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979年2月17日,战斗打响。22日,上级指令八连担任攻打61号高地的任务。这个高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越军在高地上有一个加强连防守,并精心构筑了环形工事和大量的明碉暗堡,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火力网。骄横一时的越军想凭借这险要的高地和网状形的工事,阻击我军前进。

这天,八连奉命向61号高地的越军发起攻击,二排担负主攻。全连战士,特别是六班的战士个个如出山的猛虎向越军阵地冲击。当他们冲到半山腰时,躲藏在暗堡里的越军用各种轻重武器向我军猛烈扫射。雨林般的子丨弹丨打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进攻受阻。隐蔽在草丛里的赵忠林,沉着仔细地观察了越军地形和射击的火力点。他想只有把敌人的火力吸引开,才能使主攻排进攻顺利。

于是,赵忠林带领六班战士机智地从高地的右侧迂回冲上敌阵地。他们突然迂回到敌人侧后,使敌人慌了手脚,急忙将轻重火器调过头来向六班射击。赵忠林和战士们个个勇如猛虎,手中的武器向越军射个不停。赵忠林用冲锋枪一连击毙3个越军。突然,一个躲藏在暗堡的越军利用掩体向赵忠林打了一个点射,他的腹部、胸部、肩部3处受伤,鲜血流个不停。

赵忠林忍着枪伤的剧痛,以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扑向一个向我投弹的越军身上并将其刺死。受伤的赵忠林由于与敌人激烈的搏斗,伤口的鲜血喷流,染红了绿色的军装,浑身上下成了血人。部队攻占高地后,战友们把赵忠林抬到堑壕里进行包扎,他以惊人的毅力,紧咬牙关,忍着剧痛,坚持了26个小时没有哼一声,直到壮烈牺牲。

为表彰赵忠林的英雄行为,部队丨党丨委给他追记一等功,昆明军区予他“钢铁战士”荣誉称号。

沈玉龙烈士

沈玉龙,1949年9月出生于云南省河口县。壮族。1961年参加工作,先后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优秀民兵。

沈玉龙家住中越边境线上的麻底寨。60年代初,他怀着建设美好家园的雄心壮志,参加了开发中国云南橡胶基地建设的行列,成为一名光荣的农垦职工。在生活和生产劳动十分艰苦的创业岁月,风华正茂的沈玉龙,吃苦在前,不顾个人得失,抢着干重活、累活,和职工们一道开垦了一座座荒山,培植了一片片绿荫的橡胶林。被称为壮家人的好后生。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枪声打响,沈玉龙所在的民兵连接受了为作战部队运送物资弹药的任务。搬运装卸物资,时间要求紧,每天有成百辆汽车开来,任务繁重。沈玉龙和民兵们斗志高昂,他们每天雨里来雨里搬,深夜来深夜搬,没有固定的休息和吃饭的时间,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他们却不以为然,说:“这和在前线战斗的解放军战士相比算不了什么。”

在沈玉龙的带动下,民兵连3天装卸物资弹药1500多吨,没有误过一台车,没有搬错一件物品。紧张的战斗生活使沈玉龙的胃病越来越严重,他的身体一天天消瘦下来,但他没有叫过一声苦。有一天夜里,他和战友们接到紧急装车的任务,全体民兵雷厉风行,仅用15分钟就装好了12卡车的弹药,使运送弹药的车辆提前开往前线。

后来,该民兵连又配属某部二营打击越军“王牌”316a师。民兵连与二营受令急速奔袭,直插敌人腹地。沈玉龙和民兵们扛着一箱箱弹药、干粮,紧跟着部队翻山越岭,涉水过沟,上了某山无名高地。

天亮后,战斗打响了。尖刀连的阵地距越军只有60来米,短兵相接,战斗十分激烈。负责为尖刀连送弹药、抬伤员的沈玉龙和民兵们,扛着一箱箱弹药和干粮急速地往阵地赶去。他们赶到距阵地不远的一片有30多米宽的开阔地带时,突然遭到越军机枪的严密封锁。密集的子丨弹丨打得民兵们抬不起头来。沈玉龙沉着仔细地观察地形。他看准敌人机枪手换弹药的一瞬间,抱着弹药箱,一个翻滚,急速地利用地形的障碍物,躲过敌人机枪手的视线和火力的射角,顺利地通过了封锁线。民兵排的战友们学着沈玉龙的样子,拉开距离,一个个跟着他前进,很快地把弹药、水和干粮送上了阵地,为部队补足了弹药,赢得了歼灭敌人的宝贵时间。

经过5天5夜的行军作战,部队和民兵携带的干粮所剩无几。沈玉龙每天只吃一点点,他把节省下来的干粮送给伤员和最前沿的战士。在前沿阵地上,他胆大心细,给战士们压子丨弹丨、传送弹药,是战士们的好帮手。有了伤员,他及时包扎抢救。一个头部负伤的战士由沈玉龙护理,他像对亲兄弟一样爱护之。下大雨,他把伤员安放在一棵倒下的空心大树洞里;刮大风,他用自己的雨衣撑在树洞口挡风。他见伤员流血过多,身上发冷,他把自己的一床毯子割成几块,分别盖在3个伤员身上御寒。

3月2日,为了尽快把伤员转运到后方,沈玉龙和班长沈玉山等5名民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抬着伤员下山抢渡外珊河。走到河中间时,突然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数十发炮弹落在河滩上、山坡上,炸得泥石乱飞,浓烟滚滚。沈玉龙和民兵们抬着伤员继续前进。这时,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他左边五六米处的河中爆炸了,顿时升起一股巨大的水柱,一块弹片射入他的左后背,从左前腹穿出,肠子流出体外,热血往外流,河水往肚子里灌。正在集中精力保护伤员的沈玉龙,不顾自己的伤痛,一心要把伤员抬过河。

他咬紧牙关,顶着激流的冲击,双手牢牢地支撑着担架,保持着担架的平衡,向前艰难地移动着脚步。民兵王国生渡过外珊河把伤员隐藏好后,急忙返回接应沈玉龙。王国生从沈玉龙手里刚接过担架,见沈玉龙身子失去平衡,急忙用手去扶他,沈玉龙推开王国生的手,断断续续地说:“不要…管我…保护好…伤员!”话没说完,沈玉龙就倒在了河里…

民兵们迅速将伤员隐蔽在岸边的岩石下,回过头来抢救沈玉龙。这时,沈玉龙已被河水冲出了好几十米,壮烈牺牲。他们把沈玉龙捞起,解开皮带、衣服,发现他的腹部被打穿,有一个拳头大的洞,肠子露在腹外,腹腔里灌满了泥沙和血水…

卫生员为沈玉龙包扎好伤口,班长给他穿好衣服,民兵们悲痛地脱下帽子,向烈士遗体鞠了3个躬,随后将遗体搬上担架,抬回后方。

为了表彰沈玉龙烈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河口农场丨党丨委追认他为**正式党员,边防某部丨党丨委给他追记一等功。1979年9月17日,中央军委授予他“支前民兵英雄”的荣誉称号。

河口县境内有三座烈士陵园,分别是河口水头烈士陵园,河口蚂蝗坡烈士陵园,河口南溪烈士陵园,2017年11月11日上午本老兵首先来到了蚂蝗坡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距离河口县城6公里,235省道旁蚂蝗坡,与水头烈士陵园相距不远,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烈士陵园內安葬有剿匪牺牲烈士18名,对越作战牺牲烈士22名,其它时期牺牲的烈士79名,合计118名。

对越作战牺牲烈士22名,十四军牺牲的烈士占多数。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4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4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