每逢年节,各级领导到家中走访慰问,甚至在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区里的领导、民政局的领导还经常给予关心、帮助,这一点一滴的温暖关怀,逐渐在我心中累积。

如今,我已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在组织的关心下,工作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母亲今年已年届七十,现在和我一起生活,身体还算硬朗。

“雷霆反击忘生死,铁血军魂四十年”。40年弹指一挥间,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当我们沐浴着和平的阳光,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保家卫国长眠在祖国南疆的烈士们。他们已化作巍巍青山、滔滔江河,守护着祖国的一草一木。正如烈士们所愿,现如今,我们的祖国很强大,人民很幸福。

马加富追忆父亲马传海的文章

我的父亲马传海是禹城市伦镇张架子村人,1972年冬入伍,1974年加入中国***,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父亲时任昆明军区十四军四十一师一二三团八连副连长,与敌人进行了几场激烈的战斗,受了重伤,在昆明军区医院抢救了十几天后牺牲,时年27岁。当时我只有1岁半,父亲牺牲时兜里还装着我的照片。因当时条件所限,直到父亲牺牲,我们父子俩从未谋面,我对父亲的感知来自于家人和他的战友,但是,父亲作为***员、钢铁军人的形象却在我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他是我一生的骄傲和榜样。

杜振玉与我父亲在同一个营参战,任另一个连的指导员。1982年,他转业到德州市区,后来在德州医药公司退休。据他回忆,战前他们一直在云南河口县边寨新店界碑哨所观察敌情,年关是在哨所战壕内度过的。大年初二杜振玉去勘察地形,给我父亲带去了一盒云烟和两个午餐肉罐头,兄弟俩聊了有五分钟。父亲直到还击日开始,一直没有下过哨所。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5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5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