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晨,1营、3营首先组织直瞄火炮对公丨安丨营房越军火力点进行破坏性射击,摧毁敌部分火力点。10时10分,团指挥所又令122榴弹炮营和团100迫击炮连向公丨安丨营房实施1小时50分钟的断续射击,进一步清除了营房内残存的越军火力点。12时,以8连1个排、2连2个班同时发起进攻,迅速占领了公丨安丨营房,并进入地道搜索,至14时消灭了残敌。战斗**毙敌35人,俘敌1人,自己只伤亡3人。与此同时,团指挥所组织其他营、连分队继续在发隆附近肃清残敌,打扫战场。16时,战斗全部结束。
此战中,121团共歼敌470人,其中毙敌青年冲锋队大队长以下329人、伤敌91人、俘敌50人,缴获82迫击炮1门、60炮10门、火箭筒7具、轻重机枪16挺、步枪和冲锋枪454支、电台4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战后,121团2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荣誉称号。
经战后查明,发隆地区守敌为黄山省独立三营1连、1个机动公丨安丨连、1个公丨安丨屯(规模相当于1个加强排)、两个“青年冲锋队”大队(给个大队规模相当于连)和部分民兵,共约500人。发隆是越南所谓的净化边境模范区,守敌政治上极为反动,曾狂妄的叫嚣“中国来一个师,3个月也打不下发隆”,妄图与我长期对垒。
越军队城镇的防御主要体现在控制周围的制高点,防守一个高地的兵力一般为1个班至1个排。在防御工事上,除有少数当年法军构筑的永久性工事外,多为野战工事,主要防御阵地构筑有二至三道堑壕和“a”字型掩蔽部,并以交通壕相连接,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其中1561、1523高地、发隆街区特别是公丨安丨营房工事比较坚固,公丨安丨营房内有地道,通过地道可直接由营房通往碉堡和野战工事。
营房四周有石砌围墙,共有140个射击孔。在主要防御阵地前沿至国境线通路口和纵深地区部分地段埋设有防步兵地雷和竹签桩。越军各防守高地军配有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并囤积有大量弹药,火力组织严密。在战术运用上,越军善于小分队独立作战,一般不死守阵地,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然后化整为零,潜伏在丛林蒿草中,伺机对我进行袭扰,或由地面共事转入地下共事继续顽抗。
战后的越军营房
发隆攻坚战虽然以我军的胜利告以终结,但是在战中仍有一些经验教训需要总结。
1、侦察力度不够:战前,1团从受领任务到战斗发起,共52天时间,为了争取战斗的胜利,该团从思想、组织、物质、训练各方面都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这对争取初战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该团在战前的侦察工作准备的还不够,团侦察分队6次出境侦察,仅深入越军纵深五、六百米距离,未能抓到俘虏。虽然我对越方某地的民兵做了一定工作,但却未能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及时组织渗透侦察,因而对发隆之敌的具体位置和公丨安丨营房不够了解,战斗中又未能注意及时查明情况,致使部队在进攻发隆街区和公丨安丨营房时多次受挫,延长了战斗时间,增大了伤亡。
2、攻击方式不够灵活:在战斗中,1团集中了4倍余越军的兵力和绝对优势的炮兵火力,还利用国境线凸向我方的有利态势和山岳丛林地便于隐蔽机动的地形条件,采用两翼钳击、迂回包抄战术,并把主攻方向选在越军侧后,形成重点围攻部署。但是,在战斗中采用的夜间攻击很少,未能对敌实施夜间连续突击作战,使越军得以喘息,从新调整部署、组织顽抗,迟缓了1团的战斗进展速度。
3、步、炮协同有待加强:战前,步、炮分队指挥员共同侦察地形,先后12次组织协同,并规定了步炮统一使用的阵地编号。在1团突破前沿的战斗中,由于步炮之间和步兵各分队之间协同比较密切,因而战斗进展比较顺利。对19个计划火力目标直接进行校对射击,效果较好;步兵呼唤射击也比较快,从要求火力到第一组炮弹覆盖目标,最快1分钟,最慢6分钟,有利地支援了步兵战斗。同时,步兵也重视利用炮兵的射击效果。炮兵在支援步兵攻击时,一般是在其前进至距目标200米左右时,炮兵即转移火力,步兵立即发动进攻,这就减少了伤亡,加快了进攻速度。但是,在进攻发隆街区和公丨安丨营房的战斗中,由于团指距发隆较远,对实际情况不慎了解,即没有及时组织步兵分队间的协同,又未能适时指挥炮兵向前转移,支援步兵作战,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3个连的4次进攻受挫。后来,1团重新组织协同,首先以火力摧毁越军工事,然后步兵从两个方向同时进攻,迅速全歼了越军。
4、情报保密工作不够严密:进入敌国作战,既要注意做好争取群众工作,从中获取情报,又要严守机密。战前,121团通过地方干部利用和越方群众的亲友关系,争取了一些越方民兵干部,了解了4个寨子和哨所位置以及越方民兵的人数和武器装备的数量,并通过他们争取了哨所,使其在我军通过时不埋雷、不射击,对我顺利地通过了哨所直插敌后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1营渡河前,地方干部将我军的行动告诉了越方民兵干部,为了防止意外,部队临时改变路线,致使该部行动被延迟4小时之久。战后查证,越方民兵并未暴露我军行动计划,但这一教训值得吸取。
在发隆进攻战斗中,121团充分贯彻了解放军传统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集中了数倍于敌的兵力火力,多路穿插分割,四面包围,使守敌腹背受击,难以招架。该团指挥人员在作战过程中能根据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实施灵活指挥,适时投入预备队,加强了兵力火力,从而加快了战斗进程。步炮协同较好,炮兵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猛,有效支援了步兵作战。步兵能充分利用炮火效果,减少了伤亡。全团指战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克服疲劳,以有我无敌的气概连续作战,终于歼灭了守敌。
战斗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夜间攻击少,未能对守敌实施昼夜连续突击,使敌得以喘息;团指挥所没出国境,距一线攻击部队较远,对战场情况掌握不及时,未能很好组织分队间相互协同和火力支援;攻打公丨安丨营房时,开始未充分发挥营属炮火作用,增大了伤亡,延缓了进攻速度等。以上问题都需要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丰富人民解放军的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