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一天几位女兵在此留影时被河对面的越军开枪打伤,昆明军区对此专门发了通报,不准在此照相了。
41师121团二枪连一班老兵程吉林《回忆连长赵军生》
我认识五连长赵军生,缘于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攻打1609高地的那次战斗。
1979年2月3日傍晚,我们重机枪一班接到命令,配属五连攻打1609高地。经过紧张的准备,晚上11点过,在堡堡寨驻地路口与五连汇合,向阵地开进,阵地设在1609高地山下,那个地方叫老卡,是河口县桥头公社的辖地。天下着雨,道路泥泞湿滑,一片漆黑,我们保持急行军速度,一路上,一位青年军官一直关照大家:不要打手电,不要发出声音,不要掉队,他就是五连连长赵军生。
进入阵地,天刚麻麻亮,部队迅速隐蔽起来。为了抢抓战机,赵连长带领几位班排长和我们几个新兵骨干,摸到1609高地对面山上观察地形,这是我第一次随赵连长执行任务。雾很大,能见度很差,什么也看不清,等到9点过,雾渐渐散去,我们才看清1609高地的面目。
五连连长赵军生烈士
1609高地是一座陡峭的山峰,毗邻我国老卡边境,越军在山上构筑坚固的碉堡、战壕,设立前线指挥所;顺着主峰往下看,是一片开阔地,目测距离800米,那是一片雷区,越军企图埋设地雷加强主峰的保护;山下有连接两国口岸的公路,公路一端有越军检查站,越军常年驻守,公路下方有两个寨子,老坡寨和内比寨,分别有十几户人家,寨子里有军人出入,老坡寨高处的那间房屋顶上露出天线,屋檐下凉着军装。
根据观察分析,1609高地已经层层设防。两个寨子和检查站是第一道防线,800米雷区是第二道防线,主峰上的工事是第三道防线。
中午过后,我们撤回老卡。
我以为很快就要发起进攻,可是,一连几天都没动静。连绵阴雨下个不停,路上一片烂泥浆,行走非常艰难,战壕里,我们的衣服背囊都湿透了,大雾把整个边境笼罩着,视线很不好。然而,这正是我们出击的最佳时机。大家都向赵连长请战,要求担当最艰巨的任务。我班也行动起来,向连部递交了决心书和请战书,表达一支配属部队的战斗决心。可是上级没有下达进攻命令,只好坚守阵地。
2月7日早晨,我又一次随赵连长执行任务。这次是越境侦察,我们要进入老道寨摸清道路走向,摸清民房里的驻军情况和兵力分布。赵连长带队,一排长、一班长、三班长和我们三个新兵骨干组成小分队,出发前,赵连长指着地图向我们交代出境和撤回的路线,叮嘱我们不走回头路。赵连长这样讲,我们心里明白,下雨天,我们走过的路,已经留下一串串脚印,很容易被越军发现,如果走回头路,就有可能遭伏击。
交代完毕,我们换上老乡的衣服,老卡民兵排长作向导,两人一组,进入老道寨。首先摸清道路走向,描绘草图;再仔细观察民房里外的情况,判定是否驻有越军。我们在寨子里逐户观察,摸了一圈,最后来到寨子高处的那间房子外围,埋伏在坎子下观察动静,听到屋里有嬉闹的人声,有滴滴嗒嗒的电台声,看到越军在屋檐下洗脸刷牙擦拭武器。整个侦察行动有熟悉地形的民兵排长带路,一点儿也没有惊动越军和越南老乡。
任务完成了,我们立即撤回,刚出寨子,迎面碰上两名越军,来不及隐蔽,瞬时打起来,枪声在山谷间响起。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发慌,既定的回撤路线走不通了,怎么办?这时,赵连长朝我们喊:跟我来。我们边打边撤,离开大路朝一片树林跑去,在一处陡峭的土坡前,赵连长示意我们往下跳,陡峭的土坡长满灌木杂草,我们不加思索跳下去,连跑带滑下到沟底,甩掉越军,绕道回老卡。原来,赵连长准备了第三条路,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
这次越境侦察后没几天,一位副团长带了几名侦察连的战士来老卡,赵连长又和他们一起进入内比寨侦察。此后,我很少见到赵连长,听连部的通讯员讲,赵连长在思考作战方案,整天在沙盘上摆来摆去,反复对比。
又见到赵连长的那天,是战前最后一次军人大会。全连集中在老卡山后的一个凹地,听赵连长讲具体打法。他讲话简明扼要:打1609高地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打掉两个寨子和检查站,突破第一道防线,一排打老坡寨,二排打内比寨,三排打检查站,采取分割包围同时行动的打法,切断越军之间的联系,陷越军于孤立境地,一举歼灭。第二步排除800米雷区,开辟通道,突破第二道防线,由一排抽骨干完成。第三步打1609高地主峰,摧毁工事,突破第三道防线,二、三排分左右两翼夹击,一排正面进攻抢占主峰。三步作战中,重机枪,82无后座力炮,火箭筒等重火器配属一排,连部随一排作战。
最后,赵连长告戒我们,当面之敌是一支多年没有离开战场的部队,作战经验丰富,兵员结构复杂,有正规军、青年冲锋军、公丨安丨屯、民兵和群众武装,人数也不少,战斗中一定要格外重视。
听了这番话,我们心里有了底,战斗即将打响。
上级命令:2月17日清晨6点钟发起进攻。
16日晚上,我们心情紧张,无法入睡,一遍遍地做战前检查,背囊里的东西轻装又轻装,手中的枪擦了又擦。
零点过后,我们出发了,没有出征仪式,一切秘密进行,一、二、三排按照各自的路线展开,分别进入老坡寨、内比寨和检查站预定位置。
4点钟,我们进入老坡寨,埋伏在架天线的那间房屋前,那道坎子就是掩体。进攻在即,我又和赵连长在一起。
距发起进攻还有两小时,艰苦的等待开始了。我们一路摸爬过来,汗水早已湿透衣服,这会儿一动不动,很快就感到全身冰凉。汗水湿透的衣服,又被露水打湿,帽檐上一滴滴露水往下掉,冷得直打寒颤,两个小时的等待,恍如两年。
6点钟,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黎明前寂静的夜空。赵连长一挥手:上!我们一跃而起,翻过坎子,向越军发起攻击,一时间枪声大作,响彻山寨。越军慌忙抵抗,火力从屋檐扫射下来,使我们不能靠近房屋,赵连长大喊:卧倒!卧倒!这时,他手提冲锋枪,一个侧滚翻,隐蔽在一堆柴禾边向越军还击,同时向身后82无后座力炮的战友们打手势,要他们摧毁越军火力点,只听到轰隆一声响,一发炮弹击中屋顶,屋檐下的火力顿时哑巴了,房屋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