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一营三连303车车长焦德平的回忆文章

我曾经战斗过的军区独立坦克团,在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中,先后整建制配属给四个军六个师在云南方向老街、孟康、谷柳、保胜、小曹、孟昆,沙巴、黄莲山等地一线参战,战斗中英勇顽强歼战,配合步兵圆满完成任务。

在战斗中先后涌现出众多英雄集休和个人,出现了全军战斗英雄贺全利,十六名同志立二等功。修理连、坦克九连2排各立集体一等功,坦克九连荣立集体二等功,303车、805车集体二等功,装甲步兵连集体三等功,个人三等功74名。在战斗中牺性三十三名战友,他们永远留在了祖国西南边唾的崇山峻岭中,独立坦克团在1979年作战后,又参加十年边疆作战,先后配属各参战部队参加老山进攻防御作战,都圆满完成了任务。

1976年5月部队开进云南,初到那里没有营房,只有一片山坳和红土,部队首要的任务是自已动手建营房,丨党丨委提出的口号是,苦干三年,建成一个适合现代化装备的新式营房。战士们自己上山伐木,自己烧砖烧灰,自己开山打地基,热火朝天的干了两年多,营房初步建成。

1978年12月13日,部队接到了准备打仗的预先号令,立即转入应急训练。1979年2月17日,那是令青年军人热血沸腾的日子,是祖国和人民应该永远铭记的日子,是中越边境自卫还走击作战打响的日子。我们这支坦克部队,配属步兵协同作战,为步兵压制敌方重武器火力点,摧毁重点目标,冲锋在前,扫除障碍,所向披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不愧是一支英雄的部队。

但是,由于协同作战训练时间短促,又没有山岳丛林作战的经验,而且是亚热带山地丛林作战全军史无前例,而大规模使用坦克作战也是我军首创,所以,昆明军区坦克团被敌军打毁了九辆坦克,牺性了三十三名干部战士,最小的十八岁,最大的二十七岁,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青春年华。

战后,这三十三位英烈分别安葬在马关仁和、金平、屏边三个县的烈士陵园,暮碑成了界碑,他们将永远为祖国站岗放哨,保卫着西南边疆。

3月25日,为烈士扫墓的战友来自陕西、山西、河北、四川、广西、云南、天津、昆明七省一市,共二十九人,还有部分家属汇集在昆明市西南宾馆(原昆明军区第一招待所)。战友们分别多年,见面格外亲切,互相问侯,互相拥抱,激动的流下了热泪。应该说这是一个特殊群体,既没组织关系,也没利益联系,完全是个人自发的,是纯洁的战友情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条件好的吃住行费用自掏腰包,条件差的由战友们资助,目标只有一个,去看望在战场牺性的战友,释怀自己一辈子的牵挂。

夜晚,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嘀嗒嘀嗒的雨声似乎在为当年牺性的烈士们哭泣,扫墓的战友们思绪万千,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清晨,租了一辆大巴车驱车奔向烈士陵园。一路上山道弯弯,雨雾蒙蒙,路滑难行,本应四个小时的路程,却跑了八个小时。

到达目的地后,马关县民政局的同志已经准备好了花蓝和鲜花。于是,大家严肃认真地整齐队伍向首长报告,庄严肃穆的举行祭典仪式。仪式举行的隆重大方,祭词得体感人。然而,当手持鲜花和祭品走到每一个战友的墓碑前,这些年过花甲的老兵都失态了,有的跪下,有的趴下,叫着战友的名字,失声痛哭。那场面感天动地,撕心裂腑。

看到此情此景,就像触电一样的瞬间,我猛然惊醒,来者都是参战的英雄,都为祖国和人民立过战功,他们和地下的英烈们曾经在战场上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悲痛中我浮想联翩,战友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场面历历在目,一种历央的责任感,迫使我提笔写下他们的英雄史篇。

正如郁达芙所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都不知道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我们国家不能忘记战争的伤痛,不能忘记安宁来之不易,不能忘记这些烈士英雄用血肉之躯换来我们的安宁,向牺牲英雄致敬,铭记英雄,铭记烈土,让大家更爱祖国、爱军人、关心烈属、爱护烈属,遵重这些为祖国献身和永远保卫和平的勇士,这就是写这部英雄无悔的国防教育材料,以纪实文学留给我们子孙永远铭记这些英雄。

