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40师120团7连1排268高地进攻战斗

一、一般情况

268高地位于小曹东北约一公里处。西临南溪河,南有老街通往河内的7号公路。四周群山环抱,山高林密,坡陡谷深,道路少。该高地地势较高,视界开阔,是敌前沿的主要支撑点。可瞰制我方纵深,直接威胁我之安全。如我攻占该点,即可动摇小曹地区守敌的防御,为攻克老街打开突破口。

防守该高地之敌为254团1营1连。其工事构筑有一道断续堑壕和两道环形堑壕。各堑壕均连接有地堡、防炮洞、明暗火力点、交通壕、掩蔽部和囤兵洞。阵地周围易于通行的地段和山间通路均埋设有地雷。火力配系也较强,对其阵地前和周围诸高地均可直接控制。

二、决心部署

7连受领任务后,干部认真分析研究敌情、地形,认为攻占268高地,是保障上级歼灭小曹地区守敌的关键。该高地比较狭窄,敌人正面防守严密,侧后守备薄弱,我突击方向选在侧后易于奏效。连决心以1排成两个梯队,利用夜暗隐蔽接敌,以偷袭手段,于拂晓前从268高地东北侧突入敌人阵地。部署是:l、2班各配属40火箭筒1具,进抵7号高地西南鞍部后,i班从右、2班从左向268高地实施攻击;3班以一个小组在7号高地以火力牵制敌人,掩护1、2班战斗并阻敌增援。其余人员由付连长带领作为机动,随1、2班后跟进,视情况随时投入战斗。

团以工兵、侦察排负责排雷、带路,保障1排及时投入战斗。

三、战斗经过

(一)隐蔽接敌,偷袭成功

2月16日20时,1排在付连长带领下从山腰车站出发,渡过南溪河,经6号高地南侧,从山间小路和密林中前进。

17日o时45分,进至6号高地南侧山沟,连续踩响两个地雷,我伤工兵1人,侦察兵3人。此时4号高地守敌盲目向我射击,268高地之敌仍末发觉我企图。团即令该排迅速绕过雷区,直插268高地。由于山高、林密、草深,视度不良,绕过困难,仍按原定路线边排雷边前进。

6时45分,1排进至7号高地西南侧。团令其立即向268高地发起攻击,付连长即指挥部队展开。进至距敌主峰阵地约50米处被敌发现,向我射击。排长为迷惑敌人,大声喊道:“轻机枪占领阵地,掩护1排从右,3排从左,2排在中向268高地冲击”。随即各班按排长口令立即发起猛烈冲击。随1排行动的侦察排长发现此情况后,也立即令该排机枪开火,将敌火引向7号高地,支援l排行动。部队进至敌第一道堑壕时,付连长覃万祥牺牲,排长立即接替付连长指挥。部队继续向主峰猛攻。各班长和步谈机员海水干同志一直冲在部队最前面。经12分钟的激战,除少数残敌退守4号高地外,其余被歼。我一举攻占了268高地。

(二)依托工事,抗敌反扑

我占领268高地后,敌从2、4、45、46、47、48诸高地向我反扑。l排依托既得阵地,坚决抗击敌人。在抗敌反扑中,10班长牺牲。排长负伤仍坚持指挥,后又中弹牺牲。排长牺牲后,l班长主动接替指挥,带领全排连续击退敌人4次反扑。

在激战中,连长、付营长先后带领2、3排增援。入夜,敌人乘夜暗拼命向我袭扰,妄图夺回268高地。我全体同志发扬了英勇顽强、团结战斗的革命精神,连续击退敌入15次反扑,坚守阵地一天两夜,最后歼灭了4号高地之敌。

此次战斗,共毙敌65名,俘敌3名。缴获82迫击炮1门、82无座力炮l门、高射机枪2挺、轻机枪两挺、冲锋枪3支、40火箭弹52发、各种炮弹285发、手榴弹420枚、地雷290个、各种子丨弹丨13万多发和其它军用物资一部。我伤l入,亡4人。

四、经验教训

(一)反复侦察,侧后突击。7连1排受领任务后,以两天时间反复侦察了敌情、地形,认真研究确定了突击方向、开进路线和攻击时机。在接敌中充分利用丛林和夜暗隐蔽条件,秘密开进,从侧后实施突然攻击,因而迅速突破了敌人防御,一举攻占268高地。

(二)深入动员,认真准备。战前团长、政委和政治处主任、营教导员都深入到该排,亲自作战斗动员。在此基础上,连排指挥员又分别对党员、班组长进行动员,做到人人对任务明确,有取胜的决心和具体方法。此外,还进行了组织调整和物资器材的准备。为使夜间能肃静行动,对着装及装具携带均做了明确规定,并明确了联络信号,指定了代理人。

(三)坚定指挥,密切配合。战斗中全排干战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主动协同配合。当付连长牺牲,排长即接替指挥;排长牺牲,l班长又主动挑起重担。在战斗的激烈时刻,侦察排主动以火力支援,吸引敌人;各班、组也主动配合。英雄步谈机员海水干在战斗中勇敢沉着,使通信联络畅通,保证了指挥及时,对歼灭敌人起到重大作用。

(四)主要教训是战前对敌情不清和有轻敌思想,因而在战斗开始时投入兵力过少,加强给一排的火器也只有2具40火箭简,打起来比较吃力。

八一电影制片厂战地记者王兴浦镜头下的对越反击战

1979年2月17日,我作为战地记者随同十四军从云南河口出境,进入越南老街,开始了我整整一个月的“战争生涯”。这里发表的照片,全部是我在这次行动中拍摄的照片。

图为:部队出击,跨过河口大桥进入越南。

我军坦克炮击越军阵地。

战斗后的老街街景之一

战斗过后,我军与未逃离的越南百姓交谈

战斗停歇时,我军官兵进入越南百姓家中歇息

“军队和老百姓…”

“军队和老百姓…”(图中越南人是个理发员,自称未参战。)

战争间歇中的我军战士

这是老街市区里的一座重要桥梁。我军撤军后,三月十七号的夜里十二点,我工兵用了四顿tnt丨炸丨药将其炸毁

军事记者赵元贵正在战场上换装胶片

战争间歇时刻,我部队在占领后越军政府院内休整

撤军时,我们几个记者搭乘我军坦克回巢。有赵元贵,王洪波,我,和一个忘记姓名的老记者(广州军区派驻的)

战后,在云南盘溪119团驻地建立了一个临时俘虏营。这是越南俘虏在下棋。穿蓝色服装的为越南战俘。左后立者为空军派驻的记者王亚平

盘溪俘虏营女俘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女俘们在宿舍里吃饭。因为俘虏中有监视她们的“头儿”,她们不让拍照,发现我举起相机,就会立即转过脸去

撤军前,相处一个月的战友留个影。左起:中央台军事部主任、纪录片《河殤》总制片人赵元贵、我、驻军派的驾驶员、央视记者老张、部队派的警卫员

撤军前,我与赵元贵在即将炸掉的越南境内大桥头留个影

部队回到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部队凯旋归来

我站在越南的“法国炮台”上留影。(“法国炮台”系二战期间由法国人为抵御日军修建的炮台。)这里是战争开始的地方!起初,我军计划用两个小时攻下这个炮台,但战争打响之后,一直受阻,于是长时间的“万炮齐轰”,炮弹盖满了整个山顶,最后用了将近三天才把它拿下。

战后,我在空军阵地上留念

一个月的战斗结束了,我们几个战地记者在红旗二号导弹前合影留念

红旗二号前,我留个纪念

这是在前线的我空军阵地,正在集结待命。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4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4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