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各排传达了连队党支部扩大会议精神以后,全体干战精神振奋,群情激扬,纷纷表示,要向功臣学习,杀敌立功。

至此,我们以小的代价赢得了战役第一阶段的全胜。据了解,四天来,全团共毙、俘敌205人,基本歼灭了敌二五四团第二营。

19日午后至20日夜全团奉命暂时转入防御,准备抗击敌人反冲击。

20日一大早,敌人对391进行了长时间的炮击,但我无一人伤亡。天亮后,炮声虽然没有一早那么激烈,但冷炮还在不定时地轰炸着。在炮火间隙,同志们努力的抢修了被炮火炸坏的工事,另抽出一部分人下山去领取了军需补给和慰问品,其中有香烟、罐头、压缩饼干等,一部分人还背回了少量的水,下山的同志途中被敌人拦阻的炮火只炸坏了几箱罐头,但无伤亡。

同志们吃上干粮喝上水,个个都很高兴,特别是吃上祖国人民慰问的水果罐头,抽上祖国人民馈赠的“大重九”、“红塔山”和“红山茶”,更是感慨万分。我们有这样的人民,有这样的坚强后盾,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够战胜的呢?

由于天气炎热,扛上来的水果罐头很快就吃光了,剩下的红烧猪肉等肉类罐头无人分领了。没办法,卫星只好叫人抬进了救护组的隐蔽部里。

敌人的炮火在继续,大家稍稍放风休息后,又都缩进了加固的隐蔽部。闷热的工事里使大家的汗水流个不停。这样,喝水量也急剧增加,冒着炮火背上山来的水很快就喝光了。但炮火仍在零散地轰炸着,要喝水只得夜间下山,大家在枯燥乏味中忍受着渴和热。

好不容易盼到天黑,上级指示下山抢水应分批次轮流下山,不可一轰而下,最多不超过4人。这样,连队安排一、二、三排连勤各为一个组,按次序下山。经过4个多小时的轮番背水,一、二、三排都安全地弄到了水。

轮到连勤已是深夜零点多了。他们小组由文书卫星、卫生员安顺华、通信员邓林华、号兵张安明等4人组成,4支冲锋枪、16枚手榴弹、4个“761压缩干粮”桶、11个水壶,在文书的带领下,他们下山了。一路上虽然黑一些,但似乎也很安全。当他们提着沉重的水行至第一、二道防线之间的一个石崖下面时,忽然听到右侧不远处发出一阵踏树叶的哗哗声。卫星听到声音,赶快示意大家卧倒。

这时,由于反映过度紧张,号兵张安明没有把干粮桶放稳就松手操枪去了,水桶一倒发出“哐、哗”一声,随即“哒哒”从树林里射来一个点射,“敌人发现我们了”,卫星心想,“可能是敌人的残兵想逃出山外去”。卫星示意大家不要害怕,同时指挥大家投弹射击还击敌人。几分钟过去了,石崖子右侧没有了动静,但由于天黑地形不熟,他们没有前去探看,提着剩余的水警惕小心地回到了阵地。

上到阵地后,连首长询问卫星刚才枪响发生了什么?卫星向连指说明了情况,并请示是否下去清剿,可能有敌天然岩洞。连指考虑到地形不熟,同意天亮时再去察看,当晚无话。

二月二十一日天刚蒙蒙亮,连首长派出三排七班由卫星领着,前往石崖子处察看,发现了两具尸体,可能是昨晚被卫星他们打死的,但没有发现暗洞,看看周围无其它情况,部队就返回了阵地。

二月二十一日,对于卫星所在的团队,是一个黑色的日子。

中午时分,上级来电说二营于13点30分出发,向纵深推进,开始实施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接到命令后,六连开始了出发前的准备,卫星给大家分发罐头时,给谁谁也不要,特别是午餐肉的更是无人问津。是啊,圆不隆咚的肉罐头带又不好带,吃了以后人又渴,谁愿意捡这个累赘呢?还有40余听哩,看来是发不出去了,但又不能随地丢弃呀,干脆都埋起来吧,兴许哪天回来了还能吃上哩。于是,他与连勤人员把剩下的40余听肉罐头全都埋了起来,随后紧跟部队下山沿8号公路出发了。

部队走了约三、四里路,突然敌人猛烈的炮火轰向我方,敌人实施炮火拦截了。我部利用炮火间隙,机警地向前移动着,但由于敌人炮火异常猛烈,我先头营的部队伤亡惨重,前进受阻。团部随即命令二营后撤,各连救护组担架队前去抢救三营伤员,并派少量部队支援三营,保护车辆运送伤员。

敌人炮火一直在持续。

六连接到命令后,由二排长罗勇带领二排和卫星与救护组的人员上去了。一路上伤员比比皆是,民工担架忙个不停,鲜血洒满山间小路。这次伤亡是我部开战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实在是令人痛心,完全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为了快速后送伤员,我部还沿公路上来了数台汽车投入到后送伤员的工作。

卫星与他们的救护组上去之后,积极参与对三营伤员的包扎和抢救,担架组来回往返于各阵地与公路之间,短时间内他们在炮火的袭击中包扎、抢救和运送了14名伤员至公路的车上,卫星的军装又一次被战友的鲜血染红浸透了。

就在这一天,他又亲眼目睹了与他只有一田之隔、同时入伍的同乡战友蒋德友牺牲后躺在担架上的血肉模糊的遗体惨状。

他与德友一同入伍,一同乘车来到部队,后来虽然他俩没分在同一个营,但由于老家只有一田之隔,战前的来往还是十分密切的。当他得知担架上躺着的是自己的同乡好友时,他悲痛万分,眼闪泪花。但战局容不得他多想,别的伤员还在呻*,他只用手为战友整理了一下斜歪了的军帽,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护工作之中。

天色渐渐黑暗,伤员已全部撤出了谷地。由于天黑,再加上卫星、救护组和二排的人员过于疲劳,当晚就没有再去找本连的主力了,经请示同意后,他们与三营的九连在一起度过了艰苦的一夜。

二月二十二日。天亮后,二排和卫星与救护组的人员又返回到391高地与连主力会合了。昨天攻击失败了,大家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部队的士气受到了一定的挫折。针对这一情况,六连党支部又在391的隐蔽部里及时召开了战时的第二次支委扩大会议,指出:对于兄弟连队的伤亡,我们在悲痛的同时,更应该要思考如何从中汲取教训,绝不可因此丧失斗志,要化悲痛为力量,多杀敌人,为牺牲的战友报仇。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指战员们的情绪慢慢恢复了正常。当晚又固守391高地,休整待命。

二月二十三日清晨,我军强大的炮火又开始发言了。与此同时,部队也接到了出发的命令,六连全体指战员随即沿小路下山,在8号公路走了约六七百米又岔小路直奔得南方向进发了。途中,我军的炮火在继续,敌人的炮火却一反昨日的常态都哑了似的,无一点拦阻的迹象。所以六连行进速度很快,不多时就接近了得南。

得南原是越南的一个小山村,四面环山,地势险要,风景秀丽。两国关系紧张后,敌军二五四团驻军防务,其团部就设在这里。今天,在我强大的炮火打击之下,敌人已分成小股都上山钻进山洞了。等六连和其他部队赶到时,只看见一片废虚在燃烧。令人痛恨的是,据点各隘口的工事,均是用“中国制造”的袋装大米堆砌而成….

六连的干部战士看着越南小鬼子这些忘恩负义的罪恶行径,满腔怒火中烧,大家迅速扩散冲上原计划的208高地。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53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53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