一、偷渡红河的惊险一幕

红河发源于云南省中部,全长1200公里,跨越中越两国领地,中国境内称元江,从河口县流入越南境内后叫做红河,是中越之间的界河。红河对面山高坡陡,丛林茂密,越军修筑了大量坚固工事,有堑壕,暗道地堡、藏兵洞、铁丝网,炮台炮楼等,并派重兵345师和地方公丨安丨屯联合防御,居高临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凭借有利地形、越军经常过河抢掠我国边民的物资和牛羊。无辜杀害我边民,袭扰我边防部队。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强渡红河。因此,突破红河是西线部队围歼老街地区越军的关键。西线负责正面进攻的十三军,曾经担负过抗美援越任务。当年,不仅独当一面狠狠的打击了美军,还帮助越南培训了两个主力师,支援了大量武器装备。如今越南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指战员早已恨之入骨、义愤填膺,听说“师傅打徒弟,教训龟儿子”大家群情激奋,摩拳擦掌,士气高涨。由于对敌情、地形、天侯的特点,军首长调整了作战部署,原定强渡改为夜间偷渡结合强渡,取消了炮火准备。我团装甲步兵连奉命配属步兵团,搭载两个步兵排,在洞坪东南红河拐弯处实施偷渡。渡河后,支援步兵抢战122、141、230高地、巩固滩头阵地,掩护工兵架桥,保障主力部队快速强渡红河。

装甲步兵连接受任务后,因连长生病不能参战,指导员刘新辅,虽然是一名基层政工干部,但他从小就酷爱学习和研究孙子兵法,胆大心细,智勇双全。正好也让首长小试牛刀。他受领任务后认识到,这是关系到战争全局的第一步,担子有千斤重,首战必胜。他带人反复侦查敌情和地形,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他认为正面突破防御有一定的困难,当面之敌是越军主力345师192团,敌人的阵地比较坚固,火力配置也很强。于是他亲自选择了敌人设防的薄弱地点,报上级批准,把部队带到红河上游位置,命令全连关闭车灯趁黑夜冒雨秘密前进到侍机地域,十几辆装甲输送车沿红河一线成战斗队形展开,既隐蔽,又便观察敌情。

2月17月3時50分接到开始偷渡命令,指挥全连大灯同时开启,像天上一条火龙把敌方阵地照的如白昼,看得一清二楚,同时命令高射机枪集中火力打击和压制敌人火力点,全连车辆成战斗队形开足马力快速渡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敌人来了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把敌人打的晕头转向,还没醒过神来,3点58分全连已经过河。由于前三天连续下雨,河面涨宽近200米,水深3米多,全连过河仅用了8分钟。

刚一过河,两个步兵排就像猛虎下山一样,以惊人的速度扑向敌人阵地,指导员命令全连装甲车载高射机枪火力支援,步兵在火力支援下迅速抢占了122、141、230高地。装甲车辆全部迂回至141高地南侧占领有利地形,守住了滩头阵地后,掩护工兵架桥。

工兵架桥神速,一个多小时就架起了一座重舟浮桥。6时10分,大部队开始强渡红河,坦克过桥像铁流滚滚,步兵跑步过桥像波涛汹涌,一派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景像。刘新辅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没伤一车一人,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打赢这场战争拉开了序幕。首战告捷,团长梁树才为了鼓励部队,当场用电台宣布给装甲步兵连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装甲步兵连掩护大部队过河的任务完成后,天已蒙蒙亮,指导员让通讯员通知各排、各班隐蔽在自己周围,要部署下一步作战任务。人员到齐后,他登上了一个小山包,刚要大声讲话,远方突然火光一闪。说迟那时快,一排长牛宝才一个鱼跃,抱着指导员迅速滚下山坡,随后就听到一排机枪弹从头顶飞过。指导员惊得一身冷汗,拍着排长的肩膀说,“好险哪!你救了我一命”,排长却说“应该的,你是指挥员,肩负着全连一百多号人的性命,就是我死也要保护你!”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5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5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