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时间里,时兴起在田间地头散步,偶然发现水田里鳝鱼特别多,这一重大发现激起了大家兴趣。天黑后,自发地两三个人一组,拿着自制的竹夹子、提着水桶,电筒照明穿梭于田间地头,只需个把小时,便可捕捉到半桶鳝鱼。
第二天早上起来,各个住宿点都在剖鳝鱼,送到炊事班自炒自吃,美味至极。初到马关县,县供销社的货架上摆满了茅台酒,八元一瓶。医院多数人的工资都是带到战区来发放,不差钱。大家轮流买酒同“舟”共饮,用不了几天,供销社的茅台酒一瓶不剩。
真可谓,头枕马关风月,就着野生鳝鱼的美味佳肴,再次品味驰骋烽火连天的疆场,一醉方休。赋诗一首,以助兴尔:茅台美酒战地炊,举杯邀月梦里回。醉卧沙场驱越寇,男儿征战何日归?
一天傍晚,生产队召开社员大会,会议的议题是如何支援前线。会议将要结束时,队长讲话提高了声调:“社员同志们注意了,解放军白天要打仗,要工作,晚上还要捉黄鳝,他们太辛苦了。我们大家都要管好自己家的狗,不要咬着解放军。”住在生产队仓库里的我们,听到这里忍俊不禁,顿时捧腹大笑,笑得眼泪直流,气滞腹痛。这个生产队长真的太可爱了!
随着时局的发展,杨得志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战场布局也有了新的变化,“夜老虎”行动一扫而光。部队的调动全部在白天进行,每天公路上坦克,高炮、地炮、火箭炮车轮滚滚。傍晚,马关县中学足球场上停满了各种战车,成了难得一见的兵器展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散步的好去处。战斗打响以后,这里又是临时的直升机降落场地,空军设立了一个指挥点,指挥车、充电车一应俱全。
侦察兵总是走在战争的最前面,过境侦察敌情,抓捕俘虏获取情报。所以,在每次战役打响之前,牺牲受伤的多数是侦察兵。从八零医院到达马关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收治负伤的侦察兵。每一个受伤的侦察兵,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时候,人民群众对***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仍然怀着深厚的感情,驻地周围群众、远近老百姓自发地、络绎不绝地来看望伤员。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带来的只是一点红糖、白糖、几个鸡蛋,有的小学生,手里捧着几个烧好的土豆,也要送给解放军叔叔。那是人民群众对***领导的***、对***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表达的爱戴和深厚情谊。
每天从早到晚,在检验科的门前排满了前来验血、献血的各民族群众。在这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的地区,平时视一滴血如生命的老百姓,为了抢救子弟兵的生命,为了战争的胜利,不顾世俗传统观念的禁锢,积极的前来无偿献血,说明了***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地位深入民心。
我永远记得,有几位裹着小脚的老大妈,她们从天不亮起,就赶了十几里山路,一路上打听着找到我们医院,当时正是治疗时间,她们在寒风中颤颤巍巍地站在门口等着,一双浑浊的眼睛里饱含着泪水,不时地用衣襟擦拭着眼角。等到让她们进去时,她们看到伤员们有的裹着胳膊,有的吊着腿,有的蒙着眼睛,有的包着头。这时她们毫不吝啬自己的眼泪,让老泪满脸纵横,口里不断地念叨着谁也听不懂的话语,从怀里掏出一块自制的布手帕,里面裹着几个煮熟的鸡蛋塞到伤员手里。此情此景,让每一个人无不潸然泪下。
一直处于消息静默期的前线,其时间越长,越预示着将有一场大战、恶战的来临。这天,接到前线指挥部命令:八十医院组成一个野战医疗手术队待命。成员有医务处高主任任队长,外科医生有石胜岱主治医师和我,我同时兼职麻丨醉丨医生,内科医生周家庭,手术室护士一名,临床科室护士五名,事务长、炊事员若干名,警卫班战士五名,三十名担架队的民兵。要求医疗器材,食品、被服、帐篷、床板等物质落实到位,随时待命出发。
医院组织我们开会的精神是:这次战役的作战口号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我军完全以进攻的态势作战,命令医疗技术力量尽量前伸,减少阵亡伤残。我们的任务是尽量靠近阵地抢救伤员,为那些有生命危险的,不能后送的重伤员就地手术。这可能是我军卫勤保障中的一个创举,按照条例规定,医疗所设点离前沿不少于15公里,这意味着我们就在阵地上救治伤员。我清楚这一次任务的危险性,出发前把配给我的手枪与通信班换了一支冲锋枪以防不测。
一九七九年的春节刚过,医院久违了的电话铃声,又开始竞相争鸣,热闹非凡。一四三野战医院派出一个野战医疗所配属给八十医院,在马关县南面二十公里处的仁和区设点。从济南军区抽调的部队中分配给医院数十个警卫战士。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派出的脑外科、骨外科,胸外科、麻丨醉丨科、五官颌面外科医疗队到达我院,加强医院技术力量,是八十医院自建院以来的鼎盛时期。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所有送到这里的伤员,都要经过手术处理,轻伤和部分中等伤情的要留治到伤愈归队,而不是简单的包扎、固定、后送,所以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手术队成立后,记不清又等待了多少个时日,终于在二月十六日中午,前指命令野战医疗手术队立即出发。全院立刻沸腾起来,谁都知道手术队出发就意味着战争已经不远了。全体人员争先恐后的帮助我们装车,很快手术队的六辆解放牌卡车满载着人员、物质出发了。
车队在距离仁和还有几公里的岔路口,离开公路驶进一条临时便道,这是为战事而临时修筑的一条土路,没有铺石子,坑坑洼洼的,汽车就像在波涛中行驶的帆船,颠簸得厉害。二十多公里的下坡路才到达谷底,汽车涉水过河时发现一片沙地,给每一辆车都装上半车沙增加重量,减轻运送伤员时的颠簸。过了河谷又开始上山,山势十分陡峭,一路上看到有部队驻扎过的痕迹,但是已经空无一人。汽车爬了二、三十公里的上坡路,到达老卡,老卡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寨,依山而建,公路便道从它上面二、三百米处通过。
这时,师后勤部部长率领着二十多个人跟踪而至,警卫战士、随行干部清一色的背着冲锋枪,部长自己也亲自背着一只,给我们布置任务时枪不离身。我暗自庆幸带来了这支冲锋枪,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