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你还带着我追赶大部队,昨天我们还一起在二十六号高地修战壕挖猫耳洞,一包干粮分着吃,一件雨衣和着盖,而现在却是阴阳两隔。你的光荣方式顶天立地,你的精神可歌可泣.凌晨一点多,经多次辗转,我和王太银乘坐的汽车终于到达位于槟榔寨的七十二医院,我和我的好班长作最后的诀别.目送着军车离去,我留下来治疗,而他将被送往几公里以外的烈士陵园,那里将是他永久的宿营地.
我伤愈出院回到六连已是六月份了,连里马上安排我探家,回来后又调到团机关,后来听说王妈妈来部队给王太银扫墓,但由于六连和团机关分驻两地,所以也就没有见到王妈妈,王太银的妹妹王招英按政策应征入伍,新兵连集训结束后她被分配回贵州某野战医院,从此在也没有联系的机会,我曾多次打听他们的下落,但都没有如愿。
前几年我打电话到天柱县民政局,他们以电话不办公为由拒绝,直到前几年,感谢微信朋友圈,有个叫胡英元战友,他说是天柱县的,我马上委托他找王太银的家人,当时这位战友在深圳,他答应我春节时帮我寻找。
后来没过几天,他给我回话,说王太银的妹妹王招英找到了,他把电话告诉了我,我第一时间打电话过去,得知王妈妈已于2012年去世,后悔莫及,没能在王妈妈健在时登门看望,成为我终身的遗憾。前年十一月份,我专程到四川的盐源县去看望王太银的妹妹,苦苦寻找了36年王太银的亲人,我们兄妹终于相见,复杂心情溢于言表。
从招英妹妹那里得知,1979年5月份的一天,部队和县武装部及民政局的领导来到她们家,带来了王太银的遗物,还有500元抚恤金,两袋糖,两瓶酒。王妈妈看到遗物后,当即昏了过去,醒来后一直嚎啕大哭,不管白天还是晚上,走到哪里哭到哪里,并不断地念叨着哥哥是个好孩子,天天以泪洗面。
家里好象天塌下来一样,一家人的精神完全崩溃了,妈妈几天都没吃东西,从一百多斤瘦到七十多斤,整个心都被痛惜和思念的眼泪浸泡,眼睛几乎哭瞎了。1979年6月王招英陪妈妈去部队给王太银扫墓,王妈妈见到儿子的墓马上又哭得昏了过去,醒来后王妈妈整个身子完全倒在王太银的墓上,哭声撕心裂肺,让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
她用手刨王太银的坟土,说要把哥哥的尸骨背回家,让哥哥魂归故里,手指都刨出血来,部队领导说要在这里建一个烈士陵园,所有牺牲的烈士都安葬在这里,王妈妈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她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她知道儿子虽然牺牲了,儿子仍然还是部队的人,她听从了领导的安排。没有再给部队为难。
其实在招英妹妹还没有出世时,王爸爸已经去世了,王妈妈独自一人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他怕几个孩子受人欺负,所以终身没有改嫁,都说作女人难,作一个单身女人更难,在农村作一个单身女人难上加难,在那个挣工分的年代里,最苦最累没有人干的活都是王妈妈去干,分东西都是那最孬的,而王妈妈忍辱负重,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给她带来的不幸。
那时的农村物质匮乏,每到年关,粮食不够吃,王妈妈只能乞求生产队长赊些粮食,来年再从应分的粮食中扣除,王妈妈宁肯自己挨饿,也要呵护着让孩子们吃饱。王太银成长在这个苦难家庭里,从小就懂事,孝顺,什么事情都尽可能让妈妈少操心,懂事的他除了为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以外,更是发奋读书。
本来在入伍的前一年,王太银考上了中专学校,那时考上中专就等于农转非了,不幸的是让当权者的儿子给顶替了,这事都过去一年多了,王太银的老师才把真相告诉了他,王太银一气之下离开家乡来到部队,在部队,王太银深知家里的经济壮况,微薄津贴费除了买点牙膏肥皂外,从不乱花一分钱,全部津贴费都寄回家以补贴家用,以至这张照片是王太银唯一的一张照片。
今年是我们经历的那场战争40周年,那个用热血和生命染红的春天,永远刻在了我们心中。中国军人用头颅和热血,扛起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无数个象王太银一样的年轻战士不惜赴汤蹈火献出生命。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和人民种植了和平之花。
40年里,我曾数次到河口水头烈士陵园,他能校正我人生的坐标;净化我的灵魂,岁月虽然苍老了曾经年轻激昂的心,血跃雄关的步履在时光中开始蹒跚。稀发双鬓也开始染上薄霜,怅然回眸里,总思考着既往的时空、感动的岁月、心存知足以及对于生命的感悟。
我们最自豪的就是为祖国曾经枪林弹雨中冲杀过。严格说来我不是幸运者,而是一个幸存者,是战友的牺牲为我挡住了敌人的子丨弹丨,他们义无反顾,血洒南疆。英烈的脊梁,永远顶天立地。不容任何人亵渎。
作为战争的亲历者,我们看到了鲜血的流淌,看到了生命的瞬间消失,看到了战争给人的心灵戕害。看到战争对无数个家庭毁灭性打击,我们只企望这个世界不再有战争,永久和平!
战争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当把年轻士兵调教到群情激奋,以死报国并把他们送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时,总会给他们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或为民族或为国家。当年强大的宣传机器不也是把这场战争提升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么,历史千万别把那些年轻的英魂遗弃到岁月深处,英雄以生命捍卫的共和国理应让他们的亲人感到欣慰和温暖。
南疆十年烽火,现在再来讨论战争的性质,已没有实际意义,难道如此沉重的历史责任要让参战者来担当,怕天底下也找不到这本书卖,我们是军人,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我们仰望先烈,就是净化自己的灵魂。遗忘就是背叛,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官媒可以失声,当局可以失忆,也可以把亚热带丛林中那一段历史尘封起来,任何人都可以对40年前的那场战争说三道四,但是烈士的英名不可辱,参战将士誓死报国的忠诚不可亵渎,这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