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部长打开一幅地图,用手一指说:你们位置就在这里。顺着他手指点到的地方一看,老卡就在国境线最边上,他抬起手,指着后面的山头说:“部队昨晚已经进入阵地,就在山头那边,你们在这一面,明天战斗打响时,将有我们的100架飞机飞过,大家不要惊慌,今天你们做好一切准备,重伤员送给你们,轻伤员由卫生队直接送到后方医院”。

按照原来的计划,手术队安置在生产队队部,虽然不是高墙大院,但是,干打垒的院墙有半米厚,安全能够有保障。可是村寨位于车路下二、三百米,只有一条成“之”形的小路进出村寨,坡陡接近六十度,空手走都有困难,别说抬着伤员的担架就更困难了。而且,我们只有30个民工,抬着伤员一上一下肯定是不行的。

我提出我的看法,这里不适合建临时手术室。高主任同意了我的意见,让我负责去找一个适合建手术室的地方。我们选择了车路边一户村民新建的宅基地,房屋的木架刚搭起不久,就利用这个木架为依托,四周用床板围起,顶上用农用塑料薄膜遮盖,就是手术室。空地上撑起两个帐篷作为临时病房。在路边插一面红十字旗帜作为标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时已是凌晨四点多钟了…

1979年2月17日凌晨6.30分,从我们后方传来隆隆的炮声,我军万炮齐发,拉开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序幕。

我们几乎一夜未睡,立即行动起来,整理手术室所有物品,展开简易手术床。我特别留意将冲锋枪靠在手术床的床脚下。我们离前线那么近,当我军向前推进时,难免会有越南特工小分队窜进我后方伺机偷袭。特别在晚上手术时,四盏气灯明晃晃的挂在樑上,几公里外都能看到。我们在明处,他们在暗处,扔几颗手榴弹过来,打几梭子子丨弹丨,我们都将损失惨重。老卡这里紧临前线,村寨里的村民在战前已经疏散到后方,村寨里空无一人,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我们,一切事务全靠自己,虽然有五位警卫战士,但是他们还要警卫队部那边,也确实非常辛苦。因此我们不得不小心,随时准备自己保卫自己。

一小时的炮火打击后,七时三十分炮声停止。此时从天已经大亮,山头那边传来密集的高射机枪和重机枪声音,我军步兵开始进攻。我的思绪随着枪声渐渐远去。我期待着昨天师后勤部长说的100架飞机呼啸而过的壮观场面。几年前在援老抗美的战场上,美国战机从头顶飞过,我们只能够深藏于密林深处。今天,我要看看我军的战机从上空飞过,出一出这口多年的鸟气。可是,一直等到下午也没有100架战机飞过,每一批次只有四架战机在空中巡逻,显然也许是他说错了,或者是我听错了,应该是一天里有100架次的战机巡逻,不管怎样,我军绝对地掌握了制空权。

上午十点,送到的第一位伤员是一位连长,伤势非常严重,脉搏、血压消失,重度失血性休克。立刻抬上手术床,发现右上腹贯通性枪伤,子丨弹丨从右腰部穿入,自右上腹穿出,显然子丨弹丨是从后面打进的。随同伤员来的通信员哭诉着说。连队冲上敌人阵地向前推进时,一个装死的越南兵从后面向连长开了一枪。其他战士将越南兵击毙后,将连长抢救下来。

指导员命令他一直跟着连长。从受伤部位来看,肝肾、胃肠损伤不可避免。马上紧急手术,采取右侧腰腹部切口进入,见右侧肝肾破裂,胃肠多处穿孔。切除破碎肾脏,修补肝脏,当正在修补胃肠穿孔时,突然从腹腔深处涌出一股血。用吸引器吸除积血准备止血时,吸引器弹簧被卡住了,进退不得,腹腔内积血清除不了看不见出血点在那儿,难以止血,只好先用纱垫填塞止血。

这要命的吸引器,是上面配发的轻便式的吸引器,虽然携带方便,但是吸引力太小,不适合用于手术中吸引,只能用于吸痰。手术队医务人员总共九个人。手术室护士只有一个人,既负责手术器件供应,同时监护着麻丨醉丨深浅。内科医生和其他护士,有几人跟随汽车后送伤员,剩下的人员负责手术室外的抢救,输液,包扎伤口等等事宜。无奈,只有让司务长负责脚踩吸引器,他从来没有见过手术,更没有见过出那么多血,一时心急使劲踩脚踏板,用力过猛把弹簧卡住了。

手术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这样伤势特别严重,大出血致重度失血性休克的伤员,需要及时补充鲜血,增加有效血循环。,我们就在阵地的后面抢救伤员,根本不可能有这些条件。只有一些冻干血浆补充血容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未能挽救这位连长的生命。

这么重的伤员即使在有一定条件的医院,也未必能抢救得过来,但是我们的心情依然十分沉重,为这么年轻的一条生命的逝去,而感到万分难过。战后才得知,这位连长是干部子女。他的妹妹也是一位军人。历时二十八天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不久,这位妹妹来到了80医院政治处,了解她哥哥的牺牲原因。医院政治处和石医生接待了她。

大批的伤员源源不断的送来,两个帐篷不够用,外面的场地上也躺满了伤员,大多数是四肢骨折,全身软组织枪伤或弹片伤。经过简单包扎固定,抗休克治疗,没有生命危险的尽量后送。每一辆解放牌汽车上都装上半车沙增加重量,铺上棉垫棉被可以躺七个伤员,空隙处坐三个轻伤员,加上陪护的医务人员,一车只能运送11-12人。

从老卡到马关县大约有60多公里,道路崎岖不平,山高坡陡,谷深路窄,跑一趟要6、7个小时,六辆汽车白天黑夜、马不停蹄来回奔跑着,伤员依然人满为患。我越来越感到疑惑,手术队的任务是抢救重伤员,,那么多轻伤员也送来给我们,不知道是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内科医生周家庭也不得不亲自护送重伤员回医院。我们穿梭于伤员之间,检查伤情,纠正一些不当处理,抗休克,根本来不及思考其它问题,甚至于记不清吃饭了没有。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57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57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