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与40师强攻老街的同时,41师121团也在榴弹炮营强大火力的配合下,开始了歼灭发隆之战的作战行动,该团一营担任穿插任务,先于主力行动,在2月15日夜进到大梁子河谷地区隐蔽,17日全面作战一打响,他们即插至尼记,以果断迅速的行动占领1301、1207及其西北无名高地,切断敌主力退路。

团主力于17日拂晓发起攻击,顺利攻占1434、1405和内比隆等要地,对发隆之敌形成合围,战至20日,发隆之敌被我全歼,由于发隆是越南当局苦心经营多年的所谓“净化边境模范区”,对敌产生了强大震撼。

41师2月17日上午,攻占了1304、1372和仙人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孟康大桥,下午切断8号公路和孟康至发隆的公路,激战过后,我军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占了孟康周围的大部分要点高地。

次日,在炮火的掩护下,我军先后攻占了9、12、6和7号高地。班长谢国华身负十多处伤,仍坚持战斗,自己毙敌6名。另外他还查明了敌人一个重要的屯兵山洞,并告诉连长韩洪亮,韩连长马上组织4挺重机枪封锁住洞口,喷火班和投弹组抵近喷火投弹,洞内的71名越军被全部消灭,下午,经过激战,我军占领了孟康地区的制高点—炮台山主峰。

19日清晨,部队开始向孟康守敌发起全线攻击,到傍晚攻占孟康。

42师124团一部于2月16日夜从三个方向隐蔽过境,17日穿插至391高地,切断8号公路,团主力向拔坡方向攻击前进,从而开始扫荡拔坡、那马、班老这几个越军重要据点,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我军控制了该地区所有军事要点。

经过参战将士5天连续奋战,在14军攻击正面,敌人的防御要点全部被我占领,各部队向前推进4~14千米,歼敌1731名,巩固了既定阵地,开辟了战场,为纵深发展进攻创造了条件。

从2月22日到3月5日,14军的3个主力师,继续向越南纵深的朗忠、朗洋、得南等地发展进攻。

越方在遭到我第一阶段打击以后,迅速组织其345师和黄连山、永富省的部队,在我们进攻的正面组织梯次纵深防御,固守7号公路和红河左岸阻止我军前进。

为了粉碎越军企图,14军向郭参、铺楼方向展开大规模进攻。

经过参战部队全体将士的浴血奋战,部队攻占郭参、铺楼等要地,基本上消灭了红河左岸之敌,完成了昆明军区分配给14军的作战任务,最远深入到越南境内80千米。

那天晚上我到了铺楼,那里有一个很大,由我国援建的粮库,里面堆满了我国人民勒紧裤带援助他们的各种食品,战士们都很气愤,部队下令每人都尽可能多带一些回去,部队也因此改善了几天生活。那天晚上,大雨倾盆雷电交加,我坐在军用吉普车里,怎么也睡不着,因为我惦记着战士们是否找到足以遮风避雨的地方。虽然我是军长,管着几万人马,但我有责任为每一个参战的士兵着想。

遵照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的命令,14军的参战部队从3月6日起,按照“由前至后,交替掩护,边剿边撤”的原则,开始后撤,到13日,全部安全回到国内。军指挥所也于10日经他辣、孟康撤到云南马关。

在撤退之前,各部队对越军的重要军事设施,进行了彻底的破坏、其中包括:坑道、工事、桥梁、油库、油罐、军营、监狱、军用公路、钢筋混凝土的通讯线杆,和其它越军赖以对我进行军事挑衅的战争设施。同时,布设了一部分地雷(用以延迟越军修复的时间)。

在越南境内,我们还是很注意群众纪律的,对作战中炸坏的民房我们都把赔偿款放到显眼的地方,有的当面付款赔偿损失,部队砍了越南农民的甘蔗解渴,也会以量计价,予以补偿。

通过这次战争,对我军的发展和建设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我国在东南亚国家心目中的地位,使那些饱受越南欺负的国家长出了一口气。同时也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个说话算数的大国。

在越南祖国解放和抗美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倾其所有援助了他们,那时不是讲“六亿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国土是越南的强大后方”吗?而他们也是什么都要。

1965年,美国侵越战争进一步升级,中国也有过再次出兵抗美援越的打算。为了熟悉当地的情况,军委曾选调多位野战部队的师长专程赴越南考察,我当时任第49师师长,也去了越南。我们经过胡志明小道,到达越南南方看地形。

在越期间,吃、穿、用、住、行如同在国内一样。吃的是中国大米、罐头:日用品也是上海天津产的,车也是中国造的,吃完大米饭刷碗时,碗底也印着“中国景德镇制”的字样。

当时的越军很狂妄。他们的中高级军事指挥干部都是由我国免费培训昆明陆军学校就培训过许多越军指挥官,把自己长期战争中用鲜血换来的经验都一骨脑地教给他们,所以他们对我们军队的战略战术相当熟悉。还有他们自认为刚赶走美国人又占领了柬埔寨,有丰富的战争经验,而认为我军经过十年内乱元气大伤,所以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客观地讲,越军的战斗作风确实比较顽强。从我们作战中俘虏很少可证明这一点。再加上他们长期在亚热带丛林丘陵山地作战、训练和生活,比较适应恶劣的环境,并且熟悉当地地形地物,如他们可赤着脚在山地丛林中奔跑作战,对食物要求也很有限。

1979年自卫反击战结束不久,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将军在昆明召见了我,让我谈一下对敌军的认识。我说越军在小分队规模山地丛林游击作战方面比我军有一定优势,他们往往以小部队游击战术,骚扰迟滞我军,然后以大部队向我们反攻。而我军训练长期以来,一直以运动战阵地战为主,虽然战前加强了山地丘陵丛林作战方面的训练,但比起越军来还差一些,好在部队边打边改,较快地适应了多变的战场环境,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但越军在营团规模作战方面比我军差距不小,再加上在重火器方面的不足,我军的优势就更明显了。杨司令对我的意见也深表赞同。这种情况在以后的骑线拔点和两山防御作战中就更明显了。

时间指向1978年最后一个月12月的下旬,我们国家威武雄壮的人民解放军数个野战军,以及隶属于昆明军区和广州军区的各个军种的各个作战和后勤保障部队的数十万兵力,开始向着云南,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快速杀奔云集而来!

“杀鸡焉用宰牛刀”,这一次我们国家真的要用宰牛刀来杀鸡了!

越南虽小,但也是一个自古以来不会轻易被征服的国家。越南民族也可以称得上一个“战斗民族”

因此,一场惊天地泣鬼神、血肉横飞、惨绝人寰的大战,已经迫在眉睫而不可避免了!

金戈铁马,挥斥方遒奔赴中越边境地区恢宏而令人震撼,也令敌丧胆波澜壮阔的行军场面,在我们共和国战争的历史上也是不可多见的,更不要说我们国家近几十年以来没有进行过大的战争了。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4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4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