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不要这么说,也不要难过,都在一个省,隔不远,有情人终成眷属嘛,有时间可以去或者复员时他也可以来,对吧。”卫星安慰了她几句,觉得时间不早了,就告辞退了出来。

“文书,你等等,我想问你一句话。”小雷急忙追了出来。“你觉得仙姐怎么样?”

仙姐怎么样?姑娘的一句问话牵动了他心中一丝微妙的心理,他深知她这句话的含意,是啊,她怎么样呢?他没想过。一段时间来,他们总是以姐弟相称,她对他关怀备至,洗衣缝被,无所不为。她虽然多次向他暗示过超越姐弟关系的意思,但他怎么也不敢往那一层关系上想,他觉得自己幼稚还年轻,无立业之基,家境不济,根本无心谈及联姻之事。人家对自己好,多叫她几声“姐姐”,也就觉得于心无愧了。

“你说怎么样?”他转过身看着雷琼,又接着说:“她人好,热情,勤快,会关心人体贴人,是我心目中永远难以忘怀的好姐姐。”他把“姐姐”两字说得特别重。聪明的雷琼似乎听出了他说这句话的含意,领会了仙姐在他心中的真正位置,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再见了,雷姑娘,再见了,河边村。从雷老师家出来,他一路小跑地追上了六连的队伍…

部队在公路上已开始列队登车了。送行群众中炮竹喧天,锣鼓声、鞭炮声、道别声响成一片,显得格外的热闹。团支部组织的青年敲锣打鼓,手里拿着各种颜色的小彩旗,五彩缤纷,十分耀眼。这显然又是“仙女”的“旨意”和“杰作”。她今天穿的特别显眼,淡黄色的紧身上衣衬托出她那丰满的身姿,更显示出“仙女”匀称的身材和曲线美。她发现了自己的“弟弟”,急忙向前招呼了一声。卫星觉得,此时不应说更多的话,便说了声“再见了”,随后转身就前去登车了。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一个多月来,他俩可以说形影不离,无话不说。彼此姐弟相称,不越雷池一步,这是一种多么圣洁纯真的友谊啊。该说的昨晚都说了。昨晚他俩谈了近三个小时,她后悔当初不应该把他认作“弟弟”,如果以另一层关系发展友谊该多好,那样就可以离开这炮声轰鸣、毫无安全感的山沟了。可这个“死心”的“弟弟”硬不松一句口,总是“姐姐”、“姐姐”的叫着,使自己毫无办法,其实自己才比他大四个月。唉,悔不当初。

而他呢?他深知自己的境况,二十刚出头,一无成就,二无事业,家境又贫,过早的涉足婚恋是绝对无益的,他理智地思考了全局,婉言谢绝了她最后的一次暗示。

她很失望,又不便明说,最后还是用理智的头脑结束了这最后一次的谈话。她送给了两双由她亲自缝扎的鞋垫,密密麻麻的针脚寄托了她无限的深情。他送给了她一支曾给她帮助抄过材料的钢笔,并给她父母买了两瓶酒,以表示真挚的谢意—礼轻情意重—当时兵龄第三年每月津贴只有8元。

他觉得,他这样处理是明智的。一个月来,他们全家对他好,他也没做出一件对不起老人的事,对待“仙女”就像对自己的亲姐姐一样,日夜相处,无愧于心,更无一丝想超越姐弟关系的念头,始终保持和发展着这份圣洁纯真的友谊。甚至直到昨晚,他都保持着自己始终如一的洁净心理,他的心灵是坦荡的。

而她总觉得有些后悔、自卑,没能发展和深化俩人的关系,使自己单方的夙愿落空了。她恨自己无“素质”,更恨卫星无“人情”。卫星深知她此刻的心情,最后以“经常通信,保持友谊”而达成了余心未了的“协议”…

汽车开动了,将开向文山,开向师农场…

在汽车起动的时刻,欢送锣鼓、鞭炮声掀起了最后一轮高丨潮丨,他和她久久地凝视着,直至消失在朦胧的视线中。

再见了河边,

再见了“仙女”,

再见了队长,

再见了热情好客的乡亲!

他仰望山的那边,在心中发出了心灵的呼唤…

短短二十三天,人生珍贵一页。

战争留给了人们太多的思考,但作为军人又无须思考,当年十七八岁,何力去思考战争?兵者,服从是也!

当祖国召唤的时刻,我冲上去了,我们的战友冲上去了,成千上万的军人冲上去了,我们义无反顾,我们履行天职,短短二十三天,我们以舍生忘死书写历史,我们用血肉之躯见证战争,我们无悔当年,我们无悔此生!

“生命中有了当兵的生涯一生也不后悔,当兵时有了作战的经历一世都很珍贵”….

战争轰轰烈烈,生活在在实实。死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

回到生活现实,三十年来,笔者既很幸运又很不幸。

幸运的是,当年我没有死。

离开夹寒箐后,124团六连没有回文山的营房—其实文山根本没有六连的营房,而是直接开进了红河州的卧龙谷—42师农场—由战斗队转为生产队,承担了600亩的水稻种植任务,以充实连队家底。

同年九月,正当水稻丰收之际,六连有包括我在内的八名幸存者也是幸运者被选送进了军校学习。

八名入校人员前排右为唐卫星,中为秦连长,左为号兵张安明

我被送入沈阳军区步兵学校,学业一年半,毕业后分配到内蒙科尔沁草原深处的沈阳军区守备第三师,先后当过排长、师团政治机关干事、副主任等职,一九八四年结婚娶妻,当然,此妻并非当年河边的“仙女”,那时笔者还没有驾驭那份遥远感情的能力,只得乖乖地回到老家“明媒正娶”。

一九九二年,恰逢边防守备部队裁军,我34岁以正营职少校职务转到了地方,然而,天不遂人愿,这一转,可转入了我人生的低谷—服从分配—又是服从!进入了一个当年还算可以后来日益不景气的企业-现在已成了特困企业,从此生活一蹶不振,朝不保夕,月入不过800元,身份不保,温饱不保—这就是我所谓的不幸。

近几年来耳闻目睹众多的企业军转干部、当年越战老兵纷纷以上丨访丨形式,祈求应得。于是乎,我困惑,我迷茫。军人意味着流血,军人意味着牺牲,当祖国需要时,他们义无反顾,然而,现如今,他们却成了某些人的一块心病和“累赘”…我找不出说服的理由和答案。

不久前,笔者有幸偶遇“战友联盟”,跨进“中越战争”,使我找到了一块荡涤心灵的净土,一个平和心境的家园,一剂解我困惑的秘方—面对网上灵堂,面对冰冷的墓碑,面对庄严的陵园,面对成千上万长眠于南疆的战友同伴,我流泪,我心痛,我悲伤,我无语—活着就好,活着就是幸福。

活着就好!

活着就是幸福!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54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54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