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鸿伟扫描并提供的反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历史图片。
从1976年起,越方自行中断了位于云南省河口县南溪河上的中越友谊桥,破坏了中越铁路联运。
被越军开枪打死在位于云南省金平县中越友谊桥上的解放军士兵。
13军第116团2连副连长、“战斗英雄”山达指挥冲锋。
13军某部五连副连长、“战斗英雄”刘保健带队攻入越军战壕。
攻占封土县政府大楼。
1979年2月27日,11军向封土地区守敌发起进攻,3月3日攻占封土县城。
攻占越军254团(黄连山省属)德南团部。
进攻郭参。
1979年2月26日,14军直插郭参、铺楼,完全摧毁了敌人的防御体系。完成任务后即转入肃清残敌。
攻占沙巴县城。
1979年3月3日午,我军攻占沙巴,歼敌2000多人,重创越316a“王牌”师。
十四军炮兵团指挥连文书王珉回忆文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陆军第十四军炮兵团指挥连,于1954年10月在云南省弥渡县诞生。1968年调防至云南省开远县(今开远市)。后于1985年精简整编时,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陆军第十四集团军地炮旅。
三十余年当中,这支英雄的连队,多次执行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抗旱救灾,扑灭山火等各种急难险重任务。还执行了滇西边境剿匪,滇南平叛,对越自卫还击,反炮袭,扣林山拔点,收复老山,老山防御等作战任务。作为这光荣连队中的战士,今天以图、文形式回顾当中一段亲身经历,谨为表达对战友的思念之情,为纪念并传承英雄连队的精神,同时抒发不可磨灭的军人情怀。
(一)应急训练
1978年10月下旬,每年一度的冬季野营拉练开始了。指挥连先到了平远街以东的稼依华侨农场开展训练。没几天,突然接到命令,返转至离开远只几十公里的,马者哨,葫芦塘。全连在荒无人烟的深山里驻扎,虽说已是西南的旱季开始,然而山里气候没准谱,说变就变。刚选择好各班排位置,雨就紧一阵慢一阵的下来了。我们睡在凭借地势自建的遮雨棚内;饮用靠接攒并澄清的雨水。那会儿真体会到水比油贵了,好在一连三天总有雨,只是洗漱难保障。
在如此驻扎地一住就是一周,训练考验了咱们野外生存能力。雨歇时,我们到林子里采摘黄油菌,野生木耳等,能供全连一餐山珍味;崖边刺蓬随处可见雨后黄橙橙的黄苞果,可尽情摘食,香甜溢津。这一周过后,全体将士人人衣沾红土色,个个眉发显蓬松。
从山里出来,又连续摩托化行军,经过圭山、在长湖边驻训数日,最终到达路南县石林附近的天生桥。在喀斯特地貌的区域进行了数天的步炮,步坦等合成演练,其实都是有针对性的应急训练。因为近一年来,原先的“同志加兄弟”大肆反华,排华,仇华,并在接壤的边境地带频频占我疆土,杀我边民。恶劣势态愈演愈烈,狂妄气焰甚嚣尘上。作为西南守疆卫士,谁能不因此怒火中烧?又有谁不想挥师伐贼?!
由军区组织的大规模合成演练结束后,我们稍作休整,这才得空欣赏周边的景致。连驻地天生桥,就是因自然形成而得名。当时有诗为证,“大道凌石洞,湍流落地消。神功夺巧妙,只见天生桥。”
距天生桥约一公里,还有名为芝云洞的去处,亦是鬼斧神功。仍有一阙采桑子为证,“石林北有芝云洞,钟乳玲珑,滴水叮咚,岔穴纷纷四处通。周村尽道仙人洞,不见仙翁,略似仙宫,感叹一番异境中。”
隔日,又用了大半天时间,多数战友游览了著名风景区石林。有诗为证,“是日欣然赴胜名,石林早使众神倾。天生俏壁推荷放,世造奇渊断剑平。隘道遮阴观景暗,修竹掩翠望峰晴。忽然引起秦川意,不忘童年西岳行。”
休整结束,返回开远营房。不由得又填如梦令一阙,以归纳月余抒怀。“昼露山林夜去,屈指来回千里。碧水映圭山,演战寒天风雨。风雨,风雨,洗尽真枪事举。”
(二)边境集结
1978年12月20日,下午三点一刻,全团由开远营地出发。经过12个小时摩托化行军,到达文山州马关县清龙塘公社坝尾大队,到达时已是次日凌晨三点半。趁着夜色全连立刻隐蔽伪装车辆,架设通讯线路等,和以往略显不同的是,全体指战员似乎不是经过长途行军,而是真的临战前,没人懈怠,都那么卖劲儿,都那么认真。约两小时后,大家在寨子里各村民家睡下。
一觉醒来已近中午时分,打量一下周边,山青水秀。饭后开始沿山脚构筑防炮洞(每人一洞),依然干劲十足。晚饭后各班排进行行军小结。一连数日的战前训练,更比平日里训练得认真刻苦。全团听了受越南迫害归国华侨作的报告后,更是义愤填膺。我对刚刚换装的56_1式冲锋枪尤其爱不释手,走哪挎哪不离身。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有天黎德富团长到国境线一带勘察地形,带回来一些敌人在我境内布设陷阱里埋设的竹签桩,敌人还在竹签上涂抹了牛尿及其它毒物。见到那些罪恶的实物,不由让我想起十年前,我常在家看的一本书《南方来信》。那是抗美援越时,南越军民写给北越家人的书信,反映抗美斗争的书。所以对竹签桩并不陌生。如今面对“白眼狼”的罪证,我不禁牙咬得吱吱作响。当时有诗为证,“风吹腊月却无寒,怒向敌沿火更燃。鬼仗狂熊滋霸欲,修依乏犬越贪婪。耳闻界外枪犹响,眼见关前血未干。岂忍侵凌贼肆意,一朝雪恨斩蛮顽。”
一天晚上临睡时,忽听到明天测地排和部分有线兵,要组成小分队到边境线,去加密建立炮兵控制网。我顿时睡意全无,立刻强烈要求加入小分队,并得到准许。这下可好,我兴奋的更是睡不着了。躺在舖上想象着明天将会见到什么,将会做些什么,同时想到新来的连长王迤南。从开远临出发前,王迤南由二营调来指挥连任副连长。短短几天下来,感觉一见如故。长我两岁的王迤南,浓眉大眼,笑容生动,为人正直,性情豪爽。其烟瘾略同,只是脚汗比我更大。我还专选用了较大的空手榴弹箱,存放我俩的烟,麦乳精等物…
次日早餐后,我先乘摩托车到团后勤领取些补充弹药,便随小分队一同出发。路过马关县城办事之余,我在路边买点儿桔子。谁料我先付钱称完后,卖桔子的婆娘非说没给钱。我看到那张皱褶满面的脸上,嵌着狡诈的三角眼,感觉其似乎是越南人。但我们重任在身,也无谓与其纠缠,只能再付钱走